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精神现象学(上) 平装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分享到:

定价:¥35.00

  • 著者:2293 
  • 出版时间:1997年03月
  • 版次:2印次:13页数:294页
  • 开本:32册数:2 卷数:2
  • ISBN:978-7-100-00566-1
  • 主题词:精神现象学
  • 人气:314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出版说明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至2000年先后分九辑印行了名著三百六十余种。现继续编印第十辑。到2004年底出版至四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末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2003年10月

显示全部前言

     译者导言:关于黑格尔的
    《精神现象学》
    黑体(一)《精神现象学》一书的写作经过和
    作者当时的政治态度

    ……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出版时,年37岁。在黑格尔生前没有出过第二版。当他于1831年正开始修订这书,仅订正了三十多页时,他就因感染霍乱病去世,到1832年才出第二版。《精神现象学》虽未经过他的修订,但他在任纽伦堡中学校长时于1808—1811年为高中学生所讲的《哲学纲要》(原编者称为《哲学入门》)中,有短短的十多页,叫做“精神现象学纲要”。此外在1817年出版的《哲学全书》,第三环节:“精神哲学”中(即第413—439节),黑格尔又对“精神现象学”作为主观精神的一个环节,加以短简的概述。这两处所谓“精神现象学”都只概括地重述了意识、自我意识和理性三个阶段的一些主要环节,省略了详细的分析、也省略了一些意识形态的阐述。根本没有把精神或客观精神各个环节以及宗教和哲学列入精神现象学之内。但内容简明扼要,线索清楚,可以作为研究和了解此书的参考。但是我们反对有些讲黑格尔哲学的人因此就把1807年出版的这一巨册作为整个体系的第一部的《精神现象学》附在《精神哲学》内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来讲,同时我们也反对认为《精神现象学》与《精神哲学》没有差别的看法。
    ……

     黑体(二)《现象学》的来源和意义

    《精神现象学》不仅是黑格尔本人全部著作最有独创性的著作,而且是在整个西方哲学历史上最富于新颖独创的著作之一。但是它不是从天而降,它也有其来源和继承、发展过程。
    ……

    黑体(三)现象学作为逻辑学的导言

    “精神现象学”可以当作逻辑的导言来看,黑格尔在《小逻辑》中尤其有明白提示。他说:“在我的《精神现象学》一书里,我是采取这样的进程,我从最初、最简单的精神现象,直接意识开首,进而从直接意识的矛盾进展逐步发展以达到哲学的观点,完全从意识矛盾进展的历程以指示哲学观点的必然性。(也就因为这个缘故,当那书出版的时候,我把它认作科学体系的第一部分。)……因为哲学的观点本身即是最丰富最具体的观点,乃是经过许多历程而达到的结果。所以哲学知识须以意识的许多具体的形态,如道德、伦理、艺术、宗教等为前提”。很清楚,这里所说的“哲学观点”、“哲学知识”就是精神现象学中最后最高阶段那种“绝对知识”。而哲学观点或绝对知识是从直接意识的辩证发展逐渐地必然地达到的,而且“须以意识的许多具体的形态,如道德、伦理、艺术、宗教等为前提。这就表明精神现象学何以是他所建立的“科学体系”(实即“哲学体系”亦即《哲学全书》的体系)的第一部分,因而可以把精神现象学作为逻辑学以及整个《哲学全书》的体系的导言。不过这样的导言在哲学史上讲是很别致的、独特的罢了,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体系,就是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黑体(四) 精神现象学作为意识发展史
    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运用辩证的方法和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分析人的意识,精神发展的历史过程,由最低阶段以至于最高阶段分析其矛盾发展的过程。精神现象学可以被认作“意识发展史”这一特点,恩格斯说得最为简单、明白、扼要。恩格斯说:“精神现象学也可叫做同精神胚胎学和精神古生物学类似的学问,是对个人意识在其发展阶段上的阐述,这些阶段可以看作人的意识在历史上所经历过的诸阶段的缩影”。

    黑体(五)精神现象学作为意识形态学


    黑体(六)精神现象学作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
    ——马克思对精神现象学的批判

    马克思特别注重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曾称“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又曾称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的圣经”。马克思这些意味深长的断语应该怎样理解呢?
    我们认为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起源和秘密”与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的圣经”意思基本上相同。所谓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秘密”,意思是说,精神现象学是理解黑格尔哲学的关键,是打开黑格尔哲学的秘奥的钥匙。什么是这种关键和秘密呢?这就是马克思所指出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最后成果”,这也就是“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
    ……

    黑体(七)评新黑格尔主义者及某些黑格尔研究家
对《精神现象学》的论述




    本文的任务只是就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性质和特点以及有关精神现象学的一些问题作了简单的叙述和说明,并且对新黑格尔主义者及某些著名的黑格尔哲学研究家对精神现象学的歪曲与利用作了一些分析和批判。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进一步去挖掘,去批判吸收作为黑格尔哲学的起源和秘密的精神现象学,并展开对于新黑格尔主义者和现代修正主义者对精神现象学的歪曲利用,还有待于大家进一步的努力。至于对精神现象学各发展阶段,各意识形态具体内容的分析介绍,不是这里的篇幅所能容纳,当另外撰文作较详尽的阐述。希望这篇简略的导言有助于引起读者深入钻研本书内容的兴趣。至于文中所提出的论点、有错误和欠妥当的地方,恳切希望读者的批评和帮助。

显示全部后记

译后记

    本书是根据荷夫麦斯特本1952年版(nomenologie des Geistes,herausgegeben von Johannes Hoffmeister,1952,Verlag von Felix Meiner in Hamburg)翻译的,而荷夫麦斯特本又主要是在稍早出版的拉松(G.Lasson)本基础上加工出版的。在翻译过程中我们曾参考贝利(J.B.Baillie)1932年重版的英文译本,和伊波利特的法文译本(La Phénoménologie de l'esprit,traduction de Jean Hyppolite,Aubier,Edims Montaigus,Paris,1939)。本册中文译本正文中每一篇章之下用方括弧[]加入的小标题是根据1921年的拉松版和法文译本中的小标题翻译过来,增补进去,以便读者参考的。
    本书的序言、导论和丙(甲)理性部分是王玖兴译的,甲意识和乙自我意识两部分是贺麟译的。除了王玖兴的译文曾由贺麟校阅一遍,贺麟的译文曾由王玖兴校阅一遍,彼此互提意见,进行修改外,本书的译文有好几部分曾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西方哲学史组的几位同志通读了一遍,提过意见,帮助改进。本书的译者导言是由贺麟执笔,经过多位同志提意见修改过的。
    德文原本分段太长。许多本应分成两段的地方,都只是在中间用一个破折号,以表示段落的转换。中文译本在许多地方把太长的段落分成了两段。
    译者在极少数的地方为了补足原文语意,采取了略增加几个字或一句话的办法。译者增补的字句都用方括弧[]标明。
    译文有欠确切、妥当甚或有错误的地方,希望读者多提意见。
                           译 者
                           1961年12月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大师。他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的第一部独立巨作,黑格尔思想庞大的唯心主义体系及其辩证方法都渊源于此。

显示全部目 录

序言:论科学认识
  [一、当代的科学任务]
    [1.真理之为科学的体系 2.当代的文化 3.真理之为原则及其展开]
  [二、从意识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1.绝对即主体的概念 2.知识的生成过程 3.个体的教养]
  [三、哲学的认识]
    [1.真实与虚假 2.历史的认识和数学的认识 3.概念的认识]
  [四、哲学研究中的要求]
    [1.思辨的思维 2.天才的灵感与健康的常识 3.结语,作者与读者
     的关系]
导 论
甲、意识
  第一章 感性确定性;这一个和意谓
  第二章 知觉;事物和幻觉
   [一、事物的简单概念]
   [二、事物的矛盾概念]
   [三、朝向无条件的普遍性和知性领域的发展运动]
  第三章 力和知性;现象和超感官世界
   [一、力与力的交互作用]
   [二、力的内在本质]
    [Ⅰ.超感官世界]
     [1.内在核心,外表现象,知性或理智 2.超感官世界即现象界
      3.规律作为现象的真理]
    [Ⅱ.规律作为差别与同一]
     [1.特定的规律与普遍的规律 2.规律与力 3.说明或解释]
    [Ⅲ.关于纯粹差别的规律]
   [三、无限性]
乙、自我意识
  第四章 意识自身确定性的真理性
    [Ⅰ.自我意识自身]
    [Ⅱ.生命]
    [Ⅲ.自我与欲望]
   一、自我意识的独立与依赖;主人与奴隶
    [Ⅰ.双重的自我意识]
    [Ⅱ.对立的自我意识的斗争]
    [Ⅲ.主人与奴隶]
     [1.统治 2.恐惧 3.培养或陶冶]
   二、自我意识的自由;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和苦恼的意识
    [Ⅰ.斯多葛主义]
    [Ⅱ.怀疑主义]
    [Ⅲ.苦恼的意识,坏的主观唯心主义]
     [1.变化的意识 2.不变的形态 3.现实与自我意识的统一——(1)纯粹
      的意识 (2)个别的本质与现实性,虔敬的意识的涪动 (3)自我意识达
      到了理性]
丙(甲)、理性
  第五章 理性的确定性与真理性
    [Ⅰ.唯心主义]
    [Ⅱ.范畴]
    [Ⅲ.空虚的主观唯心主义的知识]
   一、观察的理性
    (a)对自然的观察
     [Ⅰ.对无机物的观察]
      [1.描写 2.特征 3.规律的发现——(1)概念与规律经验(2)实验
       (3)物质]
     [Ⅱ.对有机物的观察]
      [1.一般规定——(1)有机物与自然原素(2)理性本能所理解的目的
       概念(3)有机物的行动及其内在与外在的方面 2.有机物的形态
       ——(1)有机属性与有机系统(2)内在方面的诸环节相互关联(3)内
       在与外在方面的关系 3.关于有机物的思想——(1)有机的统一
       (2)规律的扬弃(3)整个有机物,它的自由与规定性]
     [Ⅲ.将自然当作一有机整体来观察]
      [1.无机物的组织:比重,凝聚性,数 2.有机物的组织:类属,
       种,单一性,个体 3.生命,偶然的理性]
    (b)对自我意识的纯粹自身及其与外在现实的关系的观察;逻辑规律
     与心理学规律
     [Ⅰ.思维规律]
     [Ⅱ.心理学的规律]
     [Ⅲ.个体性的规律]
    (c对自我意识与其直接现实的关系的观察;面相学与头盖骨相学
     [Ⅰ.器官的面相学的含义]
     [Ⅱ.这种含义的双义性]
     [Ⅲ.头盖骨相学]
      [1.头盖骨作为精神的外在现实 2.头盖骨的形状与个体性的关系
       3.潜在与现实 结束语]
   二、理性的自我意识通过其自身的活动而实现
     [Ⅰ.自我意识的直向运动;伦理世界]
     [Ⅱ.自我意识的反向运动;道德世界]
    (a)快乐与必然性
     [Ⅰ.快乐]
     [Ⅱ.必然性]
     [Ⅲ.自我意识里的矛盾]
    (b)心的规律和自大狂
     [Ⅰ.心的规律和现实的规律]
     [Ⅱ.将心置入于现实]
     [Ⅲ.个体性的自大狂]
    (c)德行与世界进程
     [Ⅰ.自我意识与普遍的关联]
     [Ⅱ.世界进程是普遍在个体性里的现实性]
     [Ⅲ.个体性是普遍的实在性]
   三、自在自为地实在的个体性
    (a)精神动物的王国和欺骗,或事情自身
     [Ⅰ.个体性的概念作为实在的个体性]
     [Ⅱ.事情自身与个体性]
     [Ⅲ.相互欺骗与精神实体]
    (b)立法的理性
    (c)审核法律的理性
    译后记
再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