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现代儒学(第五辑):中国哲学合法性与儒学世界化 现代儒学

分享到:

定价:¥56.00

  • 编者:
  • 出版时间:2020年04月本印时间:2020年04月
  • 开本:16页数:250页
  • ISBN:978-7-100-18146-4
  • 读者对象:中国哲学研究者与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
  • 主题词:儒学研究中国现代
  • 人气:134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中国哲学是否是哲学?——来自海内外的解答


自“哲学”传入中国,便有了中国传统思想可否被称为哲学的疑问。在今天,或许很少有人会明确否定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但鲁汶大学汉学系的戴卡琳教授提到,在欧洲的一般书店,《老子》或《易经》并不放在“哲学”架上,而是和各种智慧或实用知识的书籍陈列在一起,或者是和凯尔特神话、草药以及占星术陈列在一起。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仍处在争议之中。
“中国哲学合法性与儒学世界化”是本期《现代儒学》的主题,卡戴琳、艾文贺等国内外著名学者对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提供了新的解答,本辑刊还包括对1958年新儒家宣言的反思以及当代视野下的理学思想。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为复旦大学校设研究院,是从事儒学研究和传播的学术机构,以继承和阐扬中华文明传统、探索江南儒学的学术精神、推动儒学现代化、确立儒家思想的全球地位为使命。院长为陈来教授,执行副院长为吴震教授。本期主编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白彤东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政治哲学、科学哲学、物理学哲学,著有China: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the Middle Kingdom. Zed Books (World Political Theories Series, 2012)、《旧邦新命——古今中西参照下的古典儒家政治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实在的张力——EPR论争中的爱因斯坦、玻尔和泡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自“哲学”这一概念引入汉语、引入中国,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一直引起争议。这一问题不是要简单地回答中国传统思想中是否有源自西方的哲学,还要进一步询问哲学一词可否加上西方或中国的限定?有无哲学,能否带来文化高下的比较?如果古胜于今,称中国没有哲学是否是一种赞扬?
本期《现代儒学》的主题为“中国哲学合法性与儒学世界化”,包括“中国哲学合法性”“1958年港台新儒家宣言”“理学与世界”“青年学者论坛”等栏目,卡戴琳、艾文贺等国内外著名学者对中西文化与哲学进行深入分析与比较,探讨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并阐述儒学与西方哲学的相互影响。

显示全部目 录

中国哲学合法性
究竟有无中国哲学?——隐含的论争中的观点      戴卡琳 著  杨民 季薇 译
“中国哲学”的正名之辩     戴卡琳 著  刘丰 译 彭国翔 校
莱布尼茨对是否有中国哲学的讨论 方岚生 著  唐清威 陈稼丰 译
作为现代政治哲学的先秦思想 白彤东
1958年港台新儒家宣言
心性之学与当代儒学的世界化——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倪培民
从1958年的《宣言》看港台新儒家的问题意识 干春松
理学与世界
朱熹存在网络与存在意识的缘起型态:朱熹的亲属网络及其内涵与影响之分析
吴展良
理想类型的美德伦理学家——朱熹而不是亚里士多德 黄勇
儒家伦理哲学的新旧基础——伊藤仁斋、戴震与丁若镛     艾文贺 著  张黛英  王韵婷  刘昊  译

青年儒者论坛
心学视域下的罗近溪易学思想探析 唐青州
论明道与阳明的“万物一体”思想——以“气”与“仁”的关系为中心      李彬
书评
三分法视域下的三系论——杨泽波《贡献与终结:牟宗三儒学思想研究》(第二卷)评论李雅萍
稿约与稿例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到了今日,这两大支的哲学互相接触,互相影响。五十年后,一百年后,或竟能发生一种世界的哲学,也未可知。”这是胡适在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导言中写的一句话。尽管他还有点拿不准,但还是满怀希望,因为他确信当代世界哲学的两大传统——欧洲的传统和中国的传统——最终会相会。那时是1919年。现在,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们可以更有把握地回答胡适的猜想:一种世界哲学未曾产生,也没有正在产生。事实上,情况甚至更加糟糕:大多数西方这一领域的学者并不认为中国古代思想是“哲学”。

对与胡适同时代的冯友兰来说,西方学者不承认中国哲学已成为他一生很大的遗憾。冯友兰真诚地认为:“中国古典哲学中有些部分,对于人类精神境界的提高,对于人生中的普遍问题的解决。是有所贡献的。”但是,在他于1990年11月去世的几周之前写成的《中国哲学史新编》最后一卷最后一页上,冯友兰得出的结论是:西方哲学家甚至从来没有开始认为中国古代思想值得关注。他写道:“中国传统哲学一直被视为汉学的一部分。认为它与哲学毫无关系。”直到今天,冯友兰的这种印象依然非常强烈,例如有人指出:“在西方,特别是欧洲,‘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始终受到质疑。‘中国哲学’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一个来历不明的怪物。”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在西方学术界。中国思想几乎被排除在哲学学科之外。”

的确,许多欧洲著名的哲学家,如康德、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以及近来德里达于2001年访问上海的时候,都宣称中国古代的思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例如,康德说:“在整个东方,哲学都没有被发现……他们的孔夫子在他的著述当中只是教给贵族们些道德说教。”即使研究汉学的学者有时也会怀疑中国古代的思想是否应该称为“哲学”。明确否定“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现在已相对较少,但是,比这种明确的否定更为有力的却是那种主流而隐含的西方(尤其是欧洲)观点:中国古代没有哲学。这种观点在学术会议、学术杂志、大学的课程设置(如冯友兰所说的那样)以及书店都有体现。例如,在欧洲的一般书店,《老子》或《易经》并不放在“哲学”架上,而是和各种智慧或实用知识的书籍陈列在一起,或者是和凯尔特神话、草药以及占星术陈列在一起。无论这种排列方式显得多么不引人注意,但它比任何当代学者所明确宣称的还清消晰、有力,它表明“中国哲学”这个名称对中国古代思想家和一些经典并不恰当,或者用中国古代的术语来说,即所谓“名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