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档电视节目《爸爸 去哪儿》火了,“爸爸效应”迅速蔓延,出版圈也迅速反应。一时间,“爸爸牌”成为选题热点、宣传热点。仅在2014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湖南文艺出版社重磅推出《爸爸去哪儿》节目官方授权图书版本《爸爸去哪儿》,接力出版社的“2014年接力出版社重点新书发布会”在环节设计上融入“爸爸去哪儿”的创意元素,安排了五对可爱的父子上演了充满爱意的“父子新书秀”。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则在订货会现场为《教会孩子吃苦就是给孩子幸福》打出“爸爸,我们去哪吃苦”的宣传语。而这种热度还在出版领域扩散,一个体现就是,以“父亲”为核心词汇的家教书的关注指数和开发数量增长明显。
电视节目资源变身出版资源打响“父亲教育”
“节目播出第一期,我们就有了选题意向,并且迅速和电视台进行了对接。”湖南文艺社《爸爸去哪儿》一书的策划编辑邹和杰告诉记者。经过2014年北京图书订货会的宣传预热,首印10万册的《爸爸去哪儿》在1月下旬正式上市。而据透露,征订数还超出了首印数,销售热情和市场信心可见一斑。借助《爸爸去哪儿》电影版的热播以及赠送电影票、微博、微信等宣传,该书在春节期间在地面店和网店的动销情况很好。记者发现,出版业者正在对这一节目资源进行多角度挖掘,例如漓江出版社出版了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节目官方授权亲子系列,节目中5组组合各自自成一本,如《林志颖亲子之道》、《张亮亲子之道》等。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父亲的力量》则是《爸爸去哪儿》节目中的郭涛以自传方式讲述“郭氏教育法”,目前正在网店上进行预售。
在呈现上,这些书把家教理念、明星特征、节目素材融合在一起。如湖南文艺社的《爸爸去哪儿》讲述节目中生动的情节,附有150张彩照,添加大量幕后采访,深入呈现5位父亲的教育理念,同时随书附赠五组父子或父女签名版明信片以及幕后花絮视频光盘;漓江社的亲子系列详细呈现每位父亲的个性化教育,并且随书附赠的内容也各具特色,如《田亮亲子之道》赠送64P全彩爆笑互动《来和森碟做朋友》、签名明信片、签名海报,《张亮亲子之道》赠送全彩写真集《张亮: 我不是男神》、签名明信片、签名海报。《父亲的力量》则将明星自传和明星教子结合起来。
邹和杰表示,《爸爸去哪儿》的持续播出以及其他电视台亲子类节目的播出,还会持续催生相关选题,这种热度可能至少在2014年会体现得比较明显。但是,这类图书在操作上也并不容易,由其策划的《爸爸去哪儿》图书版就先后磨合了很多次。家庭教育专家卢勤表示,如果仅靠电视节目,这类选题就只能火一时,所以关键还是要看如何做。
热点选题多维拓展体现教育实效
卢勤表示,男性的社会角色和性别特征仍在影响着“父教”的实施,比如时间上的制约以及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和能力等,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缺席仍是一种相对普遍的现象。同时有业者认为,随着八零后父亲和母亲的登场以及新教育理念的深入,“父教”获得了观念上的重视。“缺失”和“重视”的叠加构成了需求,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父亲类家教书已经有了相应的市场成长基础。其实,父亲为主角的家教书近年来已经有扬头的趋势,热播的电视节目则起到了契机式的催化作用。
正如卢勤所说,父亲在家教中的作用极其重要,《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就是一种佐证,其实它们从某种程度上可看做是父亲类家教书的经典。从目前来看,很多“父教”的话题确实值得思考,而且从选题角度、出版角度来说尤其要体现教育实效,而非一时的市场效益。
目前,各大网上书店可以找到不少父亲类的家教书,如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的《爸爸去哪儿,孩子就会去哪儿:好爸爸教育出好孩子》、中国华侨出版社的《女儿, 爸爸陪你一起长大》、中国妇女出版社的《爸爸说给青春期儿子的秘密话》、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再忙也要做个好爸爸》等,这类书与一般母亲类家教书差不多,多是夹叙夹议型。有业者认为,很多男性读者很少坐下来看这类书,最后往往都是女性读者看完后对内容进行“二传”,效果也会打折扣,因此这类书的实效性恐怕在男性读者中较难体现。
与这类书对应,承担亲子教育的阅读类产品也开始进入市场,如化学工业出版社的《爱讲故事的爸爸是最好的爸爸》、童趣出版有限公司的《爸爸给我讲故事:父爱让我更强大》等。据《爸爸给我讲故事:父爱让我更强大》责编刘娅介绍,该产品分为“男孩篇”、“女孩篇”,2013年10月份上市,目前已经加印3次,市场表现非常好,并且该产品也入选了由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和新华网举办的“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这套书就是要突出爸爸的概念,引导他们参与到家庭教育中去。而鉴于爸爸 群体的特点,该产品也具备一些区别于一般读物的特征。如对故事进行了针对性选择,如“狮子王”、“赛车总动员”、“怪兽大学”等迪士尼故事所蕴含的主题由爸爸来传递再恰当不过;又如每篇故事都配有“爸爸亲子乐园”、“爸爸亲子课堂”、“宝贝大评委”三个栏目,主要是针对爸爸时间紧张、对孩子了解有限、互动经验不足等问题,让爸爸在短短15分钟内轻松完成高质量亲子教育,因此在网站评论中获得了很多爸爸读者的认可。刘娅坦言,该产品的运作“很费劲”,仅三个栏目的改编就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主要是要迎合父亲群体需要简易、快捷切入的特点,家长、幼儿园园长和老师、家教专家都参与到了图书运作中。
受访者表示,父亲类的家教书在短期内会表现出活跃性,数量上会实现超前性的增长,但是也会出现大量的内容雷同,并且也不太可能形成“大细分”。在选题空间上,漫画类、旅游类为切入点的产品有待开发,这类产品的受众度可能会较强。
京ICP备05007371号|京ICP证15083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84号 版权所有 2004 商务印书馆
地址: 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邮编:100710|E-mail: bainianziyuan@cp.com.cn
产品隐私权声明 本公司法律顾问: 大成律师事务所曾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