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亚马逊坐上出版界第一把交椅的时间是2018?
2014-11-28浏览人次:172

    编者按  亚马逊和阿歇特间这场令双方均筋疲力尽的拉锯战终于有了结果。这次的调和无疑为当前出版业的销售模式定下了基调,局面似乎朝着有利于亚马逊的方向倾斜,但企鹅兰登书屋的利益诉求以及来自多功能数字设备的竞争也可能为变局埋下伏笔。


 

    大型出版商很可能在接下来几年中继续紧抓知名作者和品牌图书这一核心业务,这甚至被不少狂热的独立作者指斥为“卡特尔”。从外界的视角看(只要我们没有参与谈判,就都算是局外人),作为全球占主导地位的图书零售商,亚马逊正试图大力重整自己和各大出版商之间的贸易条款——毕竟双方的矛盾拖延已久。

    我们尚且不知亚马逊在去年春季与阿歇特进行的谈判中想要谋求什么,但这场谈判很显然已惨遭公众唾骂。众所周知,亚马逊的野心已令阿歇特难以招架,阿方甚至为此蒙受了巨大损失。

    这个持续已久的僵局对亚马逊来说亦不可谓不痛苦——尽管它受到的经济影响根本没有阿歇特严重。亚马逊曾指望阿歇特的作家们会在这场纠纷中给他们的出版商施压,要求阿歇特尽快解决争端;它也希望公众注意力能集中到“亚马逊为图书争取更低的价格”这个“正义”举措上。但以上两种情况似乎都没有发生。事实上,亚马逊的战术反而因那些高额版税的作家而被妖魔化了。此外,虽然亚马逊几乎丝毫未受到这场争端的影响,但它自身在此阶段也遭遇了一些财政困难。

    无论如何,亚马逊都不可能把已经用在阿歇特身上的同一套战术照搬到与其他出版商的斗争中,也不可能同时多方树敌——事实上它也确实没有这么做。西蒙舒斯特出版集团与亚马逊已在上个月达成了一项双方均认为己方获利的“双赢”协议。我曾猜测,西蒙舒斯特出版集团所接受的条件,阿歇特也同样会应承。在近日发布的声明中,阿歇特和亚马逊也公开表示双方均达成了协议,协议条款与亚马逊和西蒙舒斯特出版集团签订的内容十分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如此看来,我的猜测是有道理的。

    区别在于,协议要求西蒙舒斯特出版集团把以往由出版商决定的图书折扣权割让给亚马逊,但该内容并未出现在与阿歇特签订的条款中。很显然,允许制定折扣的权限越小,亚马逊的角色就越接近于“图书零售商”,它的主动权也就越小。不过,禁止图书打折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保护实体书店的图书免于与电子书的价格相竞争,另一方面却可能使那些有价格保护的印刷书电子版失去与其他电子书竞争的优势。

    (当然,出版商可以自己调低价格,但一旦这么做,就等于降低了自己和零售商的份额比率。而若允许打折,那么零售商制定的价格则很可能完全脱离图书原本的定价。)

    我推测亚马逊也会要求麦克米伦(该出版集团的规模与阿歇特和西蒙舒斯特相当)签订类似的协议,这还可能延伸到哈珀柯林斯身上——尽管哈珀柯林斯的规模更大。

    但企鹅兰登书屋的处境与上述几个出版商全然不同。事实已证明,亚马逊最有力的战术并未令阿歇特就范,那么,企鹅兰登书屋(其规模是阿歇特的数倍)也完全可以要求脱离上述协议内容,在与亚马逊的谈判中争取最大的利益。别忘了,兰登书屋在2010年时以批发模式包抄竞争对手的战术曾顺利地令自己的电子书价格处于优势地位,并最终通过大幅增加额外销售量的方式轻松进账数百万美元——而当时其他出版商都是以代理模式销售电子书。

    图书市场发展的总方向仍向亚马逊倾斜。过去几年中,由印刷书转向电子书、由线下购买转向线上购买的双重转变虽已有所放缓,但这些趋势依然存在。我们虽无法确定这些转变能否继续推动亚马逊市场份额的增长,但这无疑是有利于亚马逊的。目前看来,亚马逊更大的威胁在于,随着多功能设备较在线书店获得的电子书市场份额与日俱增, Kindle受到的竞争压力将越来越大。但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两者的市场份额都将持续增长。同时,自助出版的市场份额也将继续提高——这也是亚马逊的优势领域,包括借阅图书馆和订阅服务在内的其他业务也将一片利好。

    亚马逊坐上出版界第一把交椅的野心要想在今年实现或许不太现实,但它极可能会在2018年如愿。

    不过,未来实在存在着太多的可能性。4年的时间毕竟不算短。要知道,4年前,兰登书屋仍然在代理制上下赌注,Nook则正飞跃式地抢占图书的市场份额。而再往前推4年,甚至连电子书业务都还没有出现。

    倘若麦克米伦和哈珀柯林斯也签订了与阿歇特和西蒙舒斯特类似的协议,那么,接下来的几年,各大出版商几乎不需畏惧它们最大的合作伙伴了。但如果企鹅兰登书屋在图书折扣上拥有了比其他出版商更大的灵活性,四大出版商又将如何应对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