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上海书展 • 快讯|现代建筑:中国进入世界
《中国现代建筑二十讲》上海书展首发
2015-08-22作者:官网报道新闻来源:商务印书馆浏览人次:284

“现代建筑:中国进入世界”讲座在上海书展第三活动区进行

《中国现代建筑二十讲》

 

    20世纪的中国,风云起伏激荡;20世纪的中国现代建筑,历经了形式、风格、材料、潮流、思想、理论的巨大变化,更面临着中与西、新与旧的痛苦冲突和抉择。建筑和我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它承载了一个时期、一个历史阶段总体文明的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记忆的载体。

    8月22日,由商务印书馆主办的主题讲座“现代建筑:中国进入世界”在上海书展开讲。《中国现代建筑二十讲》的作者、天津大学建筑系教授邹德侬先生和“德默营造”总建筑师陈旭东先生作为主讲嘉宾出席活动,刚刚出炉的《中国现代建筑二十讲》也同时首发。

    在《中国现代建筑二十讲》一书中,邹德侬先生以高屋建瓴的视野、细致入微的洞察力,进行晓畅明白的叙事、尖锐通透的分析及中肯准确的评价,清晰展现了一个世纪中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轨迹,以及中国建筑学人对现代建筑发展路径的思考与展望。它不仅是一个世纪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精辟总结,也是了解现代建筑的入门读本。

    讲座上,邹德侬先生以中国现代建筑史为切入点,简单介绍了自己研究现代建筑的初衷及出版《中国现代建筑二十讲》的背景。邹先生谦虚地表示:“偶然的机会使我进入了研究现代建筑史的行列,但我始终不敢承认自己是‘搞历史的’,历史和历史学家实在太令人敬畏了。历史作品不是表达个人立场观点的恰当处所,它唯一的任务应当提供详实的史实。”同时他也指出,“这本《二十讲》是一个普及本,是一个很简单的、不那么学术化的版本,也经过了各方面的一些考虑。里面有些观点性的问题,大部分是个人的观点。我很希望大家看到书之后有自己的观点,这是最好的。”

    活动的另一位嘉宾——“德默营造”总建筑师陈旭东先生则生动阐释了建筑和城市的关系。他说:建筑和城市的关系,尤其是大家日常生活在这样一个钢筋水泥构成的世界里,可能有时候也不太会关注环境,这个建筑和我个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除了我自己的一套小居室之外,到底建筑对我有什么意义?其实建筑和我们生活的环境是有关系的,它承载了一个时期、一个历史阶段总体文明的成果。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上海中心、金茂大厦,这样的大楼代表了中国21世纪的最新图景。现在我们经常讲“穿越”,如果穿越到20年代去看当时那么多的老建筑,反过来再看当今新的摩天大楼,我们设想一下,再过80年会是什么样子?其实,每一个历史都是现代的缩影,换句话说每一个当代都是历史的折射。如果大家真的关心建筑的发展,想了解更多建筑和世界、建筑和历史的关系,其实反过来我们还是要多增加一些对我们城市的过去,包括曾经国际化的一段历史了解,这样我们才能更加透彻地理解整个现代中国城市到底在资本、在国际文化,在政治,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之下形成的整体面貌。

    两位嘉宾在讲座中还分别就中西方建筑发展史各自的特点进行了探讨,并针对中国传统建筑如何继承,以及中国当代建筑如何发展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精彩视频:

陈旭东:为什么要关注现代建筑,如何理解建筑和城市的关系

 

邹德侬:中国的现代建筑早已“进入世界”,为何今天才说“现代建筑:中国进入世界”这个主题

 

陈旭东、邹德侬回答观众提问:中国现代建筑设计在世界建筑领域处于怎样的位置

 

嘉宾介绍:

    邹德侬   196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1979年始执教于天津大学建筑系。长期进行中国现代建筑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主持《建筑艺术全集:现代卷》,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著有《中国现代建筑史》(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2)、《印度现代建筑》、《中国现代建筑论集》等。

    陈旭东   毕业并任教于同济大学和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建筑系,随后曾任职于包括Herzog & de Meuron在内的多家欧洲建筑事务所,作为主要建筑师之一参与中国奥林匹克体育场主场馆“鸟巢”设计项目。2004年开始任德默营造DAtrans设计总监,完成上海M50(莫干山50号)艺术园总体设计、TimeZone8 东八书仓、Art Deco凹凸家具库等建筑改造、与艾未未合作的杭州西湖江南会等项目,并参加瑞典斯德哥尔摩的Asplund图书馆等国际竞赛,近期完成广州美术馆图书馆的设计。著有《二手摩登》。

 

精彩图集:

 

“现代建筑:中国进入世界”讲座

《中国现代建筑二十讲》作者、天津大学建筑系教授邹德侬先生

“德默营造”总建筑师陈旭东先生

讲座主持人、《中国现代建筑二十讲》责任编辑杜非女士

两位嘉宾与商务印书馆副总经理李平先生合影

读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