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2015实体书店读者需求调查
2015-10-22作者:王双双 蔡雷浏览人次:225

    你有多久没进书店了?是什么促使你逛书店?让你买书的理由有哪些?书店的哪些细节最能打动你?

 

 

    开篇之前,先讲一个在采访中听到的小故事:崔先生小时候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先后读了两遍初中。在第一次读初中时,他因为跟不上课,尤其是英语,完全听不懂老师教授的内容,索性就放弃了学习。但他也没有浪费光阴,而是把时间都花在了自己所在小镇上的一家书店中。因为没有钱买书,他只能在书店里借书,当时借一本书一毛钱。他说:“第一次读初中的三年时间里,从连环画到金庸小说到琼瑶小说再到经典散文,甚至易经八卦类的图书,我几乎把书店里的书全部读完了,以至于现在看到书,仍有想买的冲动。”

    很多读者心中都有着这样一个温馨的场景:自己捧着一本着迷的书,或在书店中站好几个小时,或提着一壶水在自己的房间里边喝茶边读书。这一情境在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的采访中也屡屡被读者提及,可见,读者对书店和图书的情怀仍在。

    在法院工作刚刚两年的牛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喜欢书店的氛围,所以他经常去书店。在记者采访期间,牛先生在万圣书园购买了《法律的成长》(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并非舞文弄墨:英国散文名篇新选》(精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两本书。同样有书店情结的魏女士是一名公务员,40岁左右,她告诉记者,因为从小到大买书都是在新华书店,所以对新华书店有着很深的感情,如今无论是自己买书,还是为孩子买书,都会选择来新华书店。就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魏女士购买了《论语诠解》(山东友谊出版社)、《诗经》(中华书局)。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书店图书档次和实用性应进一步提高,这是书店品牌得以延续的根基。对于书店选书,网友“爱芒果也爱芒果冰”认为:“位于重庆三峡广场的西西弗书店最打动我的细节,应该是它放在显眼位置的不是‘鸡汤’、‘成功学’、减肥美容养生类畅销书,而是小说、散文、哲学、历史等类型的书。”另一位填写调查问卷的网友也说:“书店选书太重要了。现在市面上的书很多,但真正的好书实在少得可怜,如果有一家书店能够真正还原书店真正的意义,在书的可读性上下功夫,相信来书店的人会越来越多。”

    实体书店品种精而全、能翻阅的优势愈发凸显,这是吸引读者进店的关键。在北京图书大厦一层会计考试类书架前,大学生小魏告诉记者,相比网络书店,她更喜欢实体书店,因为实体书店可以仔细翻阅、对比图书的内容,挑选到适合自己的图书。“网络书店也许比实体书店便宜一些,但在我看来,三五块的差价不是问题,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图书才是最重要的。”大型综合书店与个性书店之间,小魏更喜欢大型书店,原因在于“大型书店所包含的图书种类齐全,有时间的话可以多逛逛”。而在生活类的图书展台前,记者采访了来陪孩子逛书店的李女士,她认为,新华书店中的图书更加有品质、有保障,她信任新华书店的品牌。此外,已经退休的韩女士也告诉记者,之所以来书店,是因为在这里可以挑选各版本的书籍,很好地满足她买书的需求。

 

 

    适时为读者提供建议。“安静、不打扰。需要你时,你在那里;想要一个人逛逛看书时,不上前打扰。充分信任,彼此尊重。爱护书籍,不吝分享。”一位读者对书店的服务提出这样的要求。设想,如果读者在读书时,一直被工作人员盯着,怎么会沉下心来安静读书?因此,书店的工作人员应更多关注到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既不打扰,又可以在读者有需求时,第一时间给出建议。在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记者采访到十一黄金周期间带着孩子从石家庄慕名而来的读者董丽,她希望孩子可以更多感受书店的氛围,而三联书店能提供24小时营业、为读者提供座垫、有书桌和台灯等细节服务,让她感受到作为书店对于书和读者真正的尊重。

    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在北京字里行间书店德胜门店,记者遇到两位因借阅服务而办理会员的读者,王女士和刘女士。她们告诉记者,之所以办理会员,是因为会员可以将店内的图书借走带回家读。“这项服务特别好,所以我们明年还会继续办理会员。”刘女士说:“无论是在书店还是网上,都不能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一本书的内容,之前购买的很多书因为内容不是自己喜欢的而被搁置在角落。如果可以把书带回来,细读之后,如果特别喜欢,然后再购买,这样省去了很多无用功,也可以买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图书。”

 


 

    分区规划需更个性化、更合理。在采访中,一位读者向记者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希望在书店中,一家三口可以同时静下心来感受读书的氛围,各自找到自己的角落。例如,孩子可以去上绘本课或者手工课,家长则可以点一杯咖啡、选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安静地读书。“因此,建议书店在分区规划上更合理。”

    送货上门服务需求增加。很多读者表示,虽然自己在书店看书,但仍在网络渠道买书。这一方面是因为网络上购买图书折扣较大、价格相对便宜,另一方面,在网络上购买图书可以直接快递到家,不需要读者自己拿着书回家。针对这一问题,书店是否有相对应的服务和措施出台?有读者给出建议:书店可以开发自身的网络购买平台,让读者可以在店内挑选完图书之后,马上登录该平台,实现上网、下单、快递到家。

  提供私人定制的文化服务。甚至有读者认为,如果可以从文化活动中有所学、有所得,适当的付费也是可以接受的。DIY陶艺、DIY书画、互动科学、人文实验室等活动,成为读者希望实体书店能够提供的特色服务类型。实际上,类似的沙龙和分享会在书店已经广泛开展,但仍有很多读者感觉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未来书店应增加文化活动的类型和频率,让更多读者参与。

 

    2015年9月,《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在人人网、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以及线下的实体书店启动“2015实体书店读者需求调查”,从读者的进书店频率、进书店原因、进书店行为、心目中的书店等多方面,全面了解互联网时代下读者择店、进店的情况。

    截至10月20日,此次调查共回收问卷约420份,覆盖北京、河北、浙江、江苏、辽宁、甘肃、江西、香港、广州、安徽、天津、云南、山西、四川、山东等20余个省市地区。在此次接受调查的读者中,女性读者占比为71.87%,男性读者占比为28.13%。从读者的年龄段来看,18岁以下读者占2.19%,18~30岁读者占40.31%,31~40岁读者占43.13%,41~50岁读者占12.5%,50岁以上读者占1.87%。

    值得关注的是,受访读者中,偏爱个性书店和偏爱综合性书城的读者年龄段有明显分层:41岁以上读者更喜欢综合性书城,而30岁以下的读者相对更爱去个性书店。当然,其中不乏对两类书店都喜欢的读者。

    在调查中,进书店有固定频率的读者占41.8%。其中,每周到书店1~2次的读者占调查总人数的18.03%,每月到书店1~2次的读者占23.77%。

    调查显示,喜欢书店的氛围、阅读和了解各种图书、在书店中可以提起读书的欲望这三种原因,成为读者进书店的主要原因,占比分别为72.68%、64.21%和57.1%。

    对于书店提供特色服务的建议,读者的要求愈发细化。67.5%的读者希望书店提供能满足阅读、聚会等不同要求的功能区,65.63%的读者要求书店开展读者沙龙、名家讲座,62.81%的读者希望设立书店微信或APP,方便随时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