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国际出版商移动阅读如何盈利受关注
2015-11-20作者:渠竞帆 刘亚新闻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浏览人次:59

    移动阅读以极大的便捷性正赢得全球越来越多的用户群体,尤其是在大众和童书领域。国际出版集团和电子书开发公司在新技术开发和数字项目尝试方面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出版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从国外同行那里汲取成熟经验和宝贵教训,在此背景下,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起并主办的第二届国际数字出版大会于11月18日~19日在京举行。法兰克福书展主席岳根·博思等来自英国、德国、美国、巴西、意大利、澳大利亚、阿根廷和韩国等国传媒和数字技术领域的专家和领军人物,共同探讨移动互联的发展趋势、阅读群体的市场变化及出版业的应对措施。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党委书记黄晓新以及300余位中国出版界人士参会。

    APP开发要关注本土化和内容本身

    国际出版同行的不少成功案例,让国内同业备受启发。博思指出,出版要打破封闭性,用创新的形式吸引新读者。移动阅读正在全球普及,但开发APP时要更多地考虑本土化。

    出版社开发的APP如何实现盈利?据英国费伯出版社数字出版总监亨利·沃兰斯介绍,该社5年前开始涉足数字出版,开发了许多APP和电子书,4年前推出的“荒芜之地”(The Waste Land)APP在上线6周后就获得盈利,该社还开发了“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APP,保证内容精良并配合大规模的宣传和营销。他表示,目前该社开发的大部分APP都实现了盈利。此外,现在有作者愿意尝试新的出版方式,即同时推出精装本与APP,如莱安·皮尔斯创作的幻想作品《阿卡迪亚》(Arcadia),今年8月在该社出版。出版社为APP专门制作了地图和每章内容简介,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整部作品的构架。

    德国少儿出版商维肯林克公司开发的多款APP获得了行业奖项,该公司创始人兼总裁塞巴斯蒂安·维诺指出,开发APP要更关注内容本身。今年公司将全面转向跨媒体出版,即开发影视剧、游戏、图书等多个平台,根据不同产品的用户需求,开发相应的内容,然后配合相应的市场和营销方案。同样,美国世哲出版社亚太区总裁保罗·伊文斯也谈到了这一点,如开发心理学教材时,要整合链接、视频、数据等不同内容,为师生提供更多元化的资料,全方位满足需求。

    德国厄廷格少儿出版集团数字出版部首席技术总监安德鲁·弗赖赫尔·冯·勒佩尔谈到,他们从2011年开始尝试开发童书APP,首部APP作品Kuckuck于2011年法兰克福书展期间就受到许多关注,并获得了童书数字出版业的多项技术创新奖。今年他们研发的TigerCreate软件,指导出版社在不会编程的情况下,5分钟制作出一部童书APP。截至目前,德国已有9家大型出版社愿意购买该软件,而此次参会的国内出版社也表现出强烈兴趣。

    新技术将作者、出版商联合起来

    英国万楼阁电子书公司(ValoBox)的阅读平台,可供读者购买电子书,分享图书,实现跨平台阅读。该公司创始人兼总裁安娜·刘易斯认为此平台的成功在于鼓励出版社和个人参与图书分享活动,而销售金额将由出版社、图书分享者和平台共同获得。其中,出版社可以拿到60%左右;如若出版社也参与到图书分享的过程中,那么出版社将得到出版和分享的两份收入。此外,万楼阁将已经出版的图书制作成电子书,用户可以根据兴趣按章节购买,所得收益将纳入出版社的二次收入中。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巴西、阿根廷、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数字出版也开始寻找新的探索。但对这些国家而言,高质量的阅读内容仍然是一个短板。如印度的IT技术在全球处在领先水平,但阅读内容上却出现了真空现象。许多非洲国家,智能手机的使用率已达到50%,但图书馆少、藏书量也不多,优质的阅读内容更少。数字出版恰巧可以跳过实体图书的瓶颈,通过国际阅读平台和本土的初创平台,填补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