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知书者说|诺普夫为什么成功?《出版商周刊》2015年度人物桑尼•梅塔给我们答案
2015-12-21作者:瑞秋•狄阿尔;骆双丽(编译)新闻来源:百道网浏览人次:197

    编者按  2015年,美国《出版商周刊》将年度人物的殊荣授予了诺普夫(Knopf)出版集团首席主编兼诺普夫双日出版社社长桑尼·梅塔。过去30年中,梅塔把诺普夫打造成了最成功的文学出版品牌之一,他在平衡商业和文学价值上显现出独特的智慧,及其对优秀书稿的感知力都备受称道。不过面对这份荣誉,梅塔并未接受。

 

 

    桑尼·梅塔(Sonny Mehta)从不是一个自我吹嘘者,他极少会谈论到自己。这或许也正解释了他婉拒本次的年度人物殊荣,而只将之看做是业内人士对他所带领的企业的认可。事实上,梅塔已在兰登书屋旗下的诺普夫出版公司当了近30年的首席主编,你甚少会从别人口中听到对他的负面评价,他是业内最值得尊敬的编辑之一。今年,在庆祝诺普夫成立百年之际,他更是已成功把诺普夫打造成了制作高价值文学作品的优秀出版社。

    虽然如今的梅塔已在业内有稳固地位,但若时间退回上世纪80年代,他可不是经营诺普夫的最佳人选。梅塔出生于印度,接受了一部分英国教育——他曾受教于剑桥大学,之后,他在英国一家平装书出版社积累了早期经验。梅塔在小型出版商鲁伯特·哈特-戴维斯出版社(Rupert Hart-Davis)开启了自己的第一次职业生涯,并通过一系列的收购计划使自己的事业节节高升,也因此得到了管理一个新的平装书品牌——“圣骑士”(Paladin)——的机会。正是在这家出版社,梅塔于1970年左右出版了一系列作者的书——其中很多美国作家是新兴的反主流文化的代表,但这些作家在英国却并无广泛的读者,例如蒂姆·利里和亨特·S.汤普森。在此过程中,他把“圣骑士”打造成了当时挺特立独行的一个出版品牌:一家不把业务重点放在重印上的平装书出版社。在梅塔得到诺普夫公司的职位邀请前,他已经跳槽到了英国出版商潘(Pan)处,并通过推出Picador品牌打响了声誉——该图书品牌以出版从内容到设计上的高质量图书而知名。业内人士或梅塔的同事们在谈到他时,对这位自1987年就加入诺普夫的伙伴赞不绝口,几乎人人都在强调他那无可挑剔的品味和天才的能力,尤其是对优良且实用的图书的感知力。梅塔十分重视生产“美”的书,对于图书和阅读方式的好奇心亦永无止境,他一直在坚定地为他的作者们寻找尽可能广泛的受众。

    梅塔回忆道,在诺普夫出版社的工作可以说是得来全不费功夫。来自纽豪斯的一位亿万富翁当时是兰登书屋的实际掌权人,他组织了一次即兴的晚餐,梅塔恰巧入席其中。几周后,一份工作摆在了他的面前,这份职位邀请来自诺普夫当时的首席执行官罗伯特·伯恩斯坦——当时梅塔也恰巧处于工作的空窗期。

    尽管梅塔一直回避他职业生涯中在出版社的实践经历。但有迹象表明,他早期在诺普夫的日子过得并不容易。1990年刊载在《纽约时报》上的一篇文章写道:“新的出版之星桑尼·梅塔竟把商业利益和出版艺术放在同一把天平上” 。记者罗杰·科恩还提到有传闻说梅塔当时在出版界的日子简直是“屈指可数”了。虽然梅塔否认他曾经担心丢掉这份工作,但他也承认了那时确实处境艰难。作为新入行者,梅塔接班了他的前领导——离职去《纽约客》任编辑的罗伯特·科特里布的工作。之后,梅塔的履历就很简单了。当然,也有人质疑把一个伦敦的平装书出版人空降到纽约最知名的精装书品牌中是否合适。

    “他第一次走进办公室的那一天,我就直觉他身上带着异于我们的另一种元素。”在诺普夫工作了37年、现任诺普夫出版社产品与设计高级副总裁的安迪·休斯说。诺普夫的一些工作人员也注意到了梅塔对精装书的不熟悉,但休斯解释道,科特里布是“融群且热情洋溢”的,梅塔则是善于“观察和倾听”的。

    不过,起初被人认为冷漠的梅塔很快就被人赞赏。根据休斯所说,梅塔的“着急”本性和“挑剔”品位马上就显露出来,一如他之前所承诺的要制作出美的图书。休斯说,梅塔对于实体图书的激情令人折服,那时整个图书行业正被新兴的书店链所主导,但梅塔深谙如何在一个充满了竞争图书的大型商店内让自己的书出众——“你的书必须足够独特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

    梅塔对图书制作工艺的高要求对维持诺普夫的声誉至关重要,谈到他的成功就必须承认他对图书材质的驾驭和他自身的能力。托尼·基里科是诺普夫集团的主席,他也是梅塔肩并肩的工作战友,他说,他相信梅塔的“编辑视角驱动着商业视角,他最擅长的就是确保图书营销和宣传都和这本书相关。”基里科还补充说,梅塔也深谙不应让商业利益驱动编辑决策这一道理,当务之急是“打造优秀的品牌”。

    扫视梅塔的作家名单,从佛罗里达州的讽刺派作家卡尔·海森到普利策获奖作家托尼·莫里森,这些名家都是诺普夫的至交,也是他事业上获得成功的关键。

    “他是我所遇到的最具好奇心的人。”诺普夫出版社的执行编辑约旦·帕夫林说,“他也是名怀抱赤诚之心与人交往的人。在对文字的感知上,他是个什么都读的人,也会以最开放的心态去接近每一本书。”ICM Partners公司的文学经纪人伊斯特·纽伯格则在谈及梅塔的“商业头脑”时更加直言——纽伯格打造了挪威的犯罪小说家尤·奈斯博。“他盯上了未在美国获得良好图书销量的作家尤·奈斯博,且一直都在思考这位作家能为他们的出版社带来些什么。”(奈斯博最初在美国市场上的书由哈珀柯林斯出版。在版权转移到诺普夫出版社后,梅塔帮助奈斯博开辟出了更大的读者群;诺普夫的一位新闻发言人曾透露,该公司已卖出了170万余册奈斯博的书。)

    像奈斯博一样,科马克·麦克西也是受益于梅塔的一位作家,通过他的第3本小说获得了自己的文学生涯的重生。麦克西1992年版的《骏马》(All the Pretty Horses)就是由梅塔出版的。回想这本书的出版,诺普夫的副总兼主编加里·菲斯克琼说,当他问梅塔他们要卖掉多少本书才算成功时,梅塔事实上所卖的数量比菲斯克琼所预估的多了3万本。菲斯克琼认为,这就是一种态度,引领着人们不断争取更多。“我很佩服他永远不满足于做得好,而在永远追求更好。和他共事,永远会有这样一个问题:‘这本书真的足够好了吗?’。”

    企鹅兰登书屋的首席执行官马库斯·杜尔对梅塔更是赞不绝口,“梅塔一直致力于出版最好的书,并确保他们的设计和制作严格执行标准。”杜尔说,“这种对质量的承诺正是诺普夫创造力的体现和商业成功的关键。”

    虽然有很多人赞叹梅塔对于商业化诺普夫的贡献,但他本人却觉得该公司在他任职期间并没有发生什么颠覆性的改变。当问及他的商业敏感性,梅塔淡化了他带给诺普夫的一些新理念,他坦言自己清楚大家最初是担心他的一些做法的,毕竟出版英国商业性作家的作品是一种比较冒险的做法。“我觉得人们关注我大概是担心我会突然出版杰基·柯林斯的作品,从而导致我们公司格调的降低。但我认为,我的特点是会鼓励人们去购买比他们原本购物清单上要购买的更多的书。我鼓励他们看某一特定类型的文学小说,试图打开一个更大的市场。”

    尽管梅塔说他尝试像一个小出版社那样运营诺普夫,但不可否认的是,诺普夫就是一个大型商业体系的一部分;2014年,兰登书屋的收入大概是35亿美元,诺普夫双日出版社现在每年约出版550本书。但随着行业集团化趋势的加强,梅塔“鲈鱼式”的商业模式仍是独一无二的。

    对从美国普特南出版社(Putnam)跳到诺普夫的石黑一雄而言,他认为梅塔作为出版商最令人动容之处就是他根植于作者和读者的深深的谢意。“他坚信作家的重要性。”石黑一雄说,“这种信念体现在对作者痴迷性的支持上。”梅塔关注的另一个焦点就是读者。 “他重视经营书店的人。他珍视他的每一位合作伙伴们。”石黑一雄说,“在我提交了一份手稿后,他就经常会在第一时间给我发送一些相关内容。”

    石黑一雄也深深体会到了梅塔对这份工作是多么感兴趣和投入:“他曾在几年前有点儿孩子气地跟我说,‘我在一家书店听到两个读者在谈论这本书,好想跑上前和他们说这本书是我出版的。这真的令我很自豪。’我记得他是这么说的,而且他是真心这么说的。”

    年复一年,梅塔带领着诺普夫出版了越来越多的知名图书,而且他一直都在幕后默默地工作着。诺普夫执行副总裁兼媒体关系总监保罗·博咖德斯是1989年时由梅塔招进来的,他认为梅塔对于出版的激情一直都在延续: “他仍对这份工作抱有极大的热情。他会经常放一份手稿到我桌上并说‘我想读这本书’。在21世纪,出版商还有这样的信念是非常难得的。他就是引领我们的精神力量。”

    但梅塔的这种理念和做法会适用于每个行业吗?他的朋友和同事们对他的高度认可——深刻的智慧,永远追求更好的坚定信念,以及在工作中无可指责的工作热情——是否能在每个行业发挥效用?当笔者向博咖德斯提出这个问题时,他断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梅塔在出版上很成功,但我认为他这样的做法会在大多数其他行业中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