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研究 | 数据是出版业产品同质化的帮凶吗?
2016-01-15作者:詹妮弗•余(音)艾伦•哈维 / 韩玉(编译) 新闻来源:百道网浏览人次:99

    编者按  数据可以帮助出版商更好地了解读者的兴趣点,也可以辅助编辑发现更多有潜力的新作家,但其在出版流程中所能起到的只是补充作用。数据不能预测哪部小说会引起读者共鸣,编辑也不能完全靠数据来决定签约哪位作者,其好处再大也无法取代或颠覆经验和直觉的重要性。

 

 

    数据可以告诉我们过去和现在发生的事,那么将来是怎样的呢?

    2011年,动画情景喜剧《辛普森一家》中有一集的主题是“写书”,男主人公霍默攒了一个团队希望创作出一部畅销百万册的青春小说。他们既不讲述原创故事,也没有任何艺术构思,只是简单地收编已经大获成功的畅销书中的情节内容。最终书做出来了,名叫《The Troll Twins of Underbridge Academy》,讲述位于布鲁克林大桥下一所学校的故事。

    从这以后,靠从已经在市场上卖得很好的书那里收集来的数据攒一本畅销书似乎也不是什么天方夜谭了。这几年,出版商能获取的数据越来越多,从特定人群感兴趣的主题到具体某本书的阅读完成度,读者与书前前后后的细微“纠葛”都成了可见的、可分析的数据。现实中多数出版商不会像霍默那样吃老本、炒冷饭,却也有人担心过度依赖数据会降低出版商抗风险的能力,在版权购买上出现保守倾向,进而削弱整个行业的活力。

    数据呈现的是过去

    一直以来,出版都被定义为靠(不可预知的)直觉做决策的行业,数据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这种不确定性。但数据记录的是过去的事情,这是其局限所在。数据不会告诉你哪些图书主题有待挖掘,哪些书籍类型可以开拓。如果创造性思维因为对数据的依赖而减少,出版商还有能力去开垦处女地,为读者提供更多丰富的选择吗?

    加勒·梅森是Publerati的创始人兼发行人,他在参加了2015年的美国书展后就发出过感慨,参展的出版商很少,而且产品同质化严重。这说明,“只做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的”这种心态已经落实在人们的行动上了。

    行业里的另外一种声音是,数字化的破坏和市场的不稳定迫使出版商降低风险的容忍度。那数据究竟会把出版商从创新停滞的泥潭中拖出来还是相反,会进一步把出版商推向重复模式?

    数据的“传道者”认为,有关读者阅读偏好的大数据可以更准确地击中读者需求,这比编辑的直觉靠谱。梅森认为这里面存在误解,如果读者能够精确描绘他们想要什么,伟大的创意又从何而来?比如拍立得相机或iPod,它们是在诞生之后才点燃了用户的需求,并最终被定格为革命性产品。

    越来越多的图书消费行为可被量化统计,作者也可以。出版商迫切希望能跟在社交媒体上拥有大批粉丝的作者签约,近期市面上就涌现了很多由YouTube等网络红人出的书。在梅森看来,出版商被这些人的庞大粉丝数蒙蔽了双眼,因而不愿去发现新的人才。新晋作者没有粉丝并不意味着他的小说不好看,他们也应该获得出版的机会。

    由某个直觉想法所引爆的趋势获得的回报要比死守过去的成功要丰厚。梅森指出,敢为人先,成功的几率也就更大。能找出青少年真正文学阅读需求的出版商拿到的牌面更大,而且这块市场的空间还很大。


    适度使用数据

    倒也不是说数据有害。得当使用销售数据可以让出版商在主流趋势之外有所发现。阿歇特就在利用销售数据挖掘有潜力的自助出版作者。数据本身不会告诉出版商该签谁,但是好几部作品进入巴诺销售排行榜TOP 1000的作者,其价值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数据带来的好处。此外,阿歇特还会通过社交媒体或零售商的排行榜监控虽未大获成功但一直呈现上升态势的图书。这就给了策划编辑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去充分考虑是否要跟这些书的作者联系或签约。

    出版商也意识到,销售或阅读行为数据所能透露的信息有限,在某些情况下,多年经验积累而养成的艺术直觉弥足珍贵。数据只在部分特定领域才有较为准确预测未来趋势。如果你想发现健康类图书的下一个畅销冠军,数据分析能帮得上忙;但某一主题的小说是否能引起读者共鸣,或者读者对某位作家的写作风格是否认同,数据基本上派不上什么用场。小说是编辑的品味产生作用并带动潮流的领域之一。

    哈珀柯林斯首席营销官安吉拉·特利贝尔对此表示认同,她说数据只能反映作者的部分情况。数据能够表明消费者对哪类主题或哪位名人感兴趣,但某位作家在某个主题创作中的发挥是否受欢迎是难以靠数据来衡量的。数据能告诉出版商的是读者明年夏天可能想看的是有关健康饮食的书籍,而要从一众多作者中发现有潜质的优秀人才,经验丰富的编辑的直觉也许更靠谱。

    因此公正地说,在出版业中,数据的好处再大,也掩盖不了“人”的重要性。企鹅兰登书屋美国公司首席运营官兼执行副总裁尼哈尔·马拉维亚认为,数据可以用来辅助而不是颠覆人的工作。具体到一本书的编辑策划中,编辑人员靠的仍然是他们的直觉、经验、品味,以及对书稿潜在消费市场的理解。数据在这一过程中只起一个补充的作用。

    马拉维亚说,“下一部伟大的美国小说会由一位充满创作热忱,胸中块垒不吐不快的作者完成,而不是靠数据提供的信息来堆砌。出版商的角色之一就是聚合数据,反馈给作者,让他们自己来合理使用。”

    他强调,数据正在帮助出版商解决读者发现性的难题。“通过数据可以了解哪些内容可以引起读者共鸣,因此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推荐图书。数据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读者,让他们更容易获取可能感兴趣的我们的书。”

    其实,数据也不是出版业的新事物。过去十年,出版商用的是BookScan提供的销售数据,现在只不过是数据来源增加了。出版商的决策流程不会被数据左右,但它确实能对基层从业人员从策划到市场营销的常规工作能够提供有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