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大多数媒体报道都关注了纸质书销售回暖这一表象,对其后原因的探究却语焉不详。部分行业人士指出这与传统出版商大幅提升电子书价格不无关系,很多读者因此而转向了纸质书。
自从尼尔森BookScan公布2015年纸书销售额少量回升,而电子书阅读器的销售停滞的数据后,纸书拥趸者一片欢欣。大多数媒体报道的焦点都集中在纸书销量上升2.4%,民众对新电子阅读器热情下降,哈珀?李新作《设立守望者》和涂色书等话题上,而鲜少有人提及出版商提高电子书价格一事。
2007年,也就是Kindle发布那一年,亚马逊销售的几乎所有电子书定价都在9.99美元之下。2014年年底,亚马逊在与世界五大出版商的谈判中让步,同意让出版商决定电子书价格,很快这些公司就提高了电子书价。随后,传统出版商旗下畅销书的封面价格提高了20%以上。
《纽约时报》今年夏天的报道没有指明这一点。9月,《华尔街日报》发文探寻价格和销量之间的前因后果。可惜,这篇文章不像尼尔森数据那样吸引作家们的眼球。
很多基于尼尔森数据进行报道的媒体文章没有提及主流出版商电子书价格的上涨。美国新闻网站Mic花了点时间探讨阅读纸质书如何让读者更有魅力,但除了列举源数据外没有深层次地探寻原因。《出版人周刊》网站上登载的新闻本就不多,同样也没有提及电子书价上涨的事儿。《加拿大国家邮报》则对按需印刷进行了思考,并讨论其应用于报纸的可能性,电子书价格的话题没有触及。
美联社倒是在报道中顺带提到了价格的问题,但其关注的焦点是电子书价格上涨以后和纸质书的价格差异缩小,而没有强调电子书价格上涨幅度之大,此前电子书的最高定价是亚马逊所规定的9.99美元。
也不是所有人都忽略了这一价格议题。一篇以电子阅读器为主题的博客直接论及了价格问题。新闻网站Inquisitr也谈到了电子书价格并指出价格上涨给作者带来的影响,原文是这样说的:“传统出版商推出的电子书价格保持高位运行,比如《蜘蛛网上的女孩》(The Girl in the Spider’s Web)Kindle版要下载阅读就要花13.99美元,这样一来就把读者重新推回纸质书的怀抱,而作者通过纸质书出版而获得的版税历来是很低的。”
以下是《纽约时报》所发布的十本小说和非虚构畅销书各种版本的最新价格(小说排在前面):
表格中,只有两本书的电子版低于10美元。而在亚马逊Kindle电子书畅销榜TOP 20中,只有4本书的价格高于10美元(上表中就涵盖了其中三本,它们的排名是17、18、20)。
毫无疑问纸质书有些功用是电子书不具备的。消费者花钱买的只是电子书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不能出借也不能转卖。反过来说,即使是细微的改动或者微量的内容增补,电子书都能够及时更新,纸质书却做不到这一点。
如果没有合适价格的电子书,消费者自然会转向纸质书。不过,纸质书的轻微回暖并不意味着电子书的失宠。服务于作者的网站Authors Earnings专门追踪了电子书销量,他们指出,尼尔森严重低估了电子书市场,因为很多独立出版的电子书并没有申请ISBN号。Authors Earnings的报告中说,“整个美国电子书市场中,在消费者购买量、阅读时间以及作者收入等方面,没有ISBN号的电子书所占的份额都大于美国出版商协会旗下1200家出版商之和,包括世界五大。”
很难理解对于出版商提价这种损害消费者的事情为什么会有人赞成。媒体报道更少的是,纸质书的价格也往上浮动了2%,但与电子书的涨幅相比算是小巫见大巫。现在没人会觉得会有想买纸质书而不得的一天,读者喜欢就可以拥有。但更重要的是什么?是你一年只造访三次的书店的安危,还是整个文学产业的健康发展?
尽管最有钱的作家也感受到了电子书的威胁,但作家这一群体正在从数字世界掘金。数字化给了作者更多到达读者的选择。对于任何喜欢写作和图书的人来说,这算得上是件好事。
京ICP备05007371号|京ICP证15083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84号 版权所有 2004 商务印书馆
地址: 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邮编:100710|E-mail: bainianziyuan@cp.com.cn
产品隐私权声明 本公司法律顾问: 大成律师事务所曾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