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做書 | 为什么电子书更容易读过即忘?
2016-08-02作者:文 | Jason Merkoski  翻译 | 张远新闻来源:做書浏览人次:199

  若论触觉,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是小时候的《圣经》,纤薄的纸张如同洋葱皮一样透明,又像舒洁面巾纸一样硬挺。还有我的《童子军手册》,奇怪的是,虽然已经很陈旧,但70年代的色调却让人很安心。还有我保存的1930年代的科幻杂志,纸张已经生脆发黄,翻得快一点就会成片剥落。

  现在的电子书阅读器显示技术过于原始,还不足于表现书的细腻纹理。当然,电子墨水屏也有自己的美学,那就是微小的氧化钛颗粒在油墨里的随机积聚。但是电子墨水屏无法传递出温暖的质地。它并不柔软,也不像一本旧书中褪色的书页那样令人安心。在我看来电子书的文本正在拙劣地模仿纸书。但即便在放大镜下面看,文字也只是一颗颗像素点。

  没有一台阅读器能够媲美现实的分辨率。目前的电子墨水屏阅读器每英寸至多能显示200个像素点,而最一般的大众纸书也能达到 300,摄影和艺术书的像素点更是达到两至三倍以上,与之相比,电子墨水屏阅读器黯然失色。如果你是纸书的拥趸,这次我站在你这边,它们在质感上扳回一局,电子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纸书的庄重感刚好让它成为传达深刻思想、严肃故事的绝佳载体。不仅如此,书页的触感——或粗糙、或细腻、或发脆、或褶皱——让读者有所依附,一再强化阅读体验与书的联系,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至于神游别处。纸书的物理感牵动着你,不像阅读器上光溜溜、无手感的塑料和令人麻木无感的玻璃。

  你的大脑也能感知到这些。

  如同电子书的转制过程一样,在大脑内部,阅读也是一座“香肠加工厂”。只要“香肠加工厂”运转如常,你就可以逐字逐句阅读。

  你把这些字句和“理解仓库”里面的语义、语法、语法结构混杂在一起。在你的双眼奔向下一个字,或者稍微回头再次确认读到的字之时,你就有了思考、凝神的时间,去想这本书在讲什么,换句话说,你在赋予字句以意义。

  阅读在生理层面是如何进行的?在脑壳里——毕竟,大脑的形状就像一个坚果壳——颅顶叶会将你从刚做的事情中抽离出来,集中注意力在字句上。中脑指挥眼睛聚焦在字句上,丘脑则负责向每一个字母集中注意力。在脑部扣回带内,你的眼睛逐一扫描每一个字,然后大脑逐个检查,看看这些字是否熟悉,是否可以理解。

  为了加快载入速度,浏览器会缓存网页的一部分,你的大脑处理字句的时候也是如此。在大脑颞叶一块被称为“37区”的地方,视觉形状的字符会被缓存下来,以备参考,颞叶随后会把这些符号转化为声音,大脑后侧的前脑回会把这些声音变成你的内心独白——你在脑子里听到的声音。而你的左侧颞叶、右侧小脑、布鲁卡语言区会一齐上阵,从这些流动的声音里解读出意义。

  你大脑里的这座“香肠加工厂”非常复杂,运转迅疾,处理每一个字用不了100毫秒,而且中途不需要补充任何东西。只要没有荧光和“鬼影”的干扰,你在阅读器上读书时的内心独白和读纸书时一样有意义。

  好了,这些都非常技术流。那么,我来强调这个重要的事实:在纸书和电子书上阅读同一句话,并不存在认知差异。

  然而,一本书不只是句子的组合而已。读了一辈子书之后,你的大脑已经习惯了将一本书的所有页面视为一个整体。

  如果你愿意,你的大脑会和你所读之书的印刷工、版式编辑对话。这也就是为什么偶然出现的新字体或大写字母——甚至只是斜体字——都会让你集中精神。它将你的大脑从昏沉和游离中唤醒。

  这种细微差别在电子书页中往往不复存在,除了一行行千篇一律的文字如同一根无形细线穿起来的黑色玻璃珠,没有任何能吸引你注意力的东西。

  当你和神经学家谈起大脑的工作原理时,他们会告诉你,如果不去和一本书积极互动,它对你将毫无意义。这就可以解释诗人为什么会使用出人意表的遣词造句,尼采为什么会偏爱反讽,戴维·福斯特·华莱士为什么会使用脚注。

  这些“伎俩”让你在阅读时心生疑窦,迫使你投注10.5瓦特的精力在阅读之上。为什么是10.5瓦呢?实际上可以是任何意想不到的数字。你会更容易记住这个段落,这比一篇干巴巴,没有任何“记忆点”的新闻式文章更能吸引你的注意力。

  书的物理实体还有一些重要且动人的影响:它会和感觉互动。照此看来,翻页的动作有助于“固定”信息,因为对于一张书页与其他部分的关系,我们会有一种视觉和空间感,如同用触觉在地图上做标记。这种感觉在阅读器上将渺不可寻。我们已经习惯于在日常的 3D世界里生活,虽然许多阅读器都内置提醒你读到何处的进度条,却常常帮不上什么忙。

  这种平面上的进度条要求心思敏捷。他们顶多不过是汽车上的油量表,只会提醒你还剩半箱油,却不能告诉你在油箱放空之前还能跑多远。与之相比,作为实体物的纸书的“握持感”和知道自己读完多少的成就感就不可忽视了。

  电子书也无法像纸书一样快速地来回翻页。在纸书中查找某个段落时,我每秒能翻一百页,但即便速度最快的 iPad,我每秒也只能浏览10页。从这个角度看,目前的阅读器的翻页速度与纸书相比还有十倍的差距。

  所以,很明显,纸书在某些方面依然要胜过电子书。正如饮食塑造了我们的身体,阅读塑造了我们的思想。阅读方式的改变也在重构大脑的布局。大脑越是和书本活跃互动,阅读的体验就越是美妙,你记住的东西也就越多。实物的感觉——纸张的纹理,油墨的气息,凹凸不平的封面文字,书籍上行将剥落的价签——一切都烘托着你的阅读体验,在你的心智地图中将一本书和另一本书区别开来。

 

“扫一扫”订阅“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