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前沿 | 人工智能成出版新热点
2016-07-12作者:刘志伟新闻来源:第一中国出版传媒网浏览人次:175

摘要】“互联网预言家”凯文·凯利提出,人工智能将是未来20年最重要的技术;而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更预言,2030年,人类将成为混合式机器人,进入进化的新阶段。而关于人工智能的各类出版选题,也在出版市场中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一股新的策划趋势。

  技术奇点(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是一个根据技术发展史总结出的观点,认为未来将要发生一件不可避免的事件——技术发展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极大而接近于无限的进步。当此转捩点来临的时候,旧的社会模式将一去不复返,新的规则开始主宰这个世界。50多年来,人工智能经历了爆 发到寒冬再到野蛮生长的历程,伴随着人机交互、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提升,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成了这一技术时代的新趋势。2015年,被誉为 智能机器人元年,从习近平主席工业4.0的 “机器人革命”到李克强总理的“万众创新”,从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将人工智 能列为“互联网 ”11项重点推进领域之一,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十三五”规划编制作为主要议题,将智能制造视作产业转型的主要抓手,人工智能掀起了新一 轮技术创新浪潮。Gartner IT 2015年高管峰会预测,人类将在2020年迎来智能大爆炸;“互联网预言家”凯文·凯利提出,人工智能将是未来20年最重要的技术;而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更预言,2030年,人类将成为混合式机器人,进入进化的新阶段。而关于人工智能的各类出版选题,也在出版市 场中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一股新的策划趋势。

  趋势1 认知机器学习、思辨伦理管理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兴起,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深度学习等机器学习算法在互联网领域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再次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与此同时,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企业家如物理学家霍金,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等人,纷纷对人工智能的未来表达了担心,提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可能对人类本身产生威胁,由于这些科学家,企业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人工智能威胁论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可见,人工智能引起的变革,不仅仅是在科技领域,在社会层面也激发了广泛的争论与思考。这 也是这一细分市场受到出版企业关注的缘由所在。

  不久前,AlphaGo与李世乭的围棋大战激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是非的诸多争论,AlphaGo的大获全胜一定程度展示了深度学习在应用领域的成功,而 语音识别、机器视觉等正是深度学习取得显著成功的应用领域之一。电子工业出版社策划推出的《解析深度学习:语音识别实践》即是首部介绍语音识别中深度学习 技术细节的专著。中国青年出版社《机器视觉》则从逆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整套关于机器视觉的研究方法。

  深度学习是目前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领域异常火热的研究方向,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关注。深度学习已经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诸多领 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学术界和工业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机械工业出版社《深度学习:方法及应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该书对最前沿的深度学习方 法及应用进行了全面概述,不仅包括自动语音识别(ASR),还包括计算机视觉、语言建模、文本处理、多模态学习以及信息检索。此外,清华大学出版社《机器 学习》讨论一些经典而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如决策树、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贝叶斯分类器、集成学习、聚类、降维与度量学习;人民邮电出版社《机器学习实 战》《机器学习系统设计》则是实用的Python机器学习教程。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的定义可以分为两部分,即“人工”和“智能”。“人工”比较好理解,关于什么是“智能”,就争议多多了。这涉及到其它诸如意识 (consciousness)、自我(self)、思维(mind)等。因此,围绕机器的心智、心灵等层面的选题也备受关注。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 方式,如果机器具备了情感,是不是就可以取代人类?在《情感机器》(浙江人民出版社)中,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通过对人类思维方式建模,他为我们剖析 了人类思维的本质,为大众提供了一幅创建能理解、会思考、具备人类意识、常识性思考能力,乃至自我观念的情感机器的路线图。相似的选题策划还有中信出版社 的《机器之心》。

  除却探讨机器人的智能,关于机器人应用方面的选题,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副社长樊红亮向记者推荐了《智能作战机器人》,这本书也获得了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 物奖,其由北京理工大学的罗庆生教授、韩宝玲教授等根据所在团队的科研成果著述而成。该书综合体现了近年来我国在机械设计制造、现代电子通信、现代自动控 制、材料科学等领域所取得的长足进展,对我国高端作战装备多学科交叉应用领域的研发提供了一个新的范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在机器人制作领域,也有许多 科普、手工相关的策划出现。如人民邮电出版社引进的《小型智能机器人制作全攻略》,在从基础介绍小型智能化机器人的基础知识,再配合以实际操作的项目进行 演练。使得新入门的读者可以从起步学起,逐渐能够跟随项目介绍制作出完整的作品。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乐高EV3机器人自造实战》介绍了乐高最新的第三代机 器人的组装、编程控制、测试以及如何操控,是一本结构清晰而且叙述简单明了的乐高机器人“宝典”级教材。

  趋势2 关注智能应用、扩展学科范畴

   国内外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化布局一次次地证明了,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10年内的产业新风口。像200年前电力彻底颠覆人类世界一样,它也必将掀起一场 新的产业革命。 但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速度慢、核心技术薄弱、市场份额和附加值较低,当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呈现出抱团发展、结盟而行的 大趋势。

   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出版企业开始有意识地对此开展重点的选题布局。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CODESYS软件系统(北京)有限公司赞助的“全国智能机 器人创新联盟”在2015年成立。人民邮电出版社就迅速与该联盟签署了出版合作框架协议,关于机器人技术的系列丛书都在推进之中。又如,华中科技大学出版 社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连弟告诉记者,2016年该社也启动了“智能制造理论及技术丛书”项目,而且该项目除了学术著作和教材出版,其将借转型升级的机 会以多种形式打造智能制造的知识服务体系,为学校、企业和社会提供多维服务。

   此外,湛庐文化公司联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共同启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书系的出版。湛庐文化总编辑董寰表示,这套书的策划注重权威性,均是人工智能领域 先锋人物领衔著作,集合了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奇点大学校长雷·库兹韦尔、普利策奖得主约翰·马尔科夫、图灵奖获得者莱斯利·瓦里安和脑机接口研究 先驱米格尔·尼科莱利斯等专家的力作。此外,还专门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书系成立专家委员会,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吴甘沙、 地平线机器人科技创始人余凯等,为图书质量把关。

   人工智能本身即是一大话题领域,从历史纵深到领域细分无所不包,当前的图书市场尚未涵盖人工智能领域的所有维度,仍有很大的挖掘潜力。策划编辑和出版企 业需要从人工智能的历史开始,对人类思维的创建与运作进行了抽丝剥茧式的研究,并对智能增强、神经网络、算法、克隆、类脑计算、深度学习、人机交互、虚拟 现实、伦理困境、未来趋势等进行了全方位解读,以便打开选题思路。

   譬如,谷歌、特斯拉、苹果甚至中国的百度纷纷投入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中。谷歌自动驾驶汽车于2012年获得了美国首个自动驾驶车辆许可证,特斯拉一直在 美国旧金山和西雅图之间的道路上测试自动驾驶仪技术。浙江大学出版社便抓住这一选题蓝海,出版了《智能化未来:无人驾驶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而书中也 认为自动驾驶将改变金融、保险、交通、能源甚至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设计。以自动驾驶汽车为“引爆器”,未来不仅是传统汽车制造商和新兴汽车制造商的竞争, 也将是IT、通信、电力企业乱入的“异种格斗技战”。电子工业出版社的《风口上的互联网+汽车》也从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商业模式三个方面描绘了汽车未来 的发展方向。又如,生物识别技术在当下已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并在人社、金融、教育、安防、互联网等多个领域逐步应用推广。清华大学出版社《生物特征识别: 身份认证的革命》即瞄准这一角度,细说了各种生物识别技术的原理、流程、当前的发展阶段以及存在的困难,希望促进国家从战略层面更深入去推广生物识别技术 在各领域,特别是信息惠民工程和智慧城市中的应用。相似的,科学出版社推出的《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基于人脸与人耳信息》是以人脸和人耳单生物特征为研究 对象,以探讨人脸、人耳多模态识别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此外,作为万物互联的关键一环,智能家居的出现和普及已经势不可当,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新技术 正在重构智能家居。围绕智能家居的策划也开始显露,如中国电力出版社的《智能家居DIY》、人民邮电出版社《动手搭建智能家居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的 《Arduino开发实战指南:智能家居卷》等。


  声音

  机械伦理学有望刺激选题趋势

  在人工智能越来越走进人们的生活时,相信许多人都在讨论它可以进化到什么程度,以及人和机器的关系。“机器人三定律”即无法避开的话题,这是科幻小说家艾萨 克·阿西莫夫在他的机器人相关作品和其他机器人相关小说中为机器人设定的行为准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使人类受到伤害;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阿西莫夫在小说中提出了三定律的很多变体。这些对机器人行为准则的修改成为他的很多故事的主线。在《消失无踪》中为了避免机器人无谓地阻止人类进行低危 险性工作,第一定律中的后半部分被去掉了,但是也产生了一些其他的问题。在《机械人之梦》中,一个机器人做了个关于取消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梦,导致了他 的毁灭。在机器人与帝国中,一些机器人的系统中“人类的定义”被修改(说话没有该星球的口音就不是人类),而攻击人类。在1999年上映的科幻电影《双百 人》中,一个机器人为了成为人,将自己的机械部分逐步替换成组织,并且在最后用自己的贡献和牺牲换来了人类的认同和保护机器人的法律的产生。

   三定律在科幻小说中大放光彩,在一些其他作者的科幻小说中的机器人也遵守这三条定律。同时,三定律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三定律基础上建立新兴学科 “机械伦理学”旨在研究人类和机械之间的关系。在人工智能的图书选题愈发多见的背景下,针对“机械伦理学”的讨论也将水涨船高,或许会迎来另一层面的选题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