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商务印书馆名家大讲堂|张晓凌教授谈中国当代艺术
2019-09-18作者:官网报道新闻来源:商务印书馆浏览人次:344

著名艺术理论家、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教授

 

  9月18日,著名艺术理论家、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教授应邀到商务印书馆做“寄生与超越——对中国当代艺术若干问题的思考”主题报告,这是“商务印书馆名家大讲堂”的第九讲。中央编译局薛晓源研究员、商务印书馆于殿利总经理出席,活动由商务印书馆周洪波总编辑主持,商务百余名员工聆听讲座。

  张晓凌教授在讲座中围绕着国际当代艺术的基本走向以及中国当代艺术的问题所在展开论述,指出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当代艺术越来越处于跨文化语境的框架内思考和创作的大背景下,反思中国当代艺术遭遇的问题,具有重大价值。

 

张晓凌教授主讲“寄生与超越——对中国当代艺术若干问题的思考”

商务印书馆周洪波总编辑主持讲座

 

  他首先分析了国际当代艺术的两个指向,指出在政治和形而上两个维度上,欧洲主流当代艺术是政治文化博弈的地方,这与中国当代艺术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他通过列举和解读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等国际性展览的大量参展作品入手,提出西方主流当代艺术呈现出的两个清晰的精神指向:在现实层面,针对政治、社会议题建立起批判性的立场与态度;在形而上领域,则试图为现实问题提供终极答案。

  反观中国的当代艺术,张教授明确指出了中国当代艺术存在着反当代艺术的特性,这是因为,后殖民意识的内化,让中国当代艺术丧失了独立的文化立场与身份;寄生性的泛滥,让中国当代艺术丧失了原创能力;而脱现实化的趋势,则让中国当代艺术丧失了文化针对性与批判性。

  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张教授认为,理想主义的幻灭,决定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理念、方位和路线图,也决定了当代艺术的高与低、好与坏。自此,当代艺术告别了曾经拥有的价值建构出新,进化成为世俗利息而战的新物种,以寄生、依附等方式开启了丛林生存法则的新时代。

  最后,张晓凌教授强调,当代艺术应有三个维度:其一,当代艺术是艺术家对自我灵魂的塑造活动,是一项形而上的价值建构事业,它本质上是反世俗的;其二,原创性是当代艺术的基石与旨归,它本质上是反山寨、反寄生的;其三,当代艺术是反矫饰主义、反形式主义的,只有在政治、社会、民族与历史方面,当代艺术才可能重建反思与批判性姿态,才可能在时代精神的构建中扮演适当的角色。至于如何让中国当代艺术完成自我救赎,他指出,中国当代艺术唯有将自己的根茎深入脚下的热土,从现实的故事、经验及历史资源中汲取营养,才能开枝散叶,成长为时代精神的参天大树。

  讲座前,于殿利总经理向张晓凌教授颁发了商务印书馆人文艺术中心特聘专家的聘书,“博物之旅”丛书、“生肖日历”等图书的主编薛晓源研究员向商务印书馆捐赠了他精心创作的100幅世界著名哲学家画像。

 

商务印书馆于殿利总经理发言

中央编译局薛晓源研究员发言

于殿利总经理向张晓凌教授颁发商务印书馆人文艺术中心特聘专家聘书

薛晓源研究员向商务印书馆捐赠其精心创作的100幅世界著名哲学家画像



 

专家简介:

  张晓凌,1956年生,安徽阜南人。1979年毕业于安徽阜阳师范学院艺术系,1990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师从王朝闻、刘纲纪先生。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美术报》社长、总编辑。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院委、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评审组专家,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全国艺术专业硕士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划委员,欧洲科学、艺术和人文学院外籍院士,南京师范大学鸿国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特聘教授。专著、论文曾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社科基金一等奖、中国美术奖、文化部优秀科研成果奖、“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