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快讯︱《中国艺术收藏史》与读者见面
2019-10-16作者:官网报道新闻来源:商务印书馆浏览人次:368

  

《中国艺术收藏史》图书沙龙在北京举行


  10月12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艺术收藏史》图书沙龙在佳作书局•798店举行。图书作者、艺术及建筑评论家周文翰,作家、资深媒体人潘采夫和商务印书馆杭州分馆总编辑刘玥妍,与数十名热爱艺术史和收藏文化的读者分享了艺术收藏的相关话题。周文翰现场讲述了《中国艺术收藏史》的创作初衷、成书过程及其独特性,潘采夫则从媒体人的视角剖析了艺术收藏在当下的人文价值。

  《中国艺术收藏史》全面回顾从玉器祭祀时代一直到21世纪初约5000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收藏的漫长历史,带领读者开启赏心悦目的美学之旅,从收藏角度认知中国文明传承的秘密。作为第一部关于中国艺术收藏的通史,该书从史前人们收集穿孔贝壳的故事开始,历时叙述了商、周、汉、魏、晋、唐、宋、元、明、清一直到近现代各个时期中国收藏文化观念和潮流的演变,既有对每个历史时期的宏观观察,也有对收藏家、经纪人、创作者以及市场、文化环境的细微分析,兼具历史文化的深度研究和作品鉴赏的真知灼见。

  在中国“收藏热”持续近三十年,国内外关于中国文物艺术品的出版也颇为热闹,但是迄今为止还缺乏对中国历朝历代收藏文化全貌进行回顾和研究的著作,《中国艺术收藏史》填补了这一空白。作者周文翰介绍说:“收藏的历史就是文明传承的历史。每一件玉器、青铜器、绘画和书法作品之所以能够保存至今,背后都有一段文化、政治、经济因素角力的动人故事。从人类创作的第一幅岩画开始,文物艺术品就成为财富、文化品味、市场价格、历史价值的凝聚之物。我希望从文明或者说‘大文化’的角度回顾中国艺术收藏文化兴起、发展、延续至今的全过程,不仅仅是写给收藏界、艺术界的人士,希望公众读了这本书也会对中国文物艺术品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有全新的认知。”

 

本书作者周文翰先生与作家、资深媒体人潘采夫先生分享艺术收藏的相关话题

 

  《中国艺术收藏史》的另一大特色是从全球视野角度看待收藏现象,不仅仅关注中国人如何收藏中国本土的艺术品,也关注中国文物艺术品外流以后如何被世界各地收藏和研究,以及中国人如何收藏国外的艺术品。书中还首次呈现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博物馆重要藏品的精美图片,视觉效果非常震撼。本书还从文化比较和信息传播的角度审视西方近现代民族国家体制和文化观念传入中国后对收藏文化的巨大影响,作者认为“现代国家体制可以说是影响近现代收藏生态的最大因素,这一点以前很少有人给予特别关注”。

  该书图文互证,兼具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作者精选近150幅中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图片,讲述每件艺术品背后的收藏故事,包括其创作、流转、交易以及传承的秘密……其中,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重要博物馆的藏品,如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壶、斗鸡台出土的青铜禁和酒器、汉代博山炉、东汉绿釉陶狗、南响堂山石窟彩绘石雕佛头像等,都是第一次出现在中文书籍中。这些伟大的玉器、青铜器、书画、碑帖、瓷器作品,呈现了中国文物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评价:“艺术的发展、文明的传承离不开收藏,从大文化的角度回顾收藏现象兴起、转变、延续至今的全过程,不仅对艺术界、收藏界有重要参考意义,更可以帮助公众了解中国艺术演进的悠久历史、认知中国文明传承的独特机制。本书填补了这一领域人文通识著作的空白,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创新之作,有助于推动当代收藏文化和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

 

《中国艺术收藏史》(商务印书馆201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