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推荐 | 《黑格尔的哲学遗产》入选七月光明书榜
2020-07-27作者: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新闻来源:商务印书馆浏览人次:117

  今年是黑格尔诞辰250周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黑格尔的哲学遗产》一书,入选7月光明书榜。

  什么是黑格尔的哲学遗产?答曰:将社会—历史的现实置入真正的哲学思考中。全书谈论的是黑格尔哲学,更是在其基础上批判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等主观主义,揭示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扬弃与继承,进而观照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课题。

  过去和现在的时代总是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对于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不会有亲切的了解,往往会把自己变成一大堆抽象名词的化身。……对于实际生活,总是像雾里看花似的,隔着一层膜”。本书对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等主观主义的批判指的就是这样的“半吊子书生”。我们当然知道,伟大的哲学家是我们的同时代人,黑格尔克服(扬弃)了康德哲学,从而带给我们从客观精神到唯物史观的强大力量。这份力量能够给予我们打破一切旧的与新的枷锁的勇气,从而把握真正的社会现实和伟大时代前进的道路。

——编者按

 

  《黑格尔的哲学遗产》为复旦大学复旦学院院长、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吴晓明新著。该书以阐述黑格尔的哲学遗产为主题。什么是黑格尔的哲学遗产?简切直白地说,那就是社会—历史之现实的概念。伽达默尔正确地观察到,黑格尔开辟了一条理解人类社会现实的道路,而我们依然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毫无疑问,无论在康德还是在费尔巴哈那里,我们都发现不了这一点。尽管黑格尔的这一思想成果最后在本体论上被完全神秘化了,但依然得到了马克思完全的拯救,让黑格尔的“划时代的历史观”成为“新的唯物主义观点的直接的理论前提”。

  伴随着当今中国历史性实践的展开过程,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将摆脱长期以来的学徒状态,开始获得它的自我主张;而对于这个转折来说,黑格尔的哲学遗产是如此重要并关乎本质,以至于唯当这份遗产能够被积极地占有之时,我们的学术才能在总体上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并从而获得决定性的推动。

 

社会现实的发现:黑格尔与马克思

 

  

发现社会现实

  社会现实的发现,是黑格尔与马克思在哲学思想上最为本质也最为切近的联系线索。无论是黑格尔哲学的积极成果,还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决定性批判,都是依循此一线索来制定方向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现代性意识形态的巨大遮蔽,这一联系线索在很大程度上陷入了晦暗之中,甚至从根本上消失了。这种情形,不仅使得黑格尔哲学对马克思思想的意义经常被表面化或形式化地错估,而且使得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说本身与社会现实分离开来,从而沦为与现实内容渐行渐远的空疏辞令和抽象教条,即黑格尔所谓“外部反思”之类的东西。因此,在社会现实这个主题上,恢复并重建黑格尔与马克思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成为一项紧要的哲学任务。这项任务的主旨是:经由上述的思想联系来阐明唯物史观的决定性奠基,从而由这一基础本身来说明,社会现实的积极呈现是如何构成唯物史观的真正枢轴和生命线。

 

 

 

  批判主观思想

  倘若要从哲学上来谈论社会现实本身,我们必然首先会涉及到黑格尔。因为比较切近地说来,正是黑格尔第一次在现代形而上学的范围内,把理解社会现实作为一项真正的哲学课题标举出来。而为了使得现实(Wirklichkeit)本身能够真正绽露出来,黑格尔对所谓主观思想或主观意识进行了十分尖锐的、有时甚至是苛刻的批判。

  ……

  众所周知,按照绝对唯心主义的观点,哲学以真理为对象,而真理就是现实、理念,因此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深入到理念中去,也就是说,揭示出真正的现实。正是从这一立场出发,黑格尔对从属于主观思想的反思哲学进行了清算。这种主观思想的无内容的抽象性和空疏性,在所谓道德哲学中获得突出的表现。因此,举例来说,在黑格尔看来,与其说道德意味着某种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反思的内在自由的情境,毋宁说,道德即在于按照某个国家的习惯生活。如果说,这个“颇有些粗鲁的简单公设”已含蓄地包含着客观精神的概念,那么,正是通过这一概念,方始有社会现实的积极绽出,就像客观精神在为绝对精神的超越中,方才获得其哲学的证明一样。总而言之,康德式的那种由反思而来的内在自由的情境,亦即意志是自己决定自己的,一切正义的和道德的行为均建筑在这种自由上面,虽说可以被正确地把握为道德哲学的一般起点或前提,但由于其与现实的内容分离隔绝,所以只是纯粹空疏的理智;并且由于它仅仅从属于理智的抽象的同一性,所以最终是完全形式主义的。

 

康德(左)与黑格尔(右)

斯图加特的黑格尔故居

 

 

  捍卫客观性

  与此相反,在黑格尔看来,“客观思想一词最能够表明真理”;只有客观的思想才是自由的思想,它要求让客体自由地从自己本身来规定自己。这种思想之客观性的存在论(ontology)根据就在于:思想不只是我们的思想,而且是事物的自身(an sich)。这就意味着,思想——客观思想——必指派自己深入于作为事物之实体性的内容,而这内容就是合理的现实。……正是对思想之真正客观性的的捍卫与重建,构成黑格尔哲学最基本的积极成果。为什么黑格尔的法哲学“形式是唯心主义的,内容是实在论的”?为什么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不仅有康德软弱无力的“绝对命令”,而且还有费尔巴哈的“惊人的贫乏”?其基本的理由就在于:黑格尔在批判地瓦解主观思想的哲学基点时,都力图使作为本质与实存之统一的现实本身积极地显现出来,从而开辟出一条要求理解和深入于现实的道路。这是一个伟大的功绩,它或许可以被看作是哲学之本己的“客观性 (Sachlichkeit) 告诫”的重新奠基,是社会现实的“新大陆”对于哲学来说的首次出现。

(以上文字节选自《黑格尔的哲学遗产》,标题有改动)
 

《黑格尔的哲学遗产》(商务印书馆2020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