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书店 | 书店未来的想象力在哪里?
2020-09-17新闻来源:第一中国出版传媒网浏览人次:201

  在持续推动全民阅读中,越来越多读者走进实体书店,享受实体书店带来的丰富体验。共享经济、新零售、人工智能等概念席卷了所有行业,深深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实体书店也在不断自我升级,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共享书店、无人书店、智能售书机器人、多业态跨界新型阅读空间等新出不穷。伴随北京实体书店扶持政策的出台,更多书店或特色阅读空间的经营者们更加坚定了信心,相互共生,不断创新,开启新征程,迎接阅读新时代的到来。

  12月5日—8日,在2018阅读盛典“阅读+”系列对话和领读者培训中,北京发行集团董事长李湛军、中信书店总编辑方希、言几又品牌总监谢玲玲等人围绕阅读和空间的结合方式及走向进行畅谈。这些书店行业的领军者如何看待书店正在进行的变革,有什么独树一帜但又能让人产生共鸣的观点呢?

  李湛军:是发挥书店集群作用的时候了

  现在的发行跟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最突出的变化是,发行的渠道变得更加多元了。2016年开始,全国线上销售首次超过了实体书店,更多自助服务、社区书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甚至书店也变成了一种平台,变成了一种多业态的融汇平台。过去出版社几乎所有图书的销售都是通过地面实体店,现在大多数出版社的图书销售80%不通过地面实体店。面对这种新变化,北京发行集团董事长李湛军提到,北京发行集团目前也在加大线上线下的连通,从去年开始已经实现了店店上线云平台。“过去我们的实体书店,中小门店非常容易亏损,地面窄小、摆书有限,现在因为有云平台、云技术的介入,你到任何一家中小门店都相当于进入到了北京图书大厦,因为通过网络下单,北京图书大厦都可以实现配送。”

  实体书店再不像从前只是摆书、卖书的地方,因为单纯的卖书是挣不到钱的,北发集团今年提出:实体书店要实现以图书为主导的文化。这包括三个议题:一是提供高雅舒适时尚的环境。二是以图书为主导的文化多元业态。三是打造一个适合文化交往的新的生活方式交流平台。“今年我们对中小门店进行了批量性的转型升级改造,大概完成了20多家,让书店更时尚,更舒适,更方便读者阅读。总的设计原则是‘科技引领、建筑为辅、主业突出、多元支撑、以人为本’”

  如何从传统走向创新?特别是如何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相连,北发集团提出了打造实体书店的集群化效应。

  大型实体书店的集群化效应,将以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图书大厦、中关村图书大厦、亚运村国际图书城等7个图书大厦为“航空母舰”,打造一个引领全民阅读,打造一个全国图书标准化、权威化、信息化的大的阅读场域。

  立足打造一个24小时书店的集群化效应。目前已经建立了新华书店花市书店、香山24小时店等,力图通过24小时书店引领文化夜生活。当然24小时书店会有它的特点,晚上的读者不以买书为主要目的,更多的是阅读、探讨、交流。

  根据不同社区,打造不同站点来服务这样的集群,它既是特色图书的服务网点,同时还是综合文化生活的服务网点。

  另外准备打造无人值守便利书店,这种书店能够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效率,它既能通过云平台技术实现图书的销售,同时还能把超市、生活便利的服务捆绑一起,将服务延伸到各个社区,成为引领人们阅读生活的、一个更高层次的生活方式。

  方希:书店是一个内容场

  两年前,中信书店总编辑方希刚到书店任职的时候,朋友告诉她,现在做书店是一个特别时髦的事。朋友说了书店的三个特点:一是书店具备社会性传播价值。比如说在哪开了一家非常有特色的书店,就会刷爆朋友圈,大家都会觉得这个书店好像跟自己有关系。第二是房地产商、尤其是商业房地产出于业态升级的目的,对书店这样一种新的、有包容性的、有想象的空间表示欢迎。第三书店是全民阅读推广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

  但是到今天,方希认为,书店的美已经不再时髦了,而是从一种所谓的竞争力变成入门门槛。我们听到的各种各样时髦概念,主题式、一站式等等,到今天会觉得有点过时。

  在方希看来,爆炒的“新零售”“大数据”这些时髦的概念几乎与书店无关。数据赋能首先得有一个非常优质的数据搜集系统,然后得有一个很好的数据分析系统,再有一个很好的数据使用系统。因为有数据赋能的进入,才能产生新型的交易结构。而现在书店,通过数据赋能造成的新型交易结构我们现在好像没有看到,这个最新的、听起来对零售非常刺激的概念,似乎跟书店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关系。

  书店不是一个时髦的事,其实应当回到本真,尤其在今天有线上和线下的价差的时候,人们总觉得书店到底为什么存在?线下书店在今天,所做的一切可能为的只是两个东西,第一是信用,第二是识别度,信用和识别度这两个东西都有非常漫长的建设过程。

  什么是信用?也许来自从来不卖一本盗版书,也许来自从来不卖自己都不相信的书,也许来自于从来不允许水平和质量低劣的产品进入到书店。什么是识别度?也许来自于装修材料,也许来自于选品,也许来自于图书的摆放。

  书店是一个内容场,每一本书其实都有非常强大的内容能量,书店是能够给你提供一个更好地选择与你匹配图书的方式,这个可能是它的核心竞争力。“桌椅板凳、咖啡文创、分类标记无一不是内容,所有的东西都是内容。”

  一个书店怎么少得了气味?所以你去中信书店会闻到很特别的香水的味道,它的名字叫毛姆,因为中信书店正在推《月亮与六便士》,“难道我们只能用视觉去推广一本书吗?当然不是,我们会有其他的方式,因为它同样是内容本身。”

  一个书店怎么能少得了音乐?中信书店现在正在跟一家背景音乐制作公司商量,来自6个国家的艺术工作者,正在帮中信书店去设计符合书店调性的音乐,分早上、中午、晚上,分雨天、晴天、下雪天,因为音乐同样也是这个书店的有机构成部分。

  很多同行都以各种方式学习茑屋书店,灯光、道具摆设等等,甚至分类的方式,但是都没能真正学到茑屋书店的秘密武器。方希觉得其实茑屋书店的秘密武器完全是公开的,它没有那么神秘,它只是做到了两点:一是它具备令人想象美好生活的能力;二是它有巨大的供应链动员能力。“我们很多人都生活得不怎么样,怎么去有一个想象美好生活的能力?这个能力是永远无法复制的。这个能力只能长到你身上,跟你血脉相连,你不可能拿别人的东西长到你身上,你的身体也不可能装着别人的灵魂。”

  以前书店最大的特点是能定制书单,现在,当一些公共空间已然存在时,方希觉得是定制书店的时候了。如中信书店在三亚一个文旅小镇定制了“爱上读书馆”这个书店。

  “书店是非常完整的内容场,而我们做书店的人是编织者,把所有的要素以一种非常好的、非常美妙的、贴近用户的逻辑编织在一起,一定要打掉文化人身上的自恋和傲慢,真正地把空间做到让别人觉得你有留存的价值,这要求你要有极其坚定的价值主张,所有的核心能力是围绕这个价值主张去生长的。”

  如果书店是做内容的话,方希坚持,要做到“随物赋形”,如水般渗透到各个层面,去做各个环节,去做我们心中所锁定的那个人群的不同书店的变形。书店本身是一样的,但是根据它们去定制不同的东西,就是有益的尝试。

  “书店本身没有什么拘束,没有什么想象,当我们把它拘到某个地方的时候,实际上是我们贫瘠的想象力限制了它发展的可能。”内容本身是永生不灭的,不管它是互联网上的音频内容还是其他的内容,都可以以某种形式走入书店。

  谢玲玲:不止是书店的想象力

  言几又品牌总监谢玲玲详细阐释了言几又是如何通过4力把一个实体书店变成富有想象力的。

  第一,书店力。以书籍为核心,重构书店的编辑和陈列模式,创造提供阅读主题的方案,这是言几又提出并且不断加强的事情。今年言几又在广州开出第一家旗舰店,第一次尝试把艺术作为核心阅读主题,围绕艺术来做不同阅读方案。

  第二,设计力。言几又品牌源自“设”字,一直倡导用先锋的设计精神以及更多的美学设计来改变书店的氛围。言几又即将在西安正式营业的书店,是日本茑屋书店设计师首个在中国的作品,用了大量书架的元素,非常好地利用了玻璃惊艳的效果,使整个空间看起来被书完整地包裹在一起,有非常好的动线设计。设计是言几又不断提升品牌很重要的支撑力。

  第三,场景的营造力。除了把书籍的氛围、门店的设计凸现,运用更多的创意语言搭建一个场景空间,是言几又一直不断去发掘和摸索的。言几又倡导书籍是阅读一个部分,整个生活都是可以阅读的。不同书籍的推荐,会搭配不同产品,不单单只是图书的推荐,比如旅行书籍搭配旅行类产品。书店也会邀请大量的明星、艺人、作者、各行领军人物到门店做分享、对谈、交流,如亚洲书店论坛、设计论坛等。

  第四,生活方式体验力。书店不仅仅是书籍,而是整个生活方式,应该融合多种内容向消费者推荐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言几又在成都的首家旗舰店,第一次在书店里面引入美发店的品牌。“很多人会觉得这样不搭,但我们从用户的角度讲,言几又一直是会员制的品牌,关注会员给我们的反馈。我们有70%的会员都是女性,女性在门店消费的时候,美容、美发、美甲是日常消费当中很常见的板块,我们当然会尝试接入这样的内容。”谢玲玲解释到。事实证明,链接之后发现效果非常好。

  看得见的是场景,看不见的是链接,言几又做的是探索一种新的关系,以人为本,不断挖掘用户会员的需求,通过书籍,文创等产品推进人与人的连接。线上平台所不能达到的是链接的部分,言几又希望把这个空间从线上再引回到线下。“言几又的1.0时代只有书店,2.0时代融入咖啡及文创产品,现在的3.0时代,除了书店本身,咖啡、文创、文化沙龙、主题餐厅、儿童乐园、互动体验以及各种市集超市都已经实现融入。如今言几又又开启了4.0的新篇章,正在建设一个国际文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