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快讯︱大型古籍工具书《古音汇纂》首发式暨
出版座谈会在商务印书馆举行
2020-10-30作者:官网报道新闻来源:商务印书馆浏览人次:486

《古音汇纂》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在商务印书馆举行

 

  10月30日,武汉大学和商务印书馆联合举办的《古音汇纂》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在商务印书馆举行。中宣部出版局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安平秋,中宣部出版局古籍处调研员周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教授杨忠,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出席会议。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古音汇纂》主编宗福邦先生介绍了该书编纂情况,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孙玉文、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赵平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军等专家出席会议并在发言中充分肯定《古音汇纂》的编纂出版,是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巨大工程,是中华学术史上的又一座丰碑。

  《古音汇纂》是汉语工具书出版项目《故训汇纂》(200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获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姊妹篇。《故训汇纂》是历代汉字字义训释资料的总汇,勾勒了2000多年来汉字字义发展演变的脉络;《古音汇纂》则是历代汉字音读资料的总汇,努力探寻汉字字音发展演变的轨迹。《古音汇纂》1998年作为全国高校古委会重大集体科研项目立项,新闻出版总署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并被列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古音汇纂》由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纂,前后历时达22年。此书的出版,是商务印书馆继《辞源》和《故训汇纂》之后,推出的又一部规模达1000万字以上的大型汉语工具书。

  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在致辞中首先对宗福邦先生带领的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纂团队、武汉大学、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团队和对该项目多年来提供持续支持的各方表达了感谢。他表示,要做一部历史性的汉语大辞典,把字、音、义历史地呈现出来,是一项伟大的工作,而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就必须依靠宗福邦先生那样的团队日复一日、无比艰辛的工作积累出来。他强调《古音汇纂》是一部前无古人的作品,同时也一定是后有来者的作品。《古音汇纂》相关研究成果绝不仅仅是出版面世的这1300万字,他希望将来能有新的成果面世,也期待这个编纂团队再立新功。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在致辞中表示,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故训汇纂》《古音汇纂》,与武汉大学古籍所三十余年守望相助、携手并进,堪称学林佳话。从《故训汇纂》到《古音汇纂》,这两部煌煌2600万字的鸿篇巨制,一部“集雅诂之大成”,一部“综音声之流变”,珠联璧合,相映生辉,是武汉大学的荣耀。两部巨制的先后面世,不仅具有学术辞书的知识意义,其背后是求真求是、拓新创新的科学精神;是甘坐二十年冷板凳、从事高深绝学的奉献精神;是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匠心精神;是同心协力、互为支持的团队精神。

 

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致辞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致辞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主持会议

安平秋、宗福邦、韩进、顾青为《古音汇纂》新书揭幕

 

  主编宗福邦先生介绍编纂情况时谈到,《古音汇纂》的编纂目标是源流并重,上起先秦,下迄清末,涵盖上古、中古和近代时期的音释材料,并提供其音读语境及相关字义训释,形成系统而完备的历代汉字音读资料汇编。既有韵书、字书中的直音和反切,也有古籍注释和音义著作中的字音资料,还有散见于典籍中的谐声、声训、比况注音等说解字音的材料,同时古籍中的异体、通假、同源以及与音读相关的异文材料也一并收入。全书共引书140余种,基本涵盖先秦至晚清两千多年有关音读资料典籍的代表性著作。收录字目13000多个(含异体字),收录注项30余万条,注条40余万条,规模达1300多万字。《古音汇纂》重视音义之间的联系,其征引语境中的释义内容,对于《故训汇纂》是极好的补充。而《故训汇纂》所收之汉唐经籍训诂,又与《古音汇纂》之经籍音注和语境,起到互见的效果。两书配套使用,可以相得益彰。

 

《古音汇纂》主编宗福邦先生

 

  《古音汇纂》责任编辑史建桥即是《故训汇纂》的责任编辑,与武汉大学编纂方有着20余年的合作经历。他在介绍该书编辑情况时谈到,编辑团队所做的工作一是与编纂方反复协商磨合,按照“求精不求全”的原则,将近2000万字的初稿控制到1300万字;二是核对引文,武汉大学古籍所组织专人通过电子检索按专书逐条复核,编辑组也独立按引书排列的资源,对引书部首、韵目、卷次和格式做专项检查;三是将体例与《故训汇纂》统一,使其便于读者互参使用。

 

《古音汇纂》责任编辑史建桥

 

  出版座谈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孙玉文在发言中概括了《古音汇纂》在五个方面的建树:它是一部开创性的工具书;收音比较齐备;注意音义匹配;校勘比较细致;体例完备,检索方便。孙教授还举出书中一些例证,说明研究者可以借助《古音汇纂》深化汉语研究,深化汉语辞书的编纂,特别是深化汉语语音史研究。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赵平安认为,《古音汇纂》不仅对传统语言文字和人文学科的研究有推进作用,对古文字出土文献研究也有很大帮助,古文字的考释,出土文献的断代、释文、注释都离不开这样的工具书。《古音汇纂》展示出来的成果表明,它不是一般的工具书,而是高水平的研究著作,编纂过程也是潜心研究的过程。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军认为,《古音汇纂》的重要贡献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遂几代人之宏愿,自黄季刚先生首创,吴承仕先生践行,最终由宗福邦先生带领的团队付诸实现;二是成“两翼”之态势,《古音汇纂》与《故训汇纂》相辅而行、相得益彰,如“一体之两翼”,为践行形、音、义互求的学术理念提供重要支撑;三是彰科学之理念,明晰的学史观、科学的音义观和严谨的系统观念都体现了这部著作先进的编纂理念;四是显重大之价值,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领域,可以据之以音辨义、以音辨词、以音辨字,体现出多方面的学术价值,真正是“惠泽学林,功在千秋”。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孙玉文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赵平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军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忠在讲话中高度评价《古音汇纂》编纂团队在空无依傍的条件下,经过22年的努力,以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全面系统收集了上古、中古、近代的音读资料,经过研究、选择、编纂,终于成就一部上起先秦下至清代、源流并重、音义互见的汉字音注资料汇编,充分展示了汉语语音历史演变的轨迹和线索,成为迄今世界上研究中国古代汉语语音著作中最系统、最全面、最厚重的著作。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安平秋在讲话中表示,《古音汇纂》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古籍整理和辞书出版工程。22年漫长时光,44万字字音资料,1300万字的巨大规模,背后蕴涵的是长期坚守的文化情怀、开拓创新的学术精神、质量第一的精品意识,充分展现了整理编撰团队和出版团队同心协力、服务学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初心和使命。《古音汇纂》的出版完成,与《故训汇纂》形成双璧,一定能够成为代表21世纪前二十年学术发展、古籍整理和辞书事业的标志性成果。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忠讲话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安平秋

 

  来自中宣部出版局、武汉大学的专家学者和商务印书馆编辑团队成员出席了活动。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古音汇纂》(商务印书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