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快讯︱“中国语言生活皮书”编纂十五周年暨
第三届中国语言生活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0-11-09作者:官网报道新闻来源:商务印书馆浏览人次:481

“中国语言生活皮书”编纂十五周年暨第三届中国语言生活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11月7日,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指导,北京语言大学和商务印书馆共同主办,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国家语委科研机构等协办的“中国语言生活皮书”编纂十五周年暨第三届中国语言生活学术研讨会以“视频+现场”的形式在商务印书馆举行。会议主题是“新时代中国语言生活研究”。线上线下共计4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刘朋建代表主办方、协办方分别致辞,“中国语言生活皮书”审订专家、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陈章太,“中国语言生活皮书”审订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戴庆厦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分别发言。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宇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庆生、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副司长王晖、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陈平、英国伦敦大学教授李嵬分别做大会报告,四个分会场50位专家学者做专题发言。中国语言生活皮书审订专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做大会总结,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刘宏做总结讲话。

  研讨会闭幕式上,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和商务印书馆还就双方第二期共建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举行了续建签约仪式。

  与会学者专家立足当下,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大家围绕语言生活皮书编纂、新语言生活圈研究、语言扶贫与应急语言问题、语言跨学科研究等议题展开讨论,回顾了“中国语言生活皮书”十五年来的发展进程,总结了“语言生活派”十五年间的学术成果,关注了语言在脱贫攻坚和应急服务等领域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新时代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新目标,阐明了语言生活研究的发展方向,呼吁语言学界深入研究现实中的语言生活问题,掌握语言国情,提升国家语言能力建设,以语言文字助力国家发展。

 

回顾历程:不负时代的家国情怀

 

  由国家语委发布、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已经走过了十五个年头。由“报告”领衔的“中国语言生活皮书”也已成为中国语言文字研究的一个经典品牌。回顾十五年的历程,与会专家提到最多的高频词是“家国情怀”。

  田立新司长在讲话中指出,“中国语言生活皮书”的十五年是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的十五年,是服务国家大局成绩斐然的十五年,是皮书影响力持续扩大的十五年,更是生动诠释家国情怀的十五年。一大批专家学者奋楫笃行地投入到语言生活皮书的编纂研制中,特别是一批老专家,退而不休,发挥余热,以古稀耄耋之年积极参与皮书审订等工作。而伴随语言生活的推进,“语言生活派”队伍不断壮大,一大批优秀中青年语言学者迅速成长起来,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和事业需求,努力运用所学,发挥专业优势,在皮书系列编纂、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语言文字国际标准化、绿皮书外文版编译传播等国家语委各项重点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支撑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讲话

 

  刘利校长在致辞中说,百余年来,中国现代语言学在社会需求中萌发,在国家语文现代化事业中蓬勃发展,形成一种家国情怀和一种为现实语言生活服务的优秀传统。十五年的语言生活皮书正是当代中国语言文字学界关注现实这一学术品格的真实写照。顾青书记致辞表示,近年来,商务印书馆充分利用与教育部语信司共建的“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平台,与国家语委各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开启了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图书出版从关注语言本体、语言应用,到关注语言生活的新的领域和新的视野。陈章太研究员说,“中国语言生活皮书”锻炼了一支语言学队伍,培养了一支有情怀有眼光的学人群体,他们肩负着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有力支撑了国家的语言文字事业。戴庆厦教授提出,一个有良知的语言学家,不能只做语言本体研究,还要关心人民大众的语言生活,语言生活应用研究学有望诞生。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致辞

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致辞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刘朋建致辞

“中国语言生活皮书”审订专家、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陈章太发言

“中国语言生活皮书”审订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戴庆厦发言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规划协调处副处长李强主持会议开幕式

 

立足当下:服务大局的学术担当

 

  大家围绕“中国语言生活皮书”编纂的未来发展,围绕中国语言生活研究,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体现了当代学人服务国家大局的学术担当。

  李宇明教授在分享题为“中国语言生活研究十五年”的主题报告时指出,从第一本绿皮书出版至今的十五年间,中国语言生活研究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即从关注静态语言到关注动态丰富多彩的语言生活,从关注语言知识到关注语言资源和语言技术,将语言学的思想与政企社等有机结合,构建了一个学术旋转门,一个重要的行动目标是将语言资源转化为语言产品和生产力。近年来,学者们开辟了诸多新的学术领域,在9大方面开展了实践活动与学术探索:语言生活监测、语言生活皮书系列与杂志方阵、语言资源保护、语言扶贫、语言经济、语言服务、海峡两岸语言沟通、提出大华语概念、语言外交等。

  周庆生研究员从中国流派和学科建设的角度,阐释了中国语言生活派的理念、范式和研究取向。他指出,我们研究中国的实践、中国的问题,应该产生中国自己的概念、命题、判断,形成我们的理论,在这些研究中,语言研究不应被边缘化。陈平教授指出,现代语言学既是基础学科,也是广谱学科和工具学科。凭借成熟的理论眼光和研究手段,语言学可以并且应该在一切涉及语言的学科专业、科研领域和社会活动中做出独特的贡献。李嵬教授认为,“语言离开日常生活是没有生命的”,“中国语言生活皮书”中提出的许多课题和理论,如语言产业、语言服务、语言扶贫、语言应急等,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可以说是首创,这些思考和实践为创建真正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学开拓了新的视野,同时也为世界民众了解中国正在经历的巨大的社会文化变革提供了新的角度和入口。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宇明做大会报告

江苏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庆生做大会报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汪磊主持大会报告环节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杨尔弘主持大会报告环节

 

  十五年中,国家语委“白、绿、蓝、黄”皮书系列逐步形成,与京沪穗地方皮书、语言服务等领域皮书、资政报告《中国语言生活要况》等,一起打造了“中国语言生活皮书”方阵;《语言战略研究》《中国语言战略》等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平台日趋成熟;语言生活派队伍不断壮大,成为支撑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语保”工程标志性成果《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中国濒危语言志》相继面世,科学系统地保护了语言资源;《全球华语词典》《全球华语大词典》陆续出版,加强了中外语言文化交流;大型语言文化品牌活动“汉语盘点”持续举办,倡导全民参与语言生活;“战疫语言服务团”研发《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疫情防控外语通》和《疫情防控“简明汉语”》,为抗击疫情贡献了语言智慧;中国语言扶贫与人类减贫事业论坛举办并发布语言扶贫宣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学术支撑。

  十五年来,“中国语言生活皮书”的影响日渐扩大。“学习强国”平台全文转载“白、绿、蓝、黄”四大皮书。绿皮书还实现了英文版、韩文版、日文版、俄文版等的版权输出,在“中国学术,国际表达”方面做了成功的探索和尝试,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积累了宝贵经验。

 

展望未来:强基铸魂的崭新征程

 

  田立新司长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2035年,距今年恰好还有十五年。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迫切需要增强语言文字自信,迫切需要语言文字提供有力支撑。

  王晖副司长在大会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的四个维度,即: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谋划;放到推动国家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任务中去落实;放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使命中去推进;放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去创新。

  陆俭明教授在作大会总结时指出,作为语言学人,要进一步做好各层级的语言规划工作,顺应时代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加强语言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加速语言“数字化”研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副司长王晖做大会报告

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做大会总结

“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二期共建签约仪式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刘宏做总结讲话

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余桂林主持会议闭幕式

 

  此次会议于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召开,对做好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规划,更好推动语言生活研究乃至语言文字事业的全面发展,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刘宏副司长在闭幕式上呼吁大家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要做到“四个再出发”:以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为指导再出发;要做好规划再出发;要组织好队伍再出发;组织就学术再出发。

  与会专家学者纷纷表示要秉持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为开辟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全新局面、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语言生活皮书”在会议现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