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观点 | 知识服务能否成为馆配行业的下一个风口
2021-03-29作者:张君成新闻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浏览人次:134

  数据爆炸的时代,大量数据的存在为馆配行业带来不小的便利。其中元数据(又称中介数据、中继数据)是图书馆的看家法宝,图书馆通过它连接了上游的出版商和下游所有的读者。然而馆配行业在元数据的具体应用上并非一帆风顺,标准的缺失、精细化不足等问题如影随形。但不可否认的是,元数据的使用与探索对于馆配行业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以它为基础的知识服务体系或许会成为行业的下一个风口。

  行业期待元数据的体系化应用

  从狭义的概念讲,每一本书的信息就是元数据,它构成了馆配行业的基础;从广义上讲,用户的使用习惯也是元数据,它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窦天芳看来,当前行业的元数据资源收集更加细致,一张图或一个数据集合都可以作为元数据来进行描述、共享和交换。

  这使得当前整个元数据库的体量愈加庞大,让图书馆更加依赖行业的元数据发现系统。然而在具体使用中,不少图书馆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丹东列举了两点:首先是元数据的计算标准不够统一;其次数据的共享不开放,国内书商和电子书厂家很多,但是能够真正开放给行业做数据测试的很少,数量不超过6家。

  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刘恩涛认为馆配行业的元数据发现系统可改进的点不少,他举例说:“负责对元数据整合的厂商水平参差不齐,使得它们对元数据的收集量有很大的差别。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元数据来源的精准度不够,数据的不完整或者可信度不高,很可能就会错过一个很好的学术研究点,影响非常大。”在他看来,一个好的元数据发现系统的基础是完整与准确,这样才能实现精准发现,然后再支持关联分析等后续行为。

  作为资源采购方,张丹东表示,在使用元数据发现系统时最大的问题就是精细度不够。提供的数据太多,每一个搜索下来都是几百万的结果,对读者意义不大。或者搜索结果特别偏向某一类,对读者来说,得到的结果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细分后的结果。

  如果说知识服务体系是一棵大树,那么知识发现系统就是这棵树上的枝干。在张丹东看来,知识发现系统目前还需要在搜索结果的个性化方面加以提高,如元数据的标注应按照重要等级进行由上到下的排列,从而实现对千万级别的复杂数据进行细致划分。

  选择知识服务作为元数据锚点

  为了让元数据的服务更有针对性,不少图书馆开始将目光转向了知识服务。知识服务是指从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中按照人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炼知识和信息内容,搭建知识网络,为用户提出的问题提供知识内容或解决方案的信息服务过程。窦天芳说:“图书馆选择知识服务作为元数据服务锚点,是想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资源发现,我们想为读者提供更多个性化和精细化的资源发现服务。二是泛在资源服务,我们希望实现从依托物理场馆和校园网环境的资源服务向泛在互联环境下的资源服务转变,帮助用户随时随地使用任意设备访问电子资源。”

  对于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张丹东给出两点建议:认证体系的建立,通过记录读者的行为数据,为读者打标签,进而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对图书资源与读者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以判断搜索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出版单位也发挥着不小的作用。电子工业出版社社长助理秦绪军建议出版单位应该放宽眼界,引导图书馆或者同类型的知识服务的机构去扩大它的需求。他说:“抓住机遇,推动知识服务与传播的转型升级。比如将学术类图书进行数字化和数据库化,通过成为一个知识的服务体系,更加广泛、持续地为科研和学术研究带来更大的价值,这是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的学术出版可持续发展模式。”

  知识发现系统需要多方共建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中心主旨是不变的。知识发现系统的出现,给行业带来的重要变化就是服务质量上的提升。但它想要实现更大的发展,则需要整个行业上下游共同参与进来,共同制定知识发现系统的标准,共享元数据。

  窦天芳对此表示赞同,她说:“图书馆界所有同仁都有非常强的主动服务意识,但是主动服务意识需要具备主动服务能力,这对图书馆的信息化和信息技术团队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挑战,需要行业多方力量的帮助。”对此,张丹东建议未来可以联合高校图书馆的力量一起组织调查和沟通,让整个行业包括读者参与进来,才能够完成知识发现系统的完善和建设工作。

  如何将上游和下游进行融合,使知识发现系统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也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刘恩涛表示,从知识发现系统的供应商来讲,应当紧密结合当下最新的理论和技术应用在系统中。从出版单位角度来讲,需要加强文献体系建设,为知识发现系统提供更具可信度与学术价值更高的数据。他说:“只有推动数据的共享、开放,图书馆才能进一步提出相关需求,知识发现系统的开发商们才会据此进行改进,把它应用到实际的系统建设当中,这样会集合用户、图书馆、开发人员、数据供应商整体的力量,一起推动知识发现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这有赖于行业各方的配合度,共享数据。“我认为在知识发现系统以外,还要配合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将线上知识发现和线下交流活动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学习社区,达到一个更加活跃的生态系统,成为一个好的体系。”刘恩涛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