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关联图书

图书搜索:

重新发现张企泰

2022-05-19作者:刘显刚刊发媒体:法治日报浏览人数:2

《张企泰集》(商务印书馆2022年出版)

 

  提起“张企泰”,很多人可能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又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究竟在哪里见过。你之所以觉得这个名字眼熟,大抵是因为看过他在新中国成立后翻译的一本书——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这本由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于1961年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是几代人心中的“必购书目”,被誉为经典译作畅销至今。作为该书的中译者,张企泰先生的名字也因此被很多人记住。然而,除此之外,很少有人知道张企泰的其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2022年新年伊始,作为“同济法学先哲文存”的书目之一,《张企泰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上市。这本书的出版填补了相关领域的文献空白,也寄托了后人对法学前辈的一份敬意与追思。借着这本文集,我们终于可以走近张企泰,一窥他的生平行迹与学术洞见。


人生三阶段


  张企泰,浙江海盐人,1907年生,18岁考入清华大学政治学系,1929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赴法国留学,并于1933年获得法国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37年夏,张受聘担任西南联大教授,为当时西南联大法律系六教授之一;其后,张历任中央大学教授,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院代理院长兼司法组主任等;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光华大学、震旦大学、复旦大学教师,1958年从复旦法律系调入上海社科院政法研究所工作,直到1962年5月逝世。

  纵观张企泰先生的一生,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一,北客京华及负笈赴欧的求学阶段,这一阶段,他从一名慷慨的少年郎逐渐向一名饱学之士蜕变。其二,是学成归国后到新中国成立前,这一阶段,他作为一名知识渊博的法学教授的声名已经得到确立。其三,是新中国成立后到去世前,这一阶段因为任职单位并不“稳定”,调动频繁,他在专业领域(法学)的发展受限,但精通多门外语的优势让他仍然能有一定的发挥空间,译介作品多部。


著述及风格


  江浙自古多才俊,张企泰亦然。在清华大学就读期间,张企泰是一名关心时事的爱国学生,曾就社会时局问题慷慨作文,并摘得“中国评论周报征文”的第二名的奖项。他此时的著述偏于政治学,行文每有慷慨之议,譬如发表于1928年第4期《清华周刊》的题为《中国领事裁判权问题》的论文,就是其中颇为典型的一篇。在这篇论文中,他考察了领事裁判权的起源、沿革、流变与弊端,并呼吁国人“努力实行”、“整顿司法”,以早日撤销外国在华之领事裁判权。

  留学法国之后,张企泰全身心投入到了法学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中。在巴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利用课余时间在国内报章上发表了大量民法领域的专题论文,譬如《连带债务立法之演变及趋向》《法律行为中之意思学说及意思表示学说》《两种不同的债的观念》《法人之产生解散及其能力范围》《约定违约金之比较研究》《德国新劳工法》等等。

  学成归国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他撰写了大量介绍欧洲最新立法情况的文字,对中外法律的比较研究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这一时期他的代笔性论文有《调解制度之比较研究》《未来德国之刑法》等,此外还译介了关于埃及法典修订、日内瓦少年法院立法、苏俄刑事法律修订等最新外国法治动态。除了这些论文和评述,张企泰先生也在这一时期完成了两本最重要的专著,即成书于1943年的《中国民事诉讼法论》和成书于1945年的《中国民法物权论》。他对传统典权和物权制度之关系的经典论断,至今读来,仍让人击节赞赏。

  新中国成立后,张企泰致力于译文和译著,作品包括《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和停滞的因素》《埃希曼案件:一个法律和道德的难题》《美国经济衰退的分析》等,当然,最著名的还是那本享誉学林的黑格尔《法哲学原理》。


背影与追思


  1962年5月25日,《国外社会科学文摘》杂志编辑部以注释的形式发布了一则简短讣告:“本文译者张企泰教授不幸于本年5月25日逝世,我们谨表示深切的悼念。”

  一代学术大师默然而去,留给后世一笔丰厚的学术遗产。遥想先生当年,风华绝代,在学术上“雄心万丈,踌躇满志”。

  当时的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周炳琳曾盛赞张企泰“学力甚好”。关于此,还有一段趣事。

  1939年11月11日,同在西南联大任教的朱自清和张企泰在路上偶遇,但二人仅是点头致意而已。这次的偶遇对朱自清而言并不愉快,他在日记中写道:“遇张企泰先生,他颇高傲,他未脱帽,我也不应脱帽。”

  今天的我们也许可以以轻松的心情想象两位教授相遇的场景。摒除“文人相轻”的积习不谈,但从朱自清先生对于张企泰“颇高傲”的印象,即可窥见张当时是如何的意气风发,如何想要以所学报效国家。的确,透过这本《张企泰集》,我们可以知道,他当时对于司法制度改革的构想,对于比较法与法律制度本土化的呼吁,对于案例教学与研究方法的提倡等,无不彰显了一位盛年法学家的智慧,也包含着一名爱国知识分子的情怀。

  就此而言,今天的我们,借着这本新鲜上市的《张企泰集》而重新发现张企泰,走近这位被低估的法学大家,致敬包括张企泰在内的前辈学人,可谓正当其时也。

 

原载于《法制日报》2022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