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关联图书

图书搜索:

自拍还能这么玩?“斜杠青年”赵元任的人生影记

2022-08-08作者:倪咏娟刊发媒体:全国新书目公众号浏览人数:12

“无论是出于主观还是客观,无论是作为编辑还是作为读者,都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好玩儿的大师》是一部独一无二的时代记录。”

 

  江湖上流传着很多关于天才赵元任的传奇故事。
  精通8国语言、33种方言,著作等身,是语言学家亦是音乐家……
  而这一次他带着照相机,亲自给我们做了一场“人生直播”,摇身一变“摄影师”。
  众所周知,赵元任先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和现代音乐的先驱,是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之一。
  这本厚重的相册来自现代中国一位非常知名的学术大师——赵元任。

 

《好玩儿的大师》(商务印书馆2022年出版)

 

  这本相册之所以说是独一份,是因为这些珍贵的照片绝大多数都来自于赵元任持续不断的自我记录,而且不同于我们常见的个人摄影作品,这些照片绝大部分都不是空景,都有赵元任先生自己。
  以我们今天的眼光看来,赵元任堪称“自拍达人”。
  他有着非常现代的摄影理念,仿佛是一位穿越到一百年前的当代人。
  如果说很多学者热衷于记录严肃的学术生活,那么元任先生则将镜头更多地对准了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
  因此也只有他能够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真实可感地为我们还原百年前一个知识分子的日常状态是什么样的。
  通过这本影记,我们看到了他是怎样旅行、怎样访友的,甚至怎样带着钢琴几次搬家的,怎样在调研中边研究、边玩耍的。
  在这些照片里,他再不是高山仰止的大师,而是一个可以亲近、幽默可爱,甚至有些调皮的大师。书名“好玩儿的大师”也正是由此而来。

 

赵元任从小对新鲜玩意儿感兴趣。他到美国留学后,很快就跟同学一起买了一部照相机,从此迷上了摄影,

与照相机相伴一生。这是赵元任手持相机在康奈尔大学校园里的留影。(1911年)


赵元任自制明信片

赵元任在罗素居住在北京的院子里抖空竹。(大约1921年)

赵元任喜欢做些别人没做过的事儿。他在康奈尔大学当物理老师时,将电池的正负极放在舌头上,

要亲口尝尝“电伏特”的滋味(1919 年秋)

 

  这本相册不仅生动还原了百年前的生活日常,还引领我们去到了很多珍贵的历史现场。在这本影记中,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历史影像俯拾皆是。

  

1925年,赵元任携家人从美国回来,第二次任教清华,成为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

当时他只有33岁,是导师中最年轻的一位。

 

  赵元任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群体的核心人物,很多关键性的历史事件他都是亲历者。庚款留学、任教国学院、草创史语所、抗战内迁等等,那些与时代共命运的经历与现场都记录在了他的镜头下。胡适、梅贻琦、傅斯年、李济、杨联陞等等学术名家也在他的相册里,群星璀璨,宛在眼前。
  这本影记里的每一张照片背后,都可以讲出很多故事。
  1928年8月,赵元任应蔡元培和杨杏佛之邀,从清华转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负责创建语言组,并任史语所语言组主任。史语所全体同仁在北平北海静心斋合影。(1930年代初)
  譬如其中有一张照片,记录下了全面抗战爆发后,西南联大学生组成的著名的“湘滇黔旅行团”进入昆明前的情形。那一天,赵元任特地赶去昆明郊区迎接他们,并给他们拍摄了合影。按下快门的那一刻,赵元任并不知道他未来的二女婿黄培云此刻也在队列中。
  就在这一张照片里,个人、家庭和时代汇聚在了一起,当下和未来折叠在了一起,这大概就是影像特有的魅力。

 


中央研究院挂出横幅:“欢迎联大同学徒步到滇”(1938.4.28)

 

  作为个人的记录,这套影记体量之庞大可谓前所未有。
  近 2 万张照片,整整跨越了 80 多年,其中最早的照片拍摄于 1896 年,最晚的照片拍摄于 1980 年代,可以说这是赵元任为我们进行的一场世纪直播。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照片是由一位学术大师亲自掌镜为我们所做的记录,其中蕴含着赵元任作为一个时代观察者与记录者的主观表达,具有丰富的个人意识与解读空间。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部个人书写的百年图像史,展现的是一个知识分子眼中的学术人生与社会变迁。
  透过这些静默无声的黑白影像,我们仿佛走到赵元任的身边,参与了他的家庭生活,也直击了百年中国的众多历史现场。

 

老友胡适(1940年代)

李方桂和赵元任(约1946年)

 

  这些照片能够得以留存下来也带着传奇的色彩,凝聚着众人的心血。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赵元任一家在南迁时只随身带了少量家用品。赵元任说别的东西丢失还可以补救,但这些照片丢失就没法弥补了,于是这些照片被寄到赵元任在美国的同学鲍勃·金处。正是由于鲍勃·金的鼎力相助,这部分资料得以保留至今。
  之后,这些照片由赵元任先生的家人陆续从美国带回国内,交由二女儿赵新那与其子黄家林共同整理。赵新那为了这部影记几乎花费了晚年绝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甚至是健康,在她去世前右眼已经完全失明。

 


1920年9月的一天,赵元任到城里参加国语统一筹备会,没赶上火车和其他交通工具,只好雇了一头毛驴。

到了西直门,跟毛驴合了个影。

 

  在这本相册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位学术大师的个人成长和学术探索,了解近百年前一个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在这些照片里,他不再是高山仰止的大师,而是一个可以亲近、十分幽默甚至有些调皮的大师。
  展卷翻阅这部由大师悉心记录、被后人仔细收存整理的影记,会感到无比的庆幸。正因为有了这部穿越纷飞战火的年代、经历颠沛流离的旅程的相册,我们才有机会这么真切地去触摸那段波澜壮阔的时代。

 

摄影爱好者赵元任还会自拍下自己玩耍的样子。这是在大学附近的毕比湖上学滑冰,为了表现自己是如何自我保护的,他用照片记录了“滑冰防护”五部曲:1.“不要紧!"2."不要紧”吗?3.前头要紧;4.后头要紧;5.“最后的”不要紧。(1919 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