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商务印书馆: 文化老字号焕发新青春
2022-08-23作者: 左志红新闻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浏览人次:298
  在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坐落着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这里被誉为“工具书的王国”“学术出版的重镇”。这家出版机构就是在几代学人中久负盛名的商务印书馆。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10年,商务印书馆保持高质量发展,实现双效益稳步增长。
  社会效益喜人:近2亿册《新华字典》助力文化民生工程,形成内容覆盖古今中外的学术出版品牌集群,在连续9年的“中国好书”评选中有11本图书入选,在第三届到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摘得22个奖项,保持较高的图书再版重印率。
  经济效益亮眼: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4.83亿元大幅提升到2021年的12.19亿元;利润从2012年的9000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3.21亿元。
  近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来到这里,探寻其10年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密码”。
 
 
深耕学术出版 老品牌发出新枝条
 
  “我是看着你们汉译名著成长的,我家有这个彩虹墙系列某个颜色的书。”在接待作者时,商务印书馆学术出版中心主任陈洁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这让她颇为自豪。
  作者口中的“汉译名著”,指的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这套改革开放后开始出版的经典著作,代表“迄今为止人类已经达到过的精神世界”,是商务印书馆的当家品牌。
  党的十八大以来,有着百年学术出版传统的商务印书馆进一步强化学术出版的龙头地位。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说:“10年来,我们不仅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扩容,还新辟了3个学术品牌——‘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汉译世界文学名著丛书’,形成收录古今中外经典名著、涵盖原创和引进两个出版类型的出版品牌集群。”
  “此是良田好耕植,有秋收获仗群才。”商务印书馆能够打造这样的出版品牌集群,与其近年来的机构改革和人才引进不无关系。陈洁说:“2011年,商务印书馆成立了学术出版中心,分哲社、政法、文史、经管4个编辑室,引进各个学科的博士等高学历人才来做编辑,开始集中精力做大事,整合资源出精品。”
  陈洁所说的大事,主要指这几个出版品牌。它们的出版成果十分丰硕。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品种数从2011年学术出版中心成立时的四五百种,增长到现在的近900种;所涉及的学科在原有的哲学社会科学基础上,扩充了文艺理论等学科。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2010年开始出版,收录上自晚清下至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名家学者的学术名著,已出版250种左右。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2016年开始推出,主要收录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中国骨干学者的精品力作,已出版80多种。
  “汉译世界文学名著丛书”2021年至今已推出两辑60种,年内将推出100种。
  值得关注的是,商务印书馆的学术出版能够在10年间得到如此蓬勃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陈洁告诉记者,仅以这几个学术出版品牌为例,“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13、14辑共100种,“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一、第二批共205种,都得到了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后者还被列为标杆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称丛书“体现国家意志,代表国家水平”。
 
 
担当文化使命 小字典服务大民生
 
  “国无辞书,无文化之可言也。”被誉为“工具书的王国”的商务印书馆,拥有众多辞书品牌。
  “党的十八大以来,商务印书馆不仅保证了《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源》《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等品牌辞书的修订工作,还推出了《古音汇纂》《全球华语大词典》《中华科学技术大词典》《新时代俄汉详解大词典》,以及‘18种小语种汉外分类词典系列’等重点产品,形成适合各领域、各层次读者需求的品牌工具书集群。”顾青介绍道。
  这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新华字典》。2012年10月,财政部和教育部出台政策,将《新华字典》纳入“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范畴”。2013年1月,原新闻出版总署下发通知,要求商务印书馆做好生产和供货工作。
  为做好这项工程,商务印书馆专门成立《新华字典》项目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与印制、发行各个环节顺畅对接,确保《新华字典》保质保量,按时供货。这10年间,已有近2亿册《新华字典》发放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们手中。
  更加难得的是,商务印书馆在服务这项文化民生工程时,一直保持着《新华字典》的定价不变。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中心主任何瑛说:“2020年推出的第12版《新华字典》,除了常规的单色本、双色本外,还专为文化民生工程推出教材版。从2011年第11版到2020年第12版,9年时间里图书印制成本增长了不少,但我们通过优化版式设计、提前采购纸张等办法,做到了《新华字典》教材版19.90元的定价不变。”
  “125年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这一初心使命早已融入商务印书馆的基因。《新华字典》能够为文化扶贫献上一份力量,这是商务印书馆的荣光与责任。”顾青表示。
 
 
顺应时代之需 新辟主题出版天地
 
  国家出版基金2021年专项主题出版项目、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中宣部2020年“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出版工程”……这是商务印书馆2020年出版的《习近平扶贫故事》获得的荣誉。
  《习近平扶贫故事》是商务印书馆近年来持续深耕主题出版领域结出的硕果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商务印书馆把握国家之需、时代之需、社会之需,持续实施“将主题出版学术化、大众化、国际化”的基本战略,落实“以主题出版基础核心群为主干,辅以年度节点类主题出版项目为呼应”的实施方略,主题出版逐渐发展成重要产品线。
  “品种多、范围广、质量高、有亮点。”顾青将商务印书馆主题出版产品特点概括为这12个字。
  品种多——10年来,商务印书馆组织出版的主题出版选题100多个,年均推出至少10余个品种,且逐年增加,形成可观的出版规模。
  范围广——商务印书馆基于自己的出版传统及编辑力量,形成了选题领域涉猎广泛的主题出版产品线,如“一带一路研究”专题书系、“中国道路丛书”、“国家治理丛书”、“扶贫书系”、“微观中国”系列、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文库”系列,以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领域的选题。
  质量高——商务印书馆重视主题出版选题的学术含量和稿件质量,着力把每一种主题出版产品打造成内容过硬、可读性强、设计美观、装帧优质的精品图书。商务印书馆总编室主任孙舸说:“为了确保《习近平扶贫故事》以最高的编校质量和成品质量呈现,我们审校23次稿,付型前全稿通读10次。”
  有亮点——近年来,商务印书馆的主题出版产品在各类评选中屡获殊荣,实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例如,《国家相册》获评2018年度“中国好书”,《红色气质》入选中宣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好书荐读,《邓小平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入选2021年国家出版基金“回望建党百年”专项资助项目,等等。
 
 
打通“云”上之路 数字产品可视可听
 
  30亿字、近6万种图书资源,1300种电子书……这是2019年发布的商务印书馆全媒体生产运营平台暨人文社科知识服务平台所包含的内容。在这个平台上,“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实现了可视可听,用户不仅可以阅读、检索数字版的丛书,还可以看到顶级学者录制的视频导读。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商务印书馆数字出版建设的一项成果。顾青表示,这10年来,在由传统出版向全媒体出版再到平台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商务印书馆力求实现从内容提供商到知识服务商,甚至成为新媒体传播者的角色转变。
  在数字产品更新迭代的过程中,商务印书馆的数字化组织建设也在不断升级。2020年,商务印书馆成立全资子公司万有知典(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为总馆和分馆的数字化项目提供全面服务。
  商务印书馆数字出版中心主任、万有知典(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述学介绍,商务印书馆的数字产品主要有数据库、APP、知识服务平台3种形式。
  这10年间,商务印书馆开发了百种精品工具书数据库、《东方杂志》全文检索数据库、《辞源》第3版数字版、《四库全书》全文检索数据库等重量级数据库,推出了《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APP、《新华字典》APP、《现代汉语词典》APP、《涵芬》APP等APP产品,上线了全媒体生产运营平台暨人文社科知识服务平台、语言资源知识服务平台。这些数字产品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秉持开放视野 立足中国面向世界
 
  今天的商务印书馆,早已不是一家单体的出版企业,而是一个在全国拥有16家下属企业、业务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型出版单位。
  据历史档案记载,新中国成立前,商务印书馆在海内外设有36家分馆。2009年,商务印书馆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和中国出版集团的部署,开始布局各地分馆建设。10年来,商务印书馆在京外建立7家分馆。顾青告诉记者,与民国时期以销售图书为主业的分馆不同,这些年新建的分馆中,在上海、成都、杭州、深圳、太原、南京的6家分馆主业为图书出版,福州分馆则偏重于知识服务和图书发行。
  分支机构的建设成效已经显现。“商务印书馆16家下属企业中的13家有出版业务,这13家的出版品种已占到整个馆的30%。”对于分支机构的未来,顾青信心满满,“我们的目标是这一比例持续提高,将来能超过50%。”
  在布局全国的同时,商务印书馆也在努力拓展全球的业务版图。
  “10年来,商务印书馆的走出去工作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突破:版权输出数量大幅增长,从年输出40多种到100余种;输出品种更加多元,从以汉外语工具书为主扩展到学术图书;输出地域更加广泛,从东南亚国家扩展到西方发达国家。”顾青介绍道。
  “工具书和学术图书是商务印书馆走出去最重要的两翼。”商务印书馆对外合作部主任郭朝凤告诉记者。
  为推动中国学术走向世界,商务印书馆这10年与荷兰威科集团、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剑桥大学出版社等世界一流的学术出版企业缔结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大批优秀学术图书得以进入外方主流渠道。以《习近平扶贫故事》为例,这本书目前已输出40余个语种的版权。
为推动品牌辞书海外落地,商务印书馆2017年启动“中国品牌辞书海外推广工程”,启动《新华字典》15个语种的开发工作,《现代汉语词典》启动3个语种的开发工作。目前,商务印书馆已推出8个语种的《新华字典》汉外对照版本和APP数字产品。
  商务印书馆的走出去工作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与10年来我国对出版走出去的政策扶持密不可分。郭朝凤说,10年来,正是通过“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工程、项目的翻译出版资助,商务印书馆的优秀学术图书才能走出国门。
  “日新无已,望如朝曙。”站在新起点,顾青表示,商务印书馆虽然力量有限,但在服务教育、促进学术进步上必不敢后人,在耕耘书业、推动出版繁荣上必不敢后人,在担当责任、建设文化强国上必不敢后人。
 

 

原载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2年8月23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