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关联图书

图书搜索:

立足于唯物史观来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2023-07-06作者:吴晓明 浏览人数:8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商务印书馆2023年出版)
 
  唐爱军是我的博士研究生,就读博士期间就关注现代化问题,尤其专注于马克斯·韦伯与马克思的现代性理论的比较研究。进入中央党校工作后,他更是致力于中国的现代性、现代化议题。我们面前的这部著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就是他近些年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现。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学术阐释,是当代中国一项极其紧迫的思想理论任务。这样的阐释不能停留在一般的意见之中,而是需要在思想理论上作出有深度的分析和阐述。该著作坚持用学术讲政治,试图立足于唯物史观来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力图揭示其内在逻辑、本质性规定、世界历史意义等。这样的理论旨趣是值得赞许的,而且该书确实经过努力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或有新意的理论框架。我认为,该著作的主要观点,尤其是较有创新性的观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立足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来探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该著作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了一种驾驭资本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解构了资本逻辑与现代性逻辑的同一性,遵循马克思的辩证法,构建了驾驭资本的现代化模式。它既要求激活“资本的文明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以社会主义的国家权力为主导、以生产关系为中介有效驾驭资本,坚持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在不断展开的现代化进程中,使资本运行或资本逻辑得以展开,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于社会主义目的,其实质就是既要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又能降低甚至规避其负面效应。该著作较有新意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含了资本—国家—人民三元结构,是一条有效发挥资本、国家、人民三种力量,以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为旨归的现代化之路。在现代化实践进程中,它既利用资本又驾驭资本;它充分发挥国家权力的双重功能,表现为动力、平衡和导引的作用;它把人民规定为国家的实践主体和权利主体,引导和规范资本与国家权力。
 
  第二,在现代性谱系中,作者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类型学阐释,认为,它是一种以往诸多“现代性话语”无法现成套用的现代化类型。作者提出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在现代性谱系中,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定性”?以往“现代性话语”都无法充分解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因为它是一种独特的、需要得到进一步理解的现代化模式。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有效解释框架是一种新现代化理论,这一理论要能够表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实现了三重超越:它超越了资本现代性逻辑,呈现出“社会主义制度逻辑”;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逻辑,吸纳了“市场经济逻辑”;超越了西方“串联式发展逻辑”,表现为以新型工业化为特征的“并联式发展逻辑”。
 
  第三,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逻辑的研究,特别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文明观视域,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开启的新文明类型即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内涵及核心逻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启一条新文明类型(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道路。新文明类型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文明逻辑的核心规定性,它以“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人类社会”原则以及“和平主义”性质等为基本底色。该著作指出,从马克思恩格斯文明观出发,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新文明类型即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富内涵。从文明形态维度看,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构成了人类文明演进的主要阶段,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信息文明为核心、为牵引的文明系统集成,“并联式”发展战略是中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独特路径。从文明结构维度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在内的“五位一体”的整体性文明。从文明主体维度看,人类文明新形态着眼于批判现代资本文明导致的人的物化,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从文明交往维度看,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了西方文明交往的传统模式,构建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交往新模式。最为重要的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完成现代化任务的同时,在占有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积极成果的同时,要求以社会主义的定向来扬弃现代性本身。
 
  第四,该著作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研究,构建起较为成熟的意义叙事框架。该著作指出,从中华民族的意义叙事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从落后的传统国家向现代化国家的转变,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得以持存、再度青春化,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自立。从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叙事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振兴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更重要的是破解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难题”,探索到了一条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从人类社会的意义叙事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解构了西方现代化的独擅,开创了不同于西方现代性的新现代性类型,其效应不仅表现为推动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革,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而且更表现为积极解答“世界之问”,为解决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文明赤字等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承担着起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历史任务”。
 
  第五,针对西方话语霸权,该著作主张把牢解读中国道路的国际话语权,尤其强调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知识体系、理论体系。该著作指出,把我国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就需要牢牢掌握解读中国道路的国际话语权,特别要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其难能可贵之处,是提出了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域:一是着眼于回答“何谓现代化”命题,阐释好现代化本质及基本特征等主要理论问题,论证好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复杂多元关系。二是着眼于回答“现代化(道路)何以可能”命题,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西方单线进化论的解构与超越,解释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非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并联式’现代化道路”历史合理性与实践具体性。三是着眼于“现代化问题如何解决”的命题,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成功解决了以发展与秩序的关系为显著表现的一系列“现代化悖论”,论证好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中国,避免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代化衰败”。
 
  这部著作诚然存在着一些可以进一步改进、充实和完善的地方,但如果它确实能够把那些有待思索的关键问题启发和提示出来,它就有了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我正是因了这个缘故而向读者推荐此书的!
 
(转载于“长安街读书会”,作者吴晓明系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