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涵芬楼国学系列讲座 | 书店里的国学课:梅尧臣与宋诗
2023-09-23作者:官网报道新闻来源:商务印书馆浏览人次:389

“梅尧臣与宋诗”讲座现场

 

  9月23日,商务印书馆涵芬楼国学系列讲座第25讲“梅尧臣与宋诗”在涵芬楼书店·商务印书馆历史陈列馆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谢琰做主题讲座分享,近百位读者现场参加活动。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谢琰

 

  商务印书馆“涵芬楼国学系列讲座”由商务印书馆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中小学(中职)国家教材重点研究基地、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等单位支持。通过当代名家、名师的讲授,帮助学生们扫除文言文阅读的障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发现文言文魅力,亲近传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建立文化自信。
 
  从2023年3月至今,讲座已连续举办25讲,本场讲座为本年度收官。活动自举办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系列讲座将在来年以更新的面貌与大家见面,期待与读者朋友们的再次相聚。
 

“涵芬楼国学系列讲座”专题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梅尧臣诗》新编导言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城人。宣城古称宛陵,他的集子便称作《宛陵先生集》。他生活在北宋前期,诗名极盛,与苏舜钦并称“苏梅”,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又被后世尊为宋诗的“开山祖师”。他的诗,读起来犹如咀嚼橄榄,稍费一些力气才能读通,读通之后才觉得抒情深挚、形容巧妙、趣味盎然、余味不绝。他存诗2800多首,这个数量超过苏轼,与白居易不相上下。本书选诗382首,按体裁编次,依次是五古(157首)、七古(74首)、五律(67首)、七律(48首)、五绝(18首)、七绝(18首)。相对而言,他的五古最为杰出,新意最多。其余体裁,也时有佳作或警句。
 
 
  梅尧臣生活的年代,主要在北宋仁宗朝。仁宗朝的武功与国力虽然比不上汉唐盛世,但对于文人士大夫而言,却是一段难得的黄金年月。文人们地位升高,从政机会增多,皇帝比较温和、宽容,整个朝堂士林呈现出一派正气与生机。梅尧臣与当时政坛、文坛的诸多前辈、时贤、后进,如钱惟演、谢绛、晏殊、范仲淹、欧阳修、尹洙、苏舜钦、王安石等,都有复杂的联系。他们大都具有深厚的学养和优异的品德,既能关怀天下苍生,又能享受文化生活,为人光风霁月,风采令人神往。
 
  梅尧臣和师友们相比,算是经历坎坷、沉沦下僚的一位。他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考中进士,欧阳修说他“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梅圣俞诗集序》)。宋代重视科举,没有科举的成功作为起点,仕途进步就会缓慢很多。梅尧臣靠着叔叔梅询的门荫入仕,从此“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同上),在安徽、河南、浙江等地的县城做过一系列小官,后又在晏殊幕府任职。直到皇祐三年(1051年),他才被“赐进士出身”,相当于获得名誉进士称号。他陆续担任了太常博士、国子监直讲等官职。嘉祐二年(1057年),欧阳修知贡举,他被推荐为参详官,后又参与欧阳修主持的编修唐史的工作。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迁官尚书都官员外郎,不久病逝于汴京,所以后世又称他“梅都官”。
 
  总的来说,梅尧臣一生人微禄轻,对民间疾苦有较为亲切的体验,对自己的坎坷人生颇为愤愤不平,对国情时政、士林纠纷又比较敏感,加上具有较为全面的知识素养以及相当倔强倨傲的人格性情,所以诗歌创作的广度和深度都非常可观。他又自觉锤炼诗艺,殷勤思考诗学,故在艺术上多见新意。
 
  具体而言,梅尧臣的诗有以下三个值得大书特书的特点:一是题材的扩张;二是叙事的精确;三是造语的新鲜。
 
  首先,梅尧臣几乎书写了宋代文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对战争、党争的看法,小到打喷嚏、上厕所,无不成诗。唐诗经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不断开拓创变,已经侵占了大部分的诗歌素材,并且把其中很多素材写到了极致,乃至成为滥调。宋诗若想翻新,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唐人不写或很少写的素材,想方设法写成诗。梅尧臣诗里的新鲜题材非常多,比如写果实催熟技术、写夏日赠冰、写治病驱鬼、写奇石木山、写红眼病、写拔胡子。这些都是极为琐细的生活小事,以往很少入诗,即便入诗也只是一笔带过,梅尧臣却写得津津有味。他甚至因为写吃河豚写得绝妙,得了一个绰号“梅河豚”。即便是写寻常题材,他也会发掘新颖的质素。如《月下怀裴如晦宋中道》写望月怀人,是唐诗中最常见的内容。唐诗写起床徘徊,往往凄凉而优美,梅尧臣却写仆人被噩梦惊醒:“我仆寝我厩,相背肖两己。夜深忽惊魇,呼若中流矢。”惊悚的深夜叫声,给陈旧的题材带来一番奇异的色彩。
 
  其次,梅尧臣不仅开拓了“写什么”,而且开拓了“怎么写”,尤其在叙事方面,具有下笔精确、剪裁如神的才能。宋人普遍爱议论时政,梅尧臣也不例外,但他处理时政题材,往往用形象化、寓言化的叙事笔调来加工、提炼,读来非常直观、警醒。如写叛乱的侬智高,以“南方赤蚁大若象”作比,写其“既大非常凶”“张舌流涎”的狂态(《赤蚁辞送杨叔武广南招安》);写苏舜钦“进奏院狱”的缘起,则以“主人有十客,共食一鼎珍。一客不得食,覆鼎伤众宾”作比(《杂兴》),可谓一语道破。梅尧臣还爱写动物寓言诗,借物写人,以物讽世,如《伤白鸡》《聚蚊》《鸭雏》。他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尤其贴切、传神。如《初冬夜坐忆桐城山行》回忆昔日在桐城为吏,行走山间,一路遇见深涧断崖、惊鸟堕叶、长藤红果、鼠飞虎啸,赶紧投宿山家,冷汗满衣。回家后和妻子讲述,妻子开导他、鼓励他,他从此努力奋斗,不再畏缩。可惜的是,现在官事轻松了,妻子却已去世。他只能独自回忆,独自写诗,听着城头的鼓声直到天明。读这样的诗,犹如读作者的日记,但又远比日记更有诗意、更有文采、更富于深情。
 
  最后,梅尧臣不仅创作了很多名篇,叙写了很多妙境,而且锻造了很多佳句,让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他的诗句,从中唐孟郊、韩愈、李贺等人作品中汲取了营养,善于用瑰奇的想象力来升华凡庸的意思。比如他写旅途相思:“随山知几曲,一曲一增愁。”(《往东流江口寄内》)他形容山高:“青山截天去,古路蔽云中。”(《再寄歙州潘伯恭》)他形容舞姿:“飘扬初认雪回风,踯躅还看茧萦绪。”(《和永叔柘枝歌》)他描写潮水:“百川倒蹙水欲立,不久却回如鼻吸。老鱼无守随上下,阁向沧洲空怨泣。”(《青龙海上观潮》)这些句子,比较耐咀嚼。有时他又会写出一些明白如话、如风行水上的句子,让人想起陶渊明、孟浩然的诗。如《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以上佳句,大多出自五言、七言古诗。不过,梅尧臣的律诗也不可等闲视之。宋初的西昆体诗人,最擅长写律诗,而梅尧臣与此派及周边诗人,如钱惟演、谢绛、晏殊等,都有很深的缘分。他对于对仗、用典等技巧,都运用非常圆熟,时有佳句。比如“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春寒》)、“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鲁山山行》)、“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东溪》)、“万蚁战酣春日永,五星明处夜堂深”(《较艺和王禹玉内翰》)。梅尧臣论诗,崇尚“平淡”。他希望广取诸家长处,训练出一种最舒适、最准确、最自然的语言表达习惯,以供他自如书写无穷无尽的题材。所以,他在遣词造句方面的新意,不是刻意追求某一种或几种风格,而是随物赋形,变化万端。不可否认,他的造语创新还常有未能圆熟的一面,需要的苏轼、黄庭坚等人进一步试验、打磨。但他的创作态度和美学精神,从内核上为宋诗发展指明了方向,故能成为“开山祖师”。北宋诗人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司马光,南宋诗人陆游、刘克庄,都对这位“祖师”表达了充分的敬意。
 
 
  本书的选注者夏敬观(1875—1953),字剑丞,近代诗人、词人、画家,江西新建人。光绪年间举人,精通经史,师从晚清著名学者皮锡瑞。辛亥革命后,曾任浙江教育厅长。晚年闲居上海。
 
  夏敬观先生非常推崇梅尧臣的诗,不仅研究他,自己写诗也学他。他的《梅宛陵集校注》,在校勘和注释上都有重要贡献,后来朱东润先生编撰《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从中借鉴颇多。这本《梅尧臣诗》,由于照顾到学生的阅读需要,故对诗题、人物、疑难词语、关键典故的注解,比《梅宛陵集校注》更为详细;对于一些艰涩费解的诗句,还耐心串讲,揭明意旨。由于夏先生学力深湛,这些注释对于当今研究梅尧臣的专业学者而言,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更值得每一位青年学子认真学习、反复体会。
 
  诗的妙处,是钻之不尽、研之不绝的。学生读诗,需要确立几个切近的目标。阅读这本《梅尧臣诗》,可立三个目标。
 
  第一,尽量读懂诗篇大意,提高文言阅读水平。阅读古诗,生僻字反倒不是难点。它们无非是些罕见的事物名,或是一些描摹状态的修饰语。古诗的难点在于,它往往把完整的意思拆开了说,把冗长的意思压缩了说,使读者即便读懂了字面,也可能把握不住整段的逻辑和作者的意图,更无从领会言外之意。怎样训练理解能力呢?方法很简单,就是专门拿一些长诗出来,给它分段,然后分别概括段落大意,最后再用自己的话,把全诗一句一句讲述出来。
 
  第二,将梅尧臣诗与相关唐诗做比较,分析梅诗的变化创新之处,增强古诗鉴赏的能力。例如梅尧臣《赴刁景纯招作将进酒呈同会》与李白《将进酒》,两首诗分别属于何种体裁?它们所表达的情感,有无相似之处,又有何差异?再如梅尧臣写过一首关怀民间疾苦的诗《田家语》。大家可以将它与杜甫《石壕吏》、白居易《卖炭翁》比一比,看这三首诗的写法有何异同?作者的立场及感情,又有何异同?大家读古诗的时候,如果脑子里始终有一个“诗库”作为参照系,不断进行比较分析,就能发现越来越多的美感与趣味。
 
  第三,借鉴梅尧臣诗的观察力、思想活力以及语言艺术,提高写作水平。古典诗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吟诗作赋的行为在当代社会只能是极少部分文人、学者的个人爱好。但是,古典诗歌中所包含的创作经验、人生智慧,却仍能为今天各种文体的写作提供丰富的养料。梅尧臣的诗,充满了创新精神但又不够圆熟,恰恰是这些透着点生涩但绝对生机勃勃的作品,更容易让人捕捉到灵感的跃动。梅尧臣勤于观察生活,忠实记录细节,在一切生活琐事中发现趣味、发现美感、发现哲理,并且把它们转化成优美的语言艺术。多读这样的诗,学习作者的观察习惯、思考角度、修辞技巧,对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想提醒读者的是,尽管夏敬观先生的学力与识力都是第一流的,但毕竟受限于那个时代的审美风气,也受制于选本篇幅,所以本书难免遗漏一些好诗。梅尧臣的古体诗里,本书选了较多的谈文论艺、观书赏画的作品,大概由于夏先生本人是诗人、画家的缘故。但梅诗中谈兵议政、咏史论学的诗,亦多有佳作巨制,选录较少,不足以展现作者的思想见识。梅尧臣的五律、七律、七绝中,既有不少写景体物、清丽精致的小诗,也有不少机智幽默、富有“理趣”之作,本书选录也嫌不足。读者如有进一步研读的兴趣,可参看朱东润先生编撰的《梅尧臣集编年校注》,那是对梅尧臣全部作品的系年整理,可以观览梅诗全貌,也可借此了解梅尧臣一生事迹。另可参考朱东润先生的《梅尧臣传》和《梅尧臣诗选》,前者是传记,后者是一部中型选本,可与本书相参读。
 
 
《梅尧臣诗》(商务印书馆2022年出版)
 
 
“学生国学丛书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