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系统梳理区域国别视角下的全球世界史知识生产,推动我国学者在世界史领域的话语权。
有强大的知识生产能力,才会产生强大的学术磁场,才能真正拥有的文化引领力,《知识世界与人类文明》第二辑继续为我国世界史的知识生产添砖加瓦,推动我国学者在世界史领域的话语权。
定价:¥0.00
系统梳理区域国别视角下的全球世界史知识生产,推动我国学者在世界史领域的话语权。
有强大的知识生产能力,才会产生强大的学术磁场,才能真正拥有的文化引领力,《知识世界与人类文明》第二辑继续为我国世界史的知识生产添砖加瓦,推动我国学者在世界史领域的话语权。
《知识世界与人类文明》是关于国际和国内世界史发展状况的年度报告,依据世界历史知识生产现状,分国别、区域、领域、专题进行研究,盘点每个学科的具体数据、发展路径,系统梳理全球世界史的发展,以期助推我国学者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展思想之先声,提升我国学者在世界史领域的话语权。
2024年的主题是“区域国别视角下的知识生产与革新”。除了传统的欧美史学,本书也涉及了加勒比海和阿拉伯地区,以及菲律宾等传统的知识生产边缘区域,收录的每篇文章聚焦一个具体区域的历史知识生产,盘点了各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具体数据和发展路径。本书覆盖面广,收录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章共15篇,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展望性,涉及了英美史学、德国史学、法国史学、俄国(苏联)史学、阿拉伯史学等领域的知识生产;而且研究前沿性强,在积极引介西方史学前沿的同时,也结合国内史学界的情况,做出了基于新问题和新方法的研究。
当今世界,全球互联与地缘重构并行,并滋生着去全球化、逆全球化、反全球化的各种杂声,传统的世界知识版图亦随之需要重绘。百年变局催生着认知转换,数字时代对史料生态提出了新挑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在以“区域国别”为经纬的知识坐标系中,我们如何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避免抄走弯路,我们如何生成真正多声部、具备互鉴性且能有效回应全球重大议题的历史叙述等问题,这都需要我们尽快构建一套更加合理的世界史书写体系,既要有理论的思考,也要有历史书写的实践。本书尝试为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回答。
两百多年的职业化历史学是建立在民族国家体系和西方话语的共同建构基础上的,并且由此产生一种内在一致并且自封闭的知识规训。这种以西方为中心的知识生产模式,不仅塑造了我们对世界历史的普遍认知,也在无形中遮蔽了非西方区域的能动性与贡献,造成了历史叙述中的“不对等”与“缺位”。“文明”与“野蛮”、“自由”与“奴役”等二元对立的概念,在历史书写中长期存在,使得非西方国家和地区在历史叙事中往往处于被动、边缘的地位,似乎只是观察者,至多成为能证明西方文明优越的脚注。这种“无知的不对等”,不仅体现于非西方学者在全球史学生产链中长期处于边缘的现状上,更深植于知识生产、传播和评价的整个体系之中。
京ICP备05007371号|京ICP证15083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84号 版权所有 2004 商务印书馆
地址: 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邮编:100710|E-mail: bainianziyuan@cp.com.cn
产品隐私权声明 本公司法律顾问: 大成律师事务所曾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