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楚辞的艺术形态及其传播研究 平装四川师大文学院国家社科基金丛书

分享到:

定价:¥45.00

  • 著者:3876 
  •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本印时间:2016年03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445页
  • 开本:32册数:1
  • ISBN:978-7-100-12028-9
  • 读者对象: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大专院校师生,文学爱好者
  • 主题词:楚辞研究
  • 人气:165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楚辞文学的传播生存,艺术形态的重新审视。

  本书不仅论述了楚辞文化传播生存,而且重新审视了楚辞的艺术形态。作者师从汤炳正先生,秉承师说,另辟蹊径,从楚辞叙述角度来研究,弥补了文学史的发展的缺失环节;分析楚辞作品,比较过去音乐艺术的逐步演进,从而体现了屈原艺术贡献的特殊性。对于未来的楚辞研究,本书是一本难得的佳作。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熊良智,四川省金堂县人,现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教学与研究,先后出版《楚辞文化研究》《诗经选读》《楚辞今注》(合著)《辞赋研究》(主编)《楚辞评论集览》(双主编)《札记与中国人的生存和理想》(合著)等著作十余种,先后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史》《文献》等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传播接受方法研究楚辞从作者到读者构成的历史。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详细论述了楚辞的艺术形态,将楚辞作为一种类型的诗歌,突出楚辞“族类相似性”特征。讨论了文体、叙述视角、重著言说方式、艺术意象,以及乐歌形态向语言艺术、口头传统向文人作家创作转换等问题;下篇研究了对楚辞发展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传播现象,包括早期传本,《楚辞》成书,楚辞文学进入史官记录,《楚辞》经典文本的形成,楚辞在汉代的兴起和生存,骚体的正式定名,楚辞建立书目,宋人重编楚辞的变化,《楚辞》出现的经传问题等。

显示全部目 录

目录:
目录
绪论
上篇
第一章  楚辞的文体问题
第二章  楚辞的叙述视角
第三章  楚辞重著的言说方式
第四章  楚辞的艺术意象
第五章  屈原诗歌由音乐艺术向语言艺术的演进
第六章  口传文学向作家文学的演变
第七章  作家文学的诞生与文学思想的生成
下 编
第八章  楚辞作品的早期传本
第九章  从文本形态看楚辞的早期传播
第十章  史官录第的楚辞作家文学
第十一章  楚辞经典文本的形成
第十二章  汉代楚辞的社会生存
第十三章  楚辞传播中的流变
第十四章  《楚辞》本书的经传问题
第十五章  楚辞生成的文学书目
余  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楚辞是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作家创作的诗歌作品,是以屈原为中心的一种诗歌样式,所以《隋书•经籍志》说:“楚辞者,屈原之所作也” ,并解释称名楚辞由于屈原是楚人。可是当人们又将那些不是楚人的作品收录在一起,也称“楚辞”,而且在中国历史上沿袭不变,可以证明它是作为同一类的诗歌收录在一起的。所以清人说: 《隋志》集部以楚辞别为一门,历代因之。盖汉魏以下,赋体既变,无全集皆作此体者。他集不与楚辞类,楚辞亦不与他集类,体例既异,理不得不分著也。 既然是同一类的诗歌,楚辞有没有共同的艺术表现方式证明它们共同的艺术特征呢?这就不仅仅是屈原诗歌的创作,或是宋玉《九辩》的艺术特点,局限在个别作家的有限范围。宋人黄伯思似乎曾经有过这样的意识。他说: 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词。 黄伯思强调的“楚地”、“楚物”是否可以作为“楚辞”诗歌的形式特征呢?而“楚声”、“楚语”最多可以作为楚辞诗歌语言的一种地域文化色彩,哪怕把它看成是楚辞的诗歌文体的一种表现,而作为一个类的诗歌,又并不仅仅在文体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