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文明通鉴与文化创新研究 平装

分享到:

定价:¥68.00

  • 主编:  
  • 出版时间:2021年04月本印时间:2021年04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24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19821-9
  • 读者对象:高校中文、历史、哲学专业师生及中外文化研究者
  • 主题词:文化研究中国文集
  • 人气:47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本书从多角度研讨当代人文学者应如何面对不同文明体系、文明阶段、文明形态和文明思想要素,提出应求同存异,集合优质要素,以应对文明发展的复杂难题和最新挑战。
 
相关推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其他文化传统的了解会带来对自己文化传统更深刻的理解。
——汪迈德,法兰西学士院通讯院士、法国远东研究院院长

文明对话是多元的。所谓差异,只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通过不同的路径走向现代。各人走着自己的路,却也是一个共同的发展之路。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和而不同”。中国传统讲“和而不同”,就是说炒一个好菜,必须要有不同的味道调和。文明对话就要求我们博取众长,调自己的羹,形成自己的发展、自己的未来。
——高建平,中华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中外文论学会会长、深圳大学特聘教授


本书为“第二届饶宗颐文化论”的成果汇编,以“文明通鉴与文化创新”为主题,围绕“中外人文传播与互鉴”“科技与人文的对话融通”“先行示范区与人文湾区建设”“饶学研究的时代价值”“文明通鉴与人文话语的创新表达”等议题,开展了多角度跨学科的理论研讨,既有传统人文论题如宋崖山祠对犹太文明传承的启示、十三行行商与清代戏曲关系考、周易参同契考等,也有文化共同体及其话语表达、湾区文化建设、饶学研究、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等,视域广,跨度大,提出了富有积极意义的文化创新观点,对继承饶宗颐精神具有现实的示范和推进作用。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刘洪一,江苏徐州人,毕业于南京大学,深圳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物馆管理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希伯来-犹太文化、比较文化与文化哲学、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青年发展问题,曾获黄炎培杰出校长奖、深圳市十大优秀校长等奖项。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以“文明通鉴与文化创新”为主题,围绕“中外人文传播与互鉴”“科技与人文的对话融通”“先行示范区与人文湾区建设”“饶学研究的时代价值”“文明通鉴与人文话语的创新表达”等议题,开展了多角度跨学科的理论研究与探讨,共收录22篇文章,强调当代的人文学者要对不同的文明体系、文明阶段、文明形态和文明思想等要素进行贯通参照,求同存异,集合优质要素,以文化创新淬炼提取有效的文明之药,应对文明发展的复杂难题和最新的挑战。

显示全部目 录

文明通鉴与普惠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路径•••••••••••••••刘洪一/ 1
文明对话与文化共同体的建构•••••••••••••••••••••••景海峰/ 14
深圳文化快速发展的创新路径与精神内涵•••••••••••••••••••吴俊忠/ 23
中国和西方传统中“法律”概念辨析fa,ming,lü,lex,nimos,jus ••••••汪德迈/ 28
永朝崖海——宋崖山祠对犹太文明传承的启示••••••••••••••••林 艳/ 30
中印“水鸟运鱼”类型故事源流探析•••••••••••••••••••••王伟均/ 38
“海外红学”缘起、流变与意义••••••••••••••••••••••张 惠/ 49
身份的焦虑——中国古代对于“文人”的认同与期待 吴承学••••••••••沙红兵/ 63
《周易参同契注解》的丹道易学••••••••••••••••••••••问永宁/ 90
孔孟“孝”论的历史渊源和伦理内涵••••••••••••••••••••郭 杰/ 103
从“性本合”到“仁不离制”——中国哲学视域下的《两界书》“内圣外王”思想•王顺然/ 116
十三行行商与清代戏曲关系考•••••••••••••••••••••••••陈雅新/130
事实•理论•策略:鲍曼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陶日贵 田启波/ 146
论后人类理论的生成机制与研究范式•••••••••••••••••••••江玉琴/ 160
香港青少年价值教育再塑造•••••••••••••••••••••••••何汉权/ 169
法国巴黎的“文化大师饶宗颐先生纪念会”追述••••••••••••••••李晓红/ 181
互鉴与会通——饶宗颐与汪德迈学术思想比较•••••••••••••••••欧明俊/ 188
“文明通鉴与文化创新” 第二届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论坛”综述•••••••王顺然/ 212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纵观人类文明史,可以发现其中隐含着若干重大的历史节点。日本史学家宫崎正胜把八千年人类文明历史极简化地归结为六大转折:文明的起源(四大古国)、文明的形成(轴心时代)、文明的融合(欧亚交流)、文明的探索(大航海)、文明的进击(工业革命)、文明的延伸(信息革命)。对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与其说是处于文明的转折点,不如说是处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点”——之所以用“关键点”而不说“转折点”,是因为实在不能确定人类社会将会往哪里转、怎么转、抑或转不转——即使不转,又会以何样的方式、何样加速的冲力,发生怎样不确定的状况?
但可以确定的是,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人类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人类文明的车轮从未像今天这样来到了一个极端重要的十字路口:一方面物质和精神成果的累积给人类带来了从未有过的丰裕供养,另一方面文明自身的发展遇到了巨大的问题,日益突显出严重的“文明病”症状——超级智能隐忧、基因技术隐患、生
态资源危机、地缘政治与单边主义、文明割裂、思想隔绝、逻辑变异、秩序丧失、物奴现象与后物质主义并存,以及人性的退化、心智的弱化等。人的物奴现象在今天不仅体现为拜金主义、拜物教,也包括手机控、人工智能控等,而随着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生物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的突飞猛进,随着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时代的到来,人越来越附庸化、
符号化、条码化,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人文性被快速剥夺、挤压,加之不同文明思想的割裂和极端化,人类未来是走向正面乌托邦还是走向反乌托邦,抑或是在正反两界的困顿中踟蹰前行,都亟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做出整体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