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重塑田园——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人返乡手记 平装

分享到:

定价:¥95.00

  •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本印时间:2022年04月
  • 版次:1印次:1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0786-7
  • 读者对象:对生态农业、田园生活感兴趣的大众读者;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研究者
  • 主题词: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中国
  • 人气:255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中版好书榜2022年度第三期上榜好书

 

一本书带你走进新农人、新农业与新农村。

 

或许,园丁有着比帝王更大的梦想……翻开本书,你将了解:

新农人返乡进行时——亲历24位青年人回归农田的创业故事。

新农村发展行思录——解读生态农业、社区支持农业等新命题。

田园生活个性手记——感悟人、土地、自然的关系及现实困境。

重塑田园,就是重塑时间。亲近土地,就是亲近我们自己。

 

 

显示全部序言

序言
罗玉兰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新农人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个群体,是指那些有过城市学习、工作或生活经历之后,重新选择投身到农业的人群。新农人从个体来看,无论出身、能力、阅历、经历、理念、追求,都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具有较大的差异。在当下技术、市场、商业环境都发生剧变的时代,乡村振兴需要注入新农人这样的新鲜血液,来发展出一个个生机勃勃的新农村。
过去两年多以来,西北新农人项目负责人马彦伟邀请了国内在企业社会责任、生态农业理念、生态农业技术、产品包装设计、产品销售、资源对接与合作、开展社区工作等方面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专家老师,更通过导师制,邀请分享收获农场石嫣、“爸爸的苹果”刘阿娟做演讲等活动定期支持新农人学员。
除了专家和导师的辅导培训之外,来自不同区域的新农人相互交流、走访,分享经验,以及协助对接资源,将散落在不同乡村的新农人链接在一起,彼此合作同行,使每个人都可以走得更远,从而带动各自乡村的持续发展。
2019 年,陕西的英杰农场联合西北新农人学习平台多名成员,共同成立陕西秦人良品生态有机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是全国第一家省级生态农业合作社,能促进区域内新农人小伙伴之间的相互分享与支持。西北新农人学习平台中逐渐涌现出郑力行、吴龙龙、刘策、张素等多位明星新农人,其中吴龙龙带动当地村民发展的故事更是被中央电视台《致富经》和湖南电视台《天天向上》栏目播出,激励了更多愿意回报家乡的青年学子返乡创业,带动家乡发展。
西北新农人学习平台逐渐在国内生态农友圈和消费者群体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也与国内多家生态产品平台连接,让西北贫困社区的生态农产品走向了全国。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基础和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农业部预计,至 2020 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数将超过 2000 万。正是这些新生力量,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乐施会真诚期待有更多政策关注新农人群体,也期待与各界继续密切合作,共同探索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马彦伟,国内“新农人”代表人物,生态农业践行者。2005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专业,后加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2015年创建致良田生态农场。他扎根西北荒漠17年,通过有机种植改善土壤结构,建立示范农场推广技术与作物,帮助农牧民开发节水又可持续的产品,推动环保与农业协同发展。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新农人”是我国当下新生的一个群体,指那些有过城市学习、工作或生活经历之后,重新选择投身到农业的人群。无论出身、能力、阅历、经历、理念、追求来看,他们都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都存在较大差异。在当下这个技术、市场、商业环境发生剧变的时代,乡村振兴需要注入新农人的新鲜血液,才可能发展出一个个生机勃勃的新农村。

本书汇聚24位新农人,图文并茂地呈现他们返乡创业、重塑农田的真实经历。其中,既有生态农业、社区农业创新的成功案例,也有实践中的失败总结;既有对他国农业发展的细微观察,也有对当下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真切体验。全书以“此心安处”“上下求索”“他山之石”三章展开,书写新农人在返乡务农过程中的所思所感,呈现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故事,细节丰富,情感真挚。

本书还结合实践案例,探讨了生态农业理念、农产品营销模式、社区支持农业等重要命题,对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创新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

 

显示全部目 录

序言/ 罗玉兰
致新农人的一封信/ 石嫣
第一章 此心安处
致良田的活法:平衡于理想与现实间/ 马彦伟
“一墩青”:谁买了我的土豆/成鹏飞
从猕猴桃合作社到乡村社会企业/刘策
返乡,为了爸爸的苹果/刘阿娟
从农家女到电商带头人/张素
我有一个梦想:在青藏高原创造一座天堂花园/慕亚伦
家庭农场:让农田凝聚心田/唐亮
从一个农场到一个联盟/方永兵
第二章 上下求索
历尽磨难,我依然选择生态农业/梁峻杰
告别科研,新农人的生存之道/郑力行
返乡创业种植水稻的那几年/张帅
从保健品到市场:有机同盟会的诞生/晁代伟
生态农业,是事业还是生活?/毛世军
创业中的蜕变/陈星
巨额负债下的六年/吴龙龙  
返乡的N种可能/刘彦龙
第三章 他山之石
果园里的生态平衡/李立君
宁夏放羊哥的个人品牌打造/吕立军
农业品牌构建的关键原则与思维/于建刚
对返乡青年从事生态农业的思考/郝冠辉
变革中的泰北克伦族精神/伍娇
日本经验:用“六次产业”再造故乡/陈统奎
韩莎琳产消融合的发展经验/薛宁 柏鑫玉
加拿大有机小农与消费者组织/常天乐
跋/ 孔繁强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平衡梦想与现实

马彦伟

 

做生态农业,除了实现个人梦想、带来一定的社会和环境价值,还必须面对现实的考量:这片土地是否适合发展生态农业?适合种植什么作物?技术问题如何解决?面市的产品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市场在哪里?如何让别人知道并认可你的产品……

硬币有两面。一方面,阿拉善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使这里成为中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另一方面,这样的气候环境也成为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这些都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白天的高温与夜晚的低温,也让农作物更容易积累糖分和营养物质,口感和味道都变得更好。

另外,阿拉善地区较短的农业开发历史,使得这片土地较少受到污染,是发展生态农业难得的一片净土。现在,关键就是要找到适合这种气候环境的作物,而这些作物又得有一定的消费市场。这也是我们在现实中一直不断试错和学习的主要方面。

返乡七年,我最大的感悟是:要维持理想与现实的平衡。仅有热血和理想,有时很难走得远,或者走得越远,路越难。而只有现实和妥协,可能也走不远,或者走得越远,心越累。

经常有人赞扬我们农场的名字起得好——“致良田”,这当然要感谢王阳明的“致良知”。“良知”是说每个人心里都知道什么是对的,而“致”不仅是达到,更在于事经磨炼,见诸实际。所以知道什么是对的以后,就要努力去实现。

在阿拉善这么多年,我们的良知就是:如何把荒漠化地区逐渐退化的耕地重新变为良田。一点点试验和改进:改良土壤,节约农业用水,然后去影响更多的农户和更多的土地。

当农场经营到第七年的时候,我们实现良知的愿景和路径也终于逐渐清晰了起来 :

第一个 7 年目标(2015-2021):在自己的农场基地,探索出基本的生态农业和节水方案,并且在消费市场上存活下来。(目前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第二个 7 年目标(2022-2028):通过与农户合作,在阿拉善至少 1000亩的农业用地上,推广节水型生态农业。

第三个 7 年目标(2029-2035):通过输出成熟的技术方案和种植品种建议来影响本地的公司和合作社,在阿拉善发展至少 10000 亩的生态农业种植地。

不仅要有远大理想,做农业更要立足当下。毕竟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有时错过一周,就等于错过一年。2021 年,我们的种植和试验还在不断地改进和试错……

(1)在现有基地上持续改善种植结构,提升现有农作物的种植效率和品质。尝试新的管理方式,为未来与更多农户合作打基础。

(2)继续深挖土壤改良实验。土壤是生态农业的根本,阿拉善的土地有机质先天不足,需要有耐心,用方法,一点点改善。

(3)计划扩展一个新的林果基地,利用阿拉善独有的沙质土地和光照条件,种出高品质的沙漠水果,让消费者和阿拉善的农户都有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