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欧洲文明史 平装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分享到:

定价:¥28.00

  • 著者:46770 译者:
  • 出版时间:2011年06月本印时间:2011年06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63页
  • 开本:32
  • ISBN:978-7-100-08183-2
  • 主题词:欧洲文明史
  • 人气:171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欧洲文明史》作者弗朗索瓦·皮埃尔·纪尧姆·基佐(1787—1874)系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历史学家。

 


    本书系作者根据1828年在巴黎大学授课时的讲义加工而成,全书共14讲。作者认为,文明由两大事实组成:一方面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人的自身的发展。而本书只限于社会历史,从社会的角度来展示文明。作者以简练、压缩的手法成功地概述了欧洲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从公元5世纪写到法国革命前夕。书中主要论述:欧洲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它的特性;罗马帝国覆亡时欧洲文明的诸不同因素;10世纪蛮族入侵结束,封建制度开始;封建制度的性质及其对近代文明的影响;5至12世纪基督教教会的状况及其历史作用;自治市镇的兴起、其内部管理及对文明进程的影响;十字军运动的起因、性质、后果;君主制的发展过程;欧洲建立政治体制的各种尝试;15世纪的特征;16世纪宗教改革的真实性质及其结果;英国革命的意义及其对文明进程的贡献;英国与大陆国家文明进程之异同;17、18世纪法国处于欧洲文明的领先地位。本书是研究欧洲历史和文明史的重要书籍。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出版说明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至2000年先后分九辑印行了名著三百六十余种。现继续编印第十辑。到2004年底出版至四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末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2003年10月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作者弗朗索瓦•皮埃尔•纪尧姆•基佐(1787-1874)系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出生于尼姆的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是著名律师,于1794年被雅各宾政府处死。他随母流亡国外。1805年回到巴黎学习法律。1812年任巴黎大学历史学教授。他曾参加第一次波旁复辟(1814),成为君主立宪制的鼓吹者和“空论派”团体的成员,并在《论代议制政府及法国现状》(1816)一文中解释该团体的政纲。1820-1830年,他主要从事历史研究和教学,著有《英国革命史》(1826-1827)、《欧洲文明史》(1828)和《法国文明史》(1829-1832)等书。在七月王朝期间(1830-1848),他是君主立宪派领袖,在法国政治生活中颇有影响。他曾先后担任内政大臣、教育大臣、驻英大使、外交大臣和政府首相,掌管七月王朝的内政外交。1848年法国革命爆发后,他只身逃往英国,从此结束政治生涯。后来回到法国,专事学术活动。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系作者根据1828年在巴黎大学授课时的讲义加工而成,全书共14讲。作者认为,文明由两大事实组成:一方面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人的自身的发展。而本书只限于社会历史,从社会的角度来展示文明。作者以简练、压缩的手法成功地概述了欧洲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从公元5世纪写到法国革命前夕。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讲
本课程的目的——欧洲文明的历史——法国在欧洲文明中起的作用——文明是叙述的合适主题——它是历史中最普遍的事实——文明这个词?通常的和通俗的意义——构成文明的两个主要的事实:1.社会的发展;2.个人的发展——证明——这两个事实必然是互相结合着的,并且或迟或早会互相产生出来——人类的命运是完全限制在他的实际的社会状态之内的吗?——文明的历史可以根据两个着眼点来说明和考虑——关于本课程计划的几句话——人心的现状和文明的前景
第二讲
本讲的目的——古代文明的单一性——近代文明的多样性——它的优越性——罗马帝国覆亡时欧洲的状况——城市的优势——皇帝们试图改革政治——洪诺留和狄奥多西的诏书——帝国的名称所具有的威力——基督?教会——它在5世纪时经过的各个不同的时期——行使市政职权的教士——教会的好的和坏的影响——蛮族人——他们将个人独立观念和人对人的忠诚引进了近代世界——概述5世纪初文明的诸不同因素
第三讲
本讲的目的——各种各样的制度都自命为正统的——什么是政治上的正统?5世纪时各种政治制度的并存——人、财产和制度状况的变化无常——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物质上的,即持续不断的入侵;另一个是精神上的,即蛮族人所特有的、对个人利益的自私心——文明的根源是秩序的必要性,对罗马帝国的回忆,基督教教会和蛮族人——蛮族人、城市、西班牙教会、查理曼和阿尔弗雷德的组织社会的尝试——日耳曼和阿拉伯人停止入侵——封建制度开始
第四讲
本讲的目的——事实和理论之间的必要结合——乡村对城市的优势——一个小封建社会的组织——封建制度对封地所有者的性格和对家族观念的影响——人民对封建制度的憎恨——教士不能为农奴做什么事——不可能有规则地组织封建制度:1.没有强有力的当局;2.没有公众的权力;3.联盟制度的困难——封建主义中固有的“反抗有理”的思想——封建制度的有利于个人的发展而不利于社会秩序的影响
第五讲
本讲的目的——宗教是结社的原动力——强迫并不是统治的本质——一个政府的合法理性的条件:1.权力必须握在最杰出的人的手里;2.被统治者的自由必须受到尊重——教会是一个社团,而不是一个特权阶级,因而符合这些条件中的第一个条件——关于其中存在的各种任命和选举的方法——它缺乏另一个条件,因为权威的不合法的扩大和武力的滥用——教会内部的思想活动和思想自由——教会与君主们的关系——宗教势力的独立被制定为一项原则——教会篡夺世俗权力的托词和努力
第六讲
本讲的目的——教会内部分为统治一方与被统治一方——世俗?士对教士的间接影响——教士是从社会上各种身份的人中招募而来——教会对公共秩序和立法的影响——悔罪制度——人类心智的发展完全是神学的发展——教会通常列身于权势这一边——这是不足为奇的;宗教的目的就是控制人类的自由——从5世纪到12世纪教会的不同状态——第一,帝国的教会——第二,蛮族的教会;两种权力分离原则的发展;修道士会——第三,封建教会;试图健全组织;需要改革;格列高利七世——神权教会——探索精神的复兴;阿培拉尔——自治市镇运动——这两个事实之间没有联系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第十一讲
第十二讲
第十三讲
第十四讲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如果一个国家的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发生了财富和力量的大发展,社会财富的分配经历了一场革命,这个新的事实会遇到敌人、会遇到反对,这是不可避免的。变革的敌人叫嚷些什么呢?他们说,社会状况的发展并没有同样地、同等程度地改善人的道德和人的内心世界,这个发展是一个虚假的、不可靠的发展,其结果对道德、对人都有害。社会发展的支持者有力地反驳了这个攻击,他们说,社会的进步必然牵涉到并带来道德的进步;如果外部生活安排得好些,内部生活就会高雅些、洁净些。问题就这样存在于新状态的敌对者与支持者之间。

 


    我们把假设颠倒过来:假定道德的发展有了进步。致力于这一进步的人一般会作出什么许诺?在社会的最初时期,那些施教化于人的宗教统治者、贤人和诗人们许诺了什么?他们许诺社会状况的改善、社会财富更公平的分配。那么,我问你,这些争论,这些诺言包含着什么?有什么意思和含义?

 


    它们含有这个意思,在人类自发的、天生的信念中,文明的两个成分即社会的发展和道德的发展是密切相连的,人一看到这一个成分时就立刻望着另一个。那些支持或反对两个发展中的这一个或那一个的人,当他们肯定或否定两者的联合时,他们正是出于这个天生的本能的信念才采取他们的立场的。不难理解,如果我们能使人类相信社会状况的改善将不利于个人内心的进步,则我们就能有效地贬低和削弱正在全社会中进行的革命。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许诺人类用改进个人这个方法来改进人类,则不言而喻,这个意向说明人们相信这些诺言,因而就利用这个信念而取得成功。因此,十分明显,人类发自本能的信念认为文明的各个运动是互相关连着的,而且是相互产生的。

 


    如果我们研究世界史,我们将得到同样的结果。我们将看到人的内心的一切巨大发展都给社会带来了利益,而社会状况的一切巨大发展都给个人带来了利益。我们看到两个主要成分中的任何一个以惊人的效果显示出来,并给进展中的运动打上一个说明其特殊性质的印记。有时只是隔了很长一段时间,越过了千重障碍,经历了千种变化之后,第二个成分才显示出来,才来完善第一个成分已经开了头的文明。但如果你仔细考察它们,你立刻就会看出使它们结合在一起的那条纽带。天意的行程并非限于狭隘的范围,它并无义务也不想费力地去使昨天定下的原则今天就有了结果。这种结果当它们的时刻到来时,会按时到来,但也许已经隔了几百年。虽然我们可能觉得它的推理过程慢了点儿,但它的逻辑依然是正确而健全的。在天意看来,时间等于零,它跨越时间正像荷马笔下的诸神跨越空间。它只跨出一步,好几个时代就消失在后面了。基督教改造了有道德感的人之后过了多少个世纪,经过无数个事件,人的改造才对社会状况的改造产生它巨大和应有的影响。但谁会否认这毫不因此而减损的成就呢?

 


    如果我们把我们的问题扩展到构成文明的两个事实的性质本身,我们一定会得到同样的结果。任何人都曾在自己的情况中体会到这一点。当一种道德的变化在人的身上产生时,当他获得了他以前所没有的一个思想或一种美德或一种才能时——总之当他个人单独地发展起来时,就在这同一时间占领他的是什么愿望、是什么欲望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