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竟陵派研究 精装

分享到:

定价:¥196.00

  • 著者:141583 
  •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本印时间:2021年12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692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0482-8
  • 读者对象:明代文学研究者、明代诗派研究者、竟陵派研究者
  • 主题词:竟陵派研究中国晚明清前期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三十年多易其稿,一本书写尽竟陵派。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陈广宏,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副会长,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理事,《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编委,中国典籍与文化研究丛书编委,《巴蜀全书》专家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组成员。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方向)及明代古籍整理研究。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作为晚明至清初影响力最大的文学流派之一,竟陵派曾在公安派之后引领文坛,“海内靡然从之”数十年,然而旋即遭到剧烈批判乃至销声匿迹,直至五四新文学时期重获表彰。本书在发掘、清理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对竟陵派产生的背景环境,其形成、发展的过程,文学观念与特色,批评与创作实践,以及如何影响文坛等各个方面做了征实而深细的考察,试图更为准确地把握明清文学的走向,在中国传统文学向近现代演进的历史行程中重新认识该文学流派的地位与作用。

显示全部目 录

绪论 有关竟陵派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竟陵派研究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竟陵派研究   
新世纪以来的竟陵派研究   
港台地区与海外的竟陵派研究   
第一章 万历中期以后的政治与学术  
第一节 与国运相终始的晚明党争   
第二节 整肃思想与矫革王学   
第二章 嘉、隆以来文学风气之嬗变  
第一节 后李、何时代   
第二节 复古思潮的再振   
第三节 “楚风”之崛起及其背景   
第三章 发轫期:钟惺、谭元春早年在家乡的文学活动  
第一节 钟、谭的才性与始习   
第二节 钟、谭订交及其与京山黄玉社诸子的交往   
第三节 《玄对斋集》与《简远堂诗》  
第四章 成立期:有声两都间与另立深幽孤峭之宗  
第一节 钟、谭在南京的拓辟   
第二节 钟惺在北京的竞逐   
第三节 《隐秀轩集》与“钟伯敬体”的形成   
第四节 林古度、商家梅:追随入楚及其诗风的转变   
第五章 发展前期:《诗归》盛行与“竟陵一脉”成为时响  
第一节 《诗归》的选定及其流传   
第二节 蔡复一与竟陵派   
第三节 钟惺改南与钟、谭在江南的着力经营   
第六章 发展后期:谭元春于竟陵派影响的进一步拓展  
第一节 谭元春在北京的交游   
第二节 谭元春在江西的交游   
第三节 谭元春在湖广的交游   
第七章 竟陵派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 钟、谭的诗学观念   
第二节 竟陵派的诗歌评点之学   
第八章 竟陵派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虚怀静衷:一种理性化的审美观照   
第二节 关于凄清荒寒的情韵风调   
第三节 “噍音促节”与生涩奇拗之表现  
结语 略论明末至清代对于竟陵派的评价  
附录  
附录一 钟惺、谭元春文学活动系年   
附录二 竟陵派研究相关著述目录汇编   
主要征引参考文献  
旧版后记  
新版后记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竟陵体”与钟惺、谭元春的诗文创作。相对于学界更多地关注竟陵派诗学理论与批评,有不少学者选择继续在钟、谭的文学创作这一领域深拓。一个重要的选题,是通过对诸如“竟陵体”、“钟谭体”、“钟伯敬体”的界定与求证,梳理该体派成立的来龙去脉,更准确地把握其风格特征。如李圣华发表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的《论竟陵体》,从明诗的历史演进中,追溯“竟陵体”的由来,认为它虽孕育于晚明公安派诗风,却是竟陵派诗人感受时代风会、追求诗歌创新的产物。论文以相对客观的评估,归纳出“竟陵体”以“隐秀”为旨归、“孤清”为诗趣,具有灵朴苍寒、不避险怪、用字细幽、以情所迫为词等风格特征,指出仅以“深幽孤峭”来概括它的特征,尚不够全面。沈金浩发表于《广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的《论竟陵派出现的契机及钟谭的诗歌创作》,同样从时代风会出发,认为传统文人以古为高、蔑视俚俗的集体审美心理,是钟、谭反拨公安末流的基础,而晚明恶劣的政治环境,又令他们满怀失望与忧伤,以致缩回至封闭的内心天地,促使诗歌在理论上继续走背离兼济的“独抒性灵”之路,在风格上向冷淡、幽深、孤峭发展。刘德重、魏宏远发表于《上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的《钟、谭“幽”“寒”心境与“竟陵体”之形成》,则立足于钟、谭个人性格、心境的探原,来追究“竟陵体”之成因。认为无论家庭环境还是时代、社会土壤,诗为心声,故而钟、谭“幽”、“寒”心境才是“竟陵体”形成的重要基因,“竟陵体”是一种“幽”、“寒”人格精神之诗化,其初始目的并非为反七子、公安而立。显然,论文乃针对历来“救弊”之说,强调对诗派自身存在价值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