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达尔文的化石——构成进化论的诸发现 平装

分享到:

定价:¥89.00

  • 著者:187542 译者:
  • 出版时间:2024年01月本印时间:2024年01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76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1670-8
  • 读者对象:大众读者,对达尔文的博物之旅和自然史、化石发现感兴趣的读者
  • 主题词:进化论研究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走进达尔文的化石发现之旅!既是图文并茂的博物世界,也是精彩纷呈的历史回溯……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飞鸟、千万年的动物化石、绮丽莫测的珊瑚礁,以及神秘的石化森林,引领你了解“进化论”的诞生!

世人皆知“进化论”,但有几人了解其背后的化石发现之旅?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专家撰写
详细介绍达尔文“小猎犬号”之旅中的重要化石发现经历
抽丝剥茧,梳理“进化论”诞生的背景和依据
海洋、森林、群岛、冰原……
大量精美的化石插图带领我们走进神秘的古生物世界

1. 掌上博物馆,切入《物种起源》和“进化论”的绝佳书目!
*梳理达尔文乘“小猎犬号”周游考察的来龙去脉:1831年,一艘小小的探测船从英国普利茅斯港扬帆启航,这次航行彻底改变了人类对自我和大自然的认知……但“小猎犬号”最初并不是用于化石考察,达尔文也不是最开始的人选,书中详细介绍了“小猎犬号”之旅的始末,呈现达尔文与发现“进化论”结缘的来龙去脉,以及在为期5年的科学考察中,达尔文去过的山川、海洋、岛屿和冰原,结交的不同种族的人和遇到的诸多不平凡的事情,引人入胜……
*回溯千万年前的动植物,细致讲解跨地域、多种类的丰富化石:古生物学专家李斯特在本书中详细介绍了达尔文诸多重要化石发现,细致描述了化石的样貌、所属动植物或海洋生物的特征,并对这些化石如何引导达尔文提出“进化论”进行了生动的剖析,引领我们走进一个与众不同的博物天地,爱上这些千万年前的大自然神奇造物。
*家喻户晓的人物汇聚一堂:华莱士、理查德·欧文、查尔斯·赖尔、冯·洪堡、巴塞洛缪·沙利文、约翰·亨斯洛、亚当·塞奇威克、埃德蒙·格兰特……这些在生物研究领域家喻户晓的人物都影响了达尔文的化石发现之旅,本书详细讲述了这些人物之间的联系,披露了许多少有人知的细节,揭秘“进化论”背后的历史故事。
2. 写给大众的博物书:即使不懂化石,也可以看得津津有味
相较有关达尔文的其他著作,如《物种起源》,本书并不晦涩难懂,结合了历史故事、探险故事和化石发现。图文并茂、抽丝剥茧、循序渐进地为读者讲述达尔文乘“小猎犬号”环球考察之旅,以及引导他得出“进化论”的化石依据,更具趣味性、可读性。
3. 大量精美插图呈现化石之美,让达尔文的化石之旅变得可感
书中几乎每一页都精美的手绘图、照片等,随文呈现提到的重要人物、化石细节和化石发现的地点,让达尔文的化石之旅变得更加清晰、可感、易读。其中许多化石都收藏于世界各地博物馆中,更有许多之前未曾曝光的化石图片。
4. 作译者权威,资料翔实可靠
本书作者李斯特是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地球科学部研究负责人,古生物研究专家,出版多部著作,在对达尔文的化石研究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译者陈永国为清华大学教授,出版多部著译作。

媒体好评
1.    这是一次令人惊喜的补充,让我们不断增长的对达尔文生活和工作的兴趣得到了满足。
——《出版家周刊》(Publishers Weekly:创刊150余年,出版业最古老杂志)
2.    达尔文五年的旅程对发展他的自然理论至关重要,李斯特按照时间线索讲述了达尔文的全部旅程,以及每次地面探险的关键发现,包括关于灭绝的哺乳动物和珊瑚礁形成的重大发现。作品配有丰富的化石收藏照片和达尔文在世时绘制的线条画,是每一个珍视高质量进化论书籍的图书馆必不可少的收藏品。
——《书单》(BOOKLIST:美国历史最悠久、最权威书评期刊之一)
3.    李斯特向读者展示了达尔文在海上的日常生活。总的来说,这种对达尔文划时代旅程的叙述是对以前叙述的很好补充,会引起大众读者和自然历史学家的兴趣。
——《选择》(CHOICE:美国大学最具号召力的书评期刊)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阿德里安•李斯特(Adrian Lister),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地球科学部研究负责人,古生物研究专家,出版多部著作,在对达尔文的化石研究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译者简介:
陈永国,延边大学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翻译理论等研究,出版专著 9 部、译著 50余种,创写诗集 5 部,发表学术文章 70 余篇。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1831年,一艘小小的探测船从英国普利茅斯港扬帆启航,这次航行彻底改变了人类对自我和大自然的认知……
查尔斯•达尔文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他提出的“进化论”人尽皆知,但少有人了解引导达尔文得出这一理论的化石发现之旅。本书详细介绍了达尔文在著名的“小猎犬号”环球考察中的重要发现和探险故事: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飞鸟、千万年的动物化石、绮丽莫测的珊瑚礁,以及神秘的石化森林……书中不仅对化石进行了细致的介绍,还披露了许多考古细节和重要人物之间的联系。翔实可靠的文字辅以大量精美插图,为我们讲述达尔文深入人迹罕至之地搜集珍贵化石并找到生物间的联系,进而得出自然进化论的过程,极具欣赏价值和科普价值。

显示全部目 录

序 言
第一章 一个博物学家的养成
第二章 巨型哺乳动物
第三章 石化森林
第四章 海洋生物
第五章 珊瑚岛
第六章 理论的形成
资 源
参考文献
拓展信息
译名对照表
图片来源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小猎犬号”航旅期间,达尔文是个多产作者。他始终随身携带一个袖珍笔记本,记录田野现场的观察:5年航旅期间记满了15本。闲暇时、在船上或在考察期间,他把更详细的思考和观察写下来,主要是1383页的地质学(包括化石)相关内容,现以《地质学日记》著称,以及368页的动物学札记。他还有记述亲身经历的个人日记,最终达779页。所有这些写作,以及给亨斯洛与家人的信件,都包含着与化石采集密切相关的重要信息。
把哺乳动物化石送交威廉·克利夫特是亨斯洛在达尔文回国之前做出的决定,这是个例外:采集的其他部分依旧在剑桥。那些骨骼都展示给专家们看了,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而克利夫特则着手清洗骨骼上的沉积物,并进行必要的修补。当达尔文接到亨斯洛的消息时,他“特别担心,恐怕克利夫特先生去掉了(标本的)序号”,因此写信给亨斯洛和姐姐卡洛琳,让她请伊拉斯谟去拜访克利夫特,强调下这一点。伊拉斯谟照做了,克利夫特则让达尔文的家人放心,说他“已经看到许多(标本)都固定着序号,特别注意不去移动它们”。
与此同时,按达尔文的指令,要向克利夫特交代清楚,将骨骼寄送给学院修补和研究并不意味着把它们永久放在那里。甚至在航旅开始之前,达尔文就反复考虑过他将要采集的标本的最终命运。他假设会“有幸把大部分送给大英博物馆”,因为他搭乘的是英国海军的船只,但他认为此前景并不乐观,显然是由于博物馆管理不善的记录,以及对近代沉积层采集物描述不善。最终,由于他在“小猎犬号”上的全部花费均由父亲支付,达尔文采集的东西便被认为属于他自己,而不属于国王,所以他可以随意处置。回国时,他把全部化石骨骼捐给了皇家外科医学院的亨特博物馆,条件是他们要制作成套的模型捐赠给大英博物馆、地质学协会、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以及他本人。理查德·欧文(1804—1892),克利夫特以前的助手,新近被任命为亨特讲座教授,宣布说这些化石“具有很高收藏价值”,而学院董事会建议接受达尔文提出的条件。1837—1840年间,欧文公布了达尔文的哺乳动物化石的名字和描述(见第二章),但当他1856年转到大英博物馆时,这些化石依旧放在皇家外科医学院。1941年5月10日夜,医学院遭轰炸严重受损,许多采集藏品也遭破坏,但达尔文的化石却幸存下来。1946年,学院把他的藏品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自然历史分馆),即现在的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就达尔文的最初担忧而言,这个结局还真有点讽刺意味。
其他种类的化石被达尔文分送给了一大批专家,期待他们每一位都会发表相关发现的论述,这是一种非常现代的做法。许多专家做到了,有些没有,这也是一种非常现代的结果。达尔文在选择专家时非常小心,并在必要时听取建议。仅就那些化石而言,软体动物比其他任何类别都多,分给了三位专家:第一位是乔治·布雷廷厄姆·索尔比一世,是四代索尔比软体动物学业余专家中的一个;第二位是爱德华·福布斯,伦敦地质学协会负责人,一位卓越的博物学家;第三位是阿尔西德·道尔比尼,法国博物学家,曾于1826—1933年间亲临南美考察,因此其航旅与“小猎犬号”有过重叠。尽管他们从未谋面,但达尔文在航行几个月后就知道了道尔比尼也在考察,并写信给亨斯洛说:“倒霉的是,法国政府派了一名采集者到内格罗,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六个月,现在去了合恩角。所以我非常自私地担心他已经拿走了所有好东西里最好的那些。”
【……】
在发表如此惊天动地之巨著的同时,达尔文也悄悄地开始了他对科学的最大贡献,在他从“小猎犬号”回国后的头几年里,他写下了进化论的所有关键要素。达尔文究竟何时“皈依”进化论,学者们意见不一。根据一个学派的观点,那是在1837年年初,当时理查德·欧文对其哺乳动物化石,鸟类学家约翰·古尔德对其加拉帕戈斯鸟进行了鉴定认证。据另一些人所说,在航行期间,或许是在航行
之初,他就已经就其观察进行了独特的进化思考。无论如何,他的化石发现,尤其是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物种起源》著名的第一句话中他就最为突出地描写了这些发现:“当我作为博物学家登上‘小猎犬号’时,栖居于南美的生物的分布,以及那片大陆上现在与过去的栖居者的地质关系,这些我所发现的事实让我深感震惊。”
一登上“小猎犬号”他就为某些事实深感震惊,一些评论者认为这是夸大其词,但他的其他著述却表明,至少就哺乳动物化石而言,并不夸张。雕齿兽的巨大外壳似乎尤其具有冲击力。在写给自己孩子们的、假定不需要任何华丽辞藻的《自传》中,他写道:“在‘小猎犬号’之旅中,我被南美大草原地层中的大化石动物深深感动,它们就像现生犰狳一样身披盔甲”,而在1864年给德国助手恩斯特·黑克尔的信中,他更进一步说:“我永远不会忘记我挖出那片巨大盔甲时的惊愕,那就像犰狳的盔甲。”达尔文并不是随便为某事感到惊愕的,而总是要问问为什么,就这个案例来说,原因不完全是巨型哺乳动物的奇观,还有其与同一地区仍然存在的动物的明显关系,那就是进化的关键证据。这个案例甚至也写进了《物种起源》:“在南美,即便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人也能清楚地看到,在拉普拉塔好几个地方发现的巨大盔甲残片与犰狳的盔甲很相似。”这里明确指出,即使是“没受过专业教育的”他也注意到了这些现场发现的相似性。
然而,达尔文承认哺乳动物解剖并不是他的长项,这使人们认为,直到航行结束之后,化石得到了欧文的认可,他才明白这些绝迹哺乳动物的意义。但是,他在田野调查中推断出来的不仅仅是巨型雕齿兽与犰狳之间的关联。他还正确地识别出几种大型树懒的标本也是如此,明白应该把它们与较小的现生物种联系起来(见第二章)。关键的一点在于绝迹物种与现生物种在地理分布上的一致。今天,地懒和犰狳的主要分布区都在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