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自身觉知与他异性:一项现象学的研究(修订版) 精装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扎哈维系列

分享到:

定价:¥75.00

  • 著者:185457 译者:
  • 出版时间:2025年03月本印时间:2025年03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383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18241-6
  • 读者对象:哲学研究者和爱好者
  • 主题词:自我意识研究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英文版豆瓣评分9.6分
扎哈维作品中最富洞见和最有思想火花的作品之一
论证现象学的现代意义
现象学与分析哲学的“论战”之作


相关推荐:
《自身觉知与他异性》第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年后的今天,该书的第版可谓恰逢其时。扎哈维在书中提出的论点经过了更新和修订,一如既往地新鲜而富有启发性,对于任何对心灵哲学的现象学方法和分析方法如何相互丰富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仍然是一本“必读书”。
——史蒂文·克劳尔(Steven Crowell,莱斯大学哲学教授,Normativity and Phenomenology in Husserl and Heidegger的作者)

本书已迅速成为经典之作。本书由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现象学家之一撰写,既可作为胡塞尔成熟思想的入门读物,也可作为对当前关于人类自身本质的哲学讨论的原创性贡献。扎哈维的这本书信息量极大,论证严谨,语言清晰易懂,他巧妙地为胡塞尔辩护,反对那些对胡塞尔持有偏见的批评者,并在当代心灵哲学和形而上学领域开辟了新天地。这部著作对分析哲学传统和大陆哲学传统的读者同样有益。
——鲁道夫·贝内特(Rudolf Bernet,蜚声世界的胡塞尔研究者和当代著名现象学家,长期任教于鲁汶大学哲学系,曾长期担任鲁汶大学胡塞尔档案馆馆长,德国现象学研究协会主席)

《自身觉知与他异性》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论述平实,提出的论点极具独创性,令人信服,不仅现象学家,任何对自我意识感兴趣的哲学家都应该关注……在现象学领域,根本没有其他著作能够如此详细、如此系统、如此富有启发性地探讨自身觉知(self- awareness)问题。
——史蒂文·克劳尔(Steven Crowell,莱斯大学哲学教授,Normativity and Phenomenology in Husserl and Heidegger的作者)

这本书在现象学细节方面意义重大,它展示了现象学是如何贡献出重要见解的,而这些见解在对人类经验/体验的分析的和科学的论述中很容易被忽视。
——肖恩·加拉格尔( Shaun Gallagher,当代哲学家,《现象学的心灵》的作者之一)

对主体性(subjectivity)和自身意识(self- consciousness)进行了雄心勃勃的原创性讨论……通俗易懂、严谨、引人入胜。
——罗伯特·皮尔斯(Robert Piercey, The Uses of the Past From Heidegger to Rorty 的作者)  

1999年首次出版的《自身觉知与他异性》已成为一部经典著作,也是对胡塞尔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书……对于任何对现象学和自身意识问题及对意向性和心灵哲学的影响感兴趣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本宝贵的资料。
——耶格(A. Jaeger, 本笃学院, CHOICE)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丹•扎哈维(Dan Zahavi),享誉英美和欧洲的现象学家,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终身哲学教授,主体性研究中心主任,是当下最为活跃、最为前沿的现象学家。主要著作包括《现象学的心灵》《自身觉知与他异性》《自我与他人》《现象学入门》《胡塞尔的遗产》《胡塞尔现象学》《主体性与自身性》《胡塞尔与超越论交互主体间性》等。
赵猛,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主体性研究中心联合培养博士(师从扎哈维)。主要研究领域为现象学、心灵哲学与近代西方哲学。已在《哲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3项。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自身觉知与他异性》是享誉英美和欧洲的现象学家扎哈维的“少作”,是扎哈维最富洞见、最有思想灵感的作品之一,初版于1999年,2020年出版了最新修订版,中译本由扎哈维的学生赵猛依据最新版译出。
《自身觉知与他异性》作为一本严谨和原创性的哲学著作,作者有力地论证了,现象学能够为关于自身意识的讨论做出关键的贡献。通过与分析哲学(安斯科姆、约翰·佩里、舒梅克、卡斯塔涅达、罗森塔尔)和当代德国哲学(亨里希、弗兰克、图根哈特)的辩论,扎哈维系统地讨论了与自身觉知问题相关的现象学洞见,包括对自身的时间性、意向性、自反性、身体性和社会性的分析,全面重构了胡塞尔的前反思自身觉知理论,进而论证了现象学传统在自我意识问题上的贡献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最新版对这本深获学界嘉奖著作进行了更新和修订。此外,还增加了一篇序言,在序言中,作者回顾了近二十年围绕自身意识问题展开的争论,并评估了该书与作者的其他著述的关系。

显示全部目 录

致谢
修订版序言
导论
第一部分 初步思考
第一章 “我”
第一节 “我”的指称方式
第二节 “我”的指称对象
第二章 反思的自身觉知与前反思自身觉知
第一节 自身觉知的反思理论
第二节 主体性与索引性
第三节 布伦塔诺论内意识
第四节 海德堡学派的立场
第五节 自身觉知现象的内在复杂性
第三章 本质性的问题
第一节 图根德哈特的批评
第二部分 主体性的自身显示
第四章 初步区分
第一节 存在论的一元主义
第二节 萨特与胡塞尔哲学中的前反思自身觉知
第三节 边缘意识
第五章 自身觉知的时间性
第一节 时间对象的构成
第二节 意识流的自身显示
第三节 时间性的不同形式
第四节 德里达论滞留
第五节 亨利论感受性
第六章 身体
第一节 知觉的身体
第二节 身体的自身显示
第三节 身体的自身对象化
第七章 自身触发与他异触发
第一节 亨利论纯粹内在性
第二节 胡塞尔论自身觉知与触发
第三节 萨特论意识的空虚性
第四节 德里达论折返之中的裂隙
第五节 自身显示的分化架构
第八章 自我中心性的不同层次
第一节 萨特论非自我论的意识
第二节 第一人称给予的自我中心性
第三节 自我作为集中注意的原则
第四节 自我对意识活动的超越性
第五节 时间性与人格解体
第九章 个人、身体与他人
第一节 俗世的自身觉知
第二节 他人的异化凝视
第三节 个体化与交互主体性
第四节 身体的外在性
第五节 婴儿的自身觉知
第十章 自身显示与自身理解
第一节 纯粹的与不纯粹的反思
第二节 反思与自身他异化
第三节 主体性的不可见性
第十一章 结论
附录 自身觉知与无意识
一、弗洛伊德
二、现象学与无意识
三、自身呈亮与自身透明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