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科学家眼中的青藏高原生态保护 平装

分享到:

定价:¥88.00

  • 主编:  
  • 出版时间:2023年05月本印时间:2023年05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169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1980-8
  • 读者对象:自然爱好者,中小学生及相关科研人员
  • 主题词: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通过科学家的视角,了解青藏高原生态保护背后的故事。

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工作。这本书汇总了他们其中一部分工作,从他们的视角,呈现给读者一本关于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科普佳作。
 

显示全部序言

作者引言
青藏高原,被誉为“中华水塔”“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对于从未到过这里的人来说,这些神奇的名字很容易勾起他们关于这片土地的各种遐想,以及高海拔、缺氧、寒冷等第一印象。但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态地理单元,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万物生灵来说,这是一片充满生机、充盈着生命律动的家园乐土。
在这片土地上,建设有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之一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分布着广袤的草原,拥有陆地植物分布海拔的极限——高山冰缘带,生长着许多独特的动植物。这些动植物与它们所生存所依赖的草地、湖泊、河流等共同构成了青藏高原特殊的高寒生态系统,并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被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地体系精心保护起来。
本书的作者都是长期从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他们将长期积累的大量科研素材凝练升华,挑选出其中最有趣、最重要的部分编著成册,最终形成一部极具科普性、学术性和趣味性的读物。本书以轻松的语气、幽默诙谐的笔调,将青藏高原上动物、植物和生态环境的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讲述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前世今生,探讨了高寒草地“生病”的原因与“治病”的方法,介绍了青藏高原上的高山冰缘带,生活在高原上的动植物的独特生存方式,以及高原生物资源的宝库——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等等。
书中的每篇文章都是作者长期科学研究的积累,旨在向读者展示一幅既生动活泼,又具有科学理性的青藏高原生态画卷,传播科普知识。希望本书能为广大关心和想要了解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农牧民群众及相关专业高校师生、中小学生等读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以期增强读者朋友对青藏高原的了解,激发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热情。
是为序。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华坤,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草学会理事、中国草学会草地生态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草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理事、科技部2017年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科院特聘研究员(2016至今),中国科学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第四批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培养领军人才,青海省“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从事草地生态系统研究工作。
陈晓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动物分类、动植物标本采集及标本制作等工作。参加科技部“动物标本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项目,负责“脊椎动物标本的标准化整理与数字化表达”专题。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李来兴,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青藏高原鸟类学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对该地区鸟类在系统与进化、生态与行为等方面有丰厚积累。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有着“第三极”之称,这里有着独特的生态系统,也孕育了许多有特点的动植物。但由于气候严峻,这里的生物多样性总体比较低,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多年以来,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开展了多个方面的生态保护及研究工作。
在这本书中,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及科研人员开展的生态保护工作,内容涉及国家公园的发展、草地生态系统病虫害防治、高山冰缘带植物多样性、獐牙菜、荒漠植物锁阳、青藏高原特有鱼类、鸟类、鼠类、大型兽类以及标本采集等多个方面,从科学家研究的角度,向读者介绍他们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青藏高原以及生态保护背后的故事。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章 国家公园Q&A
一、 公园的概念和分类
二、 城市公园
三、 自然保护地之自然公园
四、 自然保护地之主体——国家公园
五、 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
第二章 草地生病了怎么治?
一、 什么是高寒草甸
二、 草地生病的表现形式
三、 草地退化原因有哪些
四、 怎样恢复退化的草地
第三章 青藏高原高山冰缘带植物多样性与生存之道
一、 青藏高原高山冰缘带植物多样性
二、 高山冰缘带植物生存智慧
第四章 世界屋脊花园里的獐牙菜
一、认识獐牙菜
二、蜜腺长在花瓣上
三、獐牙菜与文化
四、獐牙菜与气候变化
五、獐牙菜属的分类学研究
第五章 神奇的寄生植物锁阳
一、锁阳的生物学特征
二、 锁阳的寄生特性
三、 锁阳对于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四、 锁阳资源的利用
第六章 青藏高原的鱼类
一、 水下精灵,高原鱼类
二、 神秘嘉宾,缤纷登场
三、 以天之语,解物之道
四、 濒危灭绝,绝境逢生
第七章 青藏高原的草地卫士——大鵟
一、大鵟的生活史
二、 大鵟的栖息地利用特点
三、 大鵟的食性
四、 大鵟的捕食策略
五、 大鵟繁殖栖息地的隔年使用原因分析
六、 大鵟受到的主要威胁
七、 大鵟受到的主要威胁
第八章 青藏高原的“鼠类”
一、 高原鼠兔是鼠,还是兔?
二、 高原鼢鼠——地下挖掘机
三、 人类与鼠类的爱恨情仇
第九章 三江源的大型兽类
一、食草动物
二、食肉动物
三、同域分布的其他兽类
第十章 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生物王国
一、砥砺奋进的发展过程
二、珍贵稀有的标本资源
三、生物标本的永久记忆
四、科学研究的坚固基石
五、科学精神的现实体现
六、科普宣传的前沿阵地
七、开拓创新的发展机遇
八、艰苦又充实的标本采集工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高山冰缘带植物生存智慧
与低纬度、低海拔地区植物相比,高山冰缘带植物面临的胁迫因子更多,胁迫强度更大。在海拔高、气温低、紫外线强、风力大、土壤贫、传粉少等不利条件下,冰缘带植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与流石滩极端环境高度适应的形态、生理和繁殖特征:植株低矮、花色艳丽、形体娇小、垫状、肉质、多毛、发达根茎及肉质根、种子少而多等,演化出多种适应极端环境的“智慧”模式,如:棉毛植物、温室植物、垫状植物、垂头植物、伪装植物等。
1. 植物也有“羽绒服”——棉毛植物
在高山地区,海拔每升高100 米,气温就会下降0.5 摄氏度到1 摄氏度,因此当平原地区夏季面临35 摄氏度的高温时,海拔4000 米处的冰缘带最高气温仅10 摄氏度左右,在夜间甚至会降至0 摄氏度以下。冰缘带较低的气温及剧烈的昼夜温度变化,使植物通常在一天中要经历类似从夏季到冬季的温度波动,诸如冰雹、霜冻等天气使植物时常在暖季仍遭受寒冷的胁迫。因此,为适应冰缘带严酷的气候特点,植物不仅要具有在低热量条件下生长的特性,还要具备抵御冻害的特点。
在冰霜凛冽的流石滩稀疏植被中,“雪兔子”因拥有自己的“羽绒服”,得以傲立风雪。它们的茎、叶和花序都长满了白色长绒毛,加之植株矮小粗壮,远远望去犹如毛茸茸的“大白兔”,因而得名雪兔子。雪兔子实为菊科风毛菊属(Saussurea)雪兔子亚属植物的统称,该亚属共有26 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高海拔流石滩稀疏植被中,花期为每年的7 月到9 月。代表种有水母雪兔子(S. medusa)、绵头雪兔子(S. laniceps)、羽裂雪兔子(S. leucoma)、黑毛雪兔子(S. inversa)、鼠曲雪兔子(S. gnaphalodes)等。其中,鼠曲雪兔子是目前记录到的分布海拔最高的有性繁殖植物物种,在珠峰地区其分布上限达海拔6300 米。
它们的一身绒毛正是它们得以在高山冰缘带安身立命的资本。蓬松的绒毛一方面降低了植物体表的空气流动,减少了自身温度的损失,同时绒毛内部空间充满空气,对热量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使得植株无论在太阳辐射强烈的白天,还是温度急剧下降的夜晚,都能保持自身小环境温度的相对稳定。避免瞬间强辐射或极端低温对植物繁殖器官的损害,有助于植物应对高海拔地区风云变幻的极端天气。另一方面,绒毛的聚热作用能够提升花序温度,加速繁殖器官的成熟,尽可能利用短暂生长季中的热能,保证种子发育良好。此外,白色的绒毛还能反射、阻挡部分太阳紫外线,降低紫外线直射对植物繁殖器官的伤害,在雨雪天也能够减缓雨滴、冰雹等对花粉的冲刷和破坏,在一定时间内保证花粉的数量和质量,提高自身繁殖力。
正由于有了这一身“多功能”的绒毛棉衣,雪兔子才得以倔强地生长于高山冰缘带恶劣的流石滩石隙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