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马长寿内陆欧亚学文存(全三集) 平装欧亚备要

分享到:

定价:¥398.00

  • 著者:189046,3190,184422 
  • 出版时间:2025年01月本印时间:2025年01月
  • 版次:1印次:1
  • 开本:16册数:3
  • ISBN:978-7-100-22494-9
  • 读者对象:民族史研究者和爱好者
  • 主题词:中国历史古代史文集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史学名宿马长寿先生的经典著作选集,在多领域具有奠基意义。

本书是中国著名民族学家、历史学家马长寿先生的论著集,分上、中、下三集。上集是北方民族史专著,收入《北狄与匈奴》《乌桓与鲜卑》《突厥人与突厥汗国》三部专著。中集是西部民族史专著,收入《氐与羌》《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南诏国内的部族组成和奴隶制度》《彝族古代史》四部专著。下集是内陆欧亚学论集,共收录论文14篇及译文1篇,并附《马长寿主要论著目录》。每集文末均附有名词索引。


 

显示全部前言

整理者前言
中国著名的民族学家、历史学家马长寿先生,字松龄,一作松舲,1907年1月生于山西昔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靠自己聪慧的天资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本村读完小学后,考入太原进山中学。1929年又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留校三年,然后进入当时的中央博物院任助理研究员。1942年后,他先后在东北大学、金陵大学、东南大学、华西大学任教授,从事民族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49年后,他先后在金陵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任教授,开始由民族学转向民族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55年,又调至西安西北大学历史系,任考古教研室和西北民族史研究室主任,先后出版民族史专著多部。1971年5月,不幸在南京病逝。他的一生,是勤勤恳恳从事教育事业的一生,是孜孜不倦从事学术研究、著书立说的一生。
先生的学术生涯,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1949年前,他在中央博物院和各大学任教期间,主要从事社会学、民族学的研究,以其在大学和实践中学习到近现代西方的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等方面的知识,坚持走民族实地调查与文献相结合的路子;不畏艰难困苦,先后深入我国西南彝族、藏族(嘉戎)、羌族等聚居区,进行民族调查,收集了大批珍贵民族文献和文物。在此基础上,他先后发表了一批厚重的优秀论文,主要有:《中国西南民族分类》、《中国古代花甲生藏之起源与再现》(均载《民族学研究集刊》第1期),《四川古代“僚”族问题》、《四川古代民族历史考证》《四川古代民族历史考证(下篇)》(分别载《青年中国季刊》第2卷第1期、第1卷第4期、第2卷第2期),《缽教源流》(《民族学集刊》第3辑),《嘉戎民族社会史》(《民族学研究集刊》第4辑),《康藏民族之分类体质种属及其社会组织》、《凉山罗夷的族谱》(均载《民族学研究集刊》第5期)等。
这些论文,是先生应用近代民族学、人类学的科学方法,进行民族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而成的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价值,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如《缽教源流》一文,是先生到嘉戎藏区调查时,由当地苯(缽、钵)教(即藏族本教)僧人口译钵教(本教)藏文经典,以现代民族学的观点和方法进行研究,撰写而成。这是国内利用藏文典籍研究藏族原始宗教—苯教的一篇重要论文,至今仍广为学者所引用。《凉山罗夷族谱》一文,是以先生亲自调查的材料为基础,论证了凉山彝族(罗夷)谱系之渊源,从社会发展、经济、风习等方面,说明彝族黑夷(即奴隶主)“为甄别黑姓与贱族(白夷,即奴隶)之分,于是产生了系谱制度”。文中还记录和分析了凉山黑夷孤纥和曲聂二大族谱等。先生曾两次深入四川大小凉山彝族地区调查,收集族谱30多个,结合收集、调查所得的各种资料,撰成数十万言的《凉山罗夷考察报告》。此稿系用工整的蝇头小楷书成,上附许多至今已无法见到的珍贵照片。
1949年后,先生的学术生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52年后,在复旦大学任教期间,先生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和方法,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先生从民族学转向了民族史的研究领域。为了教学,先生首先撰写了一部《中国兄弟民族史讲义》(打印稿),作为全国高等学校的交流教材。不久,还撰写了一篇题为《论匈奴部落国家的奴隶制》的论文,发表在《历史研究》1954年第5期上。这是先生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指导,研究古代匈奴社会性质的第一篇论文,也是先生第一次用唯物史观理论研究中国民族史的开创之作。
从20世纪50年代起至60年代初,先生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仍然坚持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多次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四川凉山彝族地区、陕甘回民聚居地区),勤奋著述,在中国民族史研究领域内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出版了《突厥人和突厥汗国》、《南诏国内的部族组成和奴隶制度》、《北狄与匈奴》、《乌桓与鲜卑》四部专著,以及《论匈奴部落国家的奴隶制》、《论突厥人和突厥汗国的社会变革》(上、下)、《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纪录序言—兼论陕西回民运动的性质》、《十年来中国少数民族研究工作的成就》等论文。此外,先生还有一批书稿,在“文革”之后才先后整理出版,计有《氐与羌》、《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彝族古代史》、《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以及《凉山罗彝考察报告》(整理本,李绍明、周伟洲等整理,巴蜀书社2006年版)、《凉山美姑九口乡社会历史调查》(主编,李绍明整理,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凉山罗夷考察报告》(影印本,周伟洲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9年版)。
马长寿先生原本有一个十分宏伟的计划,即撰写十余部书,将中国古代主要的少数民族历史,按时代先后一本一本地写出来。他生前已完成了古代的北狄、匈奴、乌桓、鲜卑、氐、羌和突厥、南诏的历史论著。在他逝世前,正着手准备撰写《藏族史》,已整理笺证了敦煌发现的吐蕃历史文书(用王静如先生译稿),并收集了大量的资料。然而,可恶的肺癌过早地夺走了先生的生命,这是中国学界的巨大损失。
从马长寿先生整个学术活动看,先生研究的领域十分广阔又很深入;在许多方面揭开了中国民族史研究新的一页。先生不仅在民族调查的基础上,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风俗等民族学方面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开创性的观点,而且对中国西北和北方民族,如匈奴、乌桓、鲜卑、氐、羌、突厥等的历史做了开创性的研究,取得了当时所能获得的最高成就。匈奴学、鲜卑学、突厥学、藏学等,如今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专门学科,凡是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都要参考他的有关论著。东北的学者曾提出,鲜卑学研究的第二个里程碑,就是以先生的《乌桓与鲜卑》一书为标志的(干志耿、孙秀仁:《关于鲜卑早期历史及其考古遗存的几个问题》,《民族研究》1982年第1期)。著名匈奴史专家林幹教授称《北狄与匈奴》一书,“是解放后第一本具体而微的匈奴史专著,因而此书的出版,为我国史学工作者运用马列主义从事匈奴史研究及撰写匈奴史专著,提供了一个先例”(林幹:《匈奴通史》前言,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其次,马长寿先生的民族研究,是以其独有的学业和努力,融中国史学优良传统和近现代西方社会科学精华为一体,发展成独具一格、自成体系的一个学派。先生的论著无论文字风格,或推理考证,都是中国民族化的。文字简洁,有时带有少量文言成分,流畅生动;考证精当,重视资料的可靠性,继承了清代考据学的优秀传统。然而,先生的论著却没有烦琐的考证,无就事论事、艰涩难读之弊,而是引进了西方近现代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考古学等科学理论和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唯物史观,与传统中国史学方法相结合,充实和发展了传统的中国民族史研究。因此,这一结合使先生的论著具有了很高的学术水平和时代特征,是中国传统史学和当代最新社会科学精华相结合的典范。
以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指导,以翔实可靠的史实为基础,史论结合,是马长寿先生民族史论著的又一特色。先生论著既有丰富的史实,又有对这些史实的辨析、考证,并力求扎实、严谨、可靠,哪怕是一个重要的年代或一个古地名,也要弄清楚。同时,又不停留在这一步,像传统的考据学一样,仅辨明、考证一些史实,解决历史上一些疑难的史实问题;而是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指导,对已辨明的史实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一些科学的结论来。如先生对匈奴、突厥、南诏社会性质的研究;从对乌桓、鲜卑史的研究,得出古代民族融合的规律;从碑铭研究古代关中民族的分布和融合等。
注重实地民族调查,是先生民族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这也许与先生个人的学业和早期从事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有关。就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他已转向民族史研究后,仍然十分重视民族实地调查,如1957—1958年对清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的调查,参加国家组织的凉山彝族的调查等。
现今商务印书馆将马先生大部分论著集为《马长寿内陆欧亚学文存》(简称《文存》),列入《欧亚备要》丛书内。《文存》共分为上、中、下三集:上集收录马先生《北狄与匈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乌桓与鲜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突厥人和突厥汗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共三部著作;中集收录马先生《氐与羌》(周伟洲整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中华书局1985年版)、《南诏国内的部族组成和奴隶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彝族古代史》(李绍明整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共四部著作;下集则是《马长寿内陆欧亚学论集》(周伟洲编,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除上述《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调查记录》(主编)、《凉山罗彝考察报告》、《凉山美姑九口乡社会历史调查》(主编)三部著作外,马先生的论著基本收入《文存》之中。
最后,感谢《欧亚备要》主编余太山先生的推荐和商务印书馆的大力支持,感谢陕西师范大学的支持和资助,感谢吴正浩博士在整理和校对方面所做的工作,才使我的恩师马长寿先生的大部分论著得以出版!
周伟洲
2020年8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马长寿(1907—1971),字松龄,山西昔阳人。中国著名民族学家、历史学家。1929年进入南京中央大学社会学系。1933—1936年,任中央大学助教,从事中国民族学、社会学研究。1936年起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工作,多次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族田野调查和研究。1942年起先后任四川三台东北大学、四川大学、金陵大学教授。1950年任浙江大学教授。1952年任复旦大学教授。1955年任西北大学教授、西北民族史研究室主任。主要著作有《凉山罗夷考察报告》《突厥人和突厥汗国》《北狄与匈奴》《乌桓与鲜卑》《氐与羌》《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彝族古代史》等。
周伟洲(1940— ),广东开平人。师从著名民族学家、历史学家马长寿教授。1965年研究生毕业后,先后在陕西省博物馆、西北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任职。现为陕西师范大学荣誉教授,西北大学中华民族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以及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首届社科名家称号。兼任中国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学部委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顾问、名誉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顾问,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顾问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著名民族学家、历史学家马长寿先生的论著集,分上、中、下三集。上集是北方民族史专著,收入《北狄与匈奴》《乌桓与鲜卑》《突厥人与突厥汗国》三部专著。中集是西部民族史专著,收入《氐与羌》《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南诏国内的部族组成和奴隶制度》《彝族古代史》四部专著。下集是内陆欧亚学论集,共收录论文14篇及译文1篇,并附《马长寿主要论著目录》。每集文末均附有名词索引。

 

丛书简介:
所谓“欧亚”指内陆欧亚(Central Eurasia)。这是一个地理范畴,大致包括东北亚、北亚、中亚和东中欧。这一广袤地区的中央是一片大草原。在古代,由于游牧部族的活动,内陆欧亚各部(包括其周边)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有了密切的联系。因此,内陆欧亚常常被研究者视作一个整体。
由于内陆欧亚研究难度大,早期的研究者要克服的障碍往往多于其他学科。本套丛书选择若干较优秀、尤急需者,请作者修订重印。这些原来分属各传统领域的著作(专著、资料、译作等)在“欧亚”的名义下汇聚在一起,有利于读者和研究者视野的开拓。

显示全部目 录

上集 北方民族史专著
北狄与匈奴
乌桓与鲜卑
突厥人和突厥汗国
中集 西部民族史专著
氐与羌
碑銘所見前秦至隋初的關中部族(繁体)
南诏国内的部族组成和奴隶制度
彝族古代史
下集 内陆欧亚学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