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现代流通体系中的通道费研究 平装

分享到:

定价:¥88.00

  • 著者:186957,186958,186959 
  • 出版时间:2023年06月本印时间:2023年06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72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1942-6
  • 读者对象:对产业组织和商业经济感兴趣的读者
  • 主题词:购销渠道研究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全面梳理国际学术界有关通道费的理论模型,构建统一的模型分析框架

在商品流通实践中,通道费普遍存在。流通企业尤其是大型零售商收取通道费,引起了此起彼伏的零供冲突,而理论界构建的一系列模型,得出的结论却并未达成一致。这就给制定相应的规制政策造成了一定的困惑。因此,系统深入地研究通道费理论模型,进行融合创新,形成相对一致的分析框架,有助于更全面的认识通道费本质及其经济影响,为后续政策选择提供理论基础与重要参考。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李陈华,南京审计大学期刊社社长、教授、博导,民盟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浦口区政协副主席。在《经济研究》《中国软科学》《财贸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科学》《经济管理》等刊物发表论文/译文80余篇。著有《外资商业竞争与中国流通产业安全研究》《流通企业规模效率研究》,译有《中国道路•超越资本主义与帝制传统》《经济社会的起源》《自我耗竭式演进》。
庄尚文,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导,主要研究流通理论与市场经济改革、审计监督与宏观经济治理,在《财贸经济》《审计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译有《立法监督与预算: 基于全球视角》。
梁佳,南京审计大学澄园书院副院长,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导,主要研究零售与流通经济。兼任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互联网+”条件下城乡流通一体化模式创新研究》 《数字技术推动下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现代流通体系中的通道费研究》一书主要探讨流通渠道中的通道费现象,集中于回答以下几个理论及实践问题:零售商收取通道费的动因是什么?收取通道费的形式有哪些?收取通道费对生产商、零售商、消费者有何经济影响?如何对零售商收取的通道费进行规制?国内外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产业组织理论框架下去探讨,从市场势力、信号传递/筛选、货架稀缺、产品质量、促销补偿、风险规避、双边市场等多个角度构建了一系列模型,得出的结论却并未达成一致,给规制政策制定造成了一定的困惑。本书系统深入地研究通道费理论模型,进行融合创新,形成相对一致的分析框架,并结合国内外政策实践中的通道费规制比较分析,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通道费本质及其经济影响,为后续政策选择提供理论基础与重要参考。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相关文献回顾
第三章  通道费的实践兴起与理论构架
第四章  需求不确定性、议价权力与通道费
第五章  货架稀缺性、货架业绩与通道费
第六章  货架业绩补偿与通道费
第七章  电商情境下的通道费问题
第八章  通道费的经济本质:进一步的解释
第九章  通道费的政策讨论
第十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品的实现成为一种社会过程,是一个宏观问题,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商品流通代替计划体制下的产品调拨,商品价值实现主要体现为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否卖出去,商品在流通中能否实现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各自利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方面所出现的问题都会表现在流通领域,流通领域的问题反过来又影响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其中,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流通实现的基础性要素。公平竞争使得价格机制能够充分地调节资源配置,促进优胜劣汰和经济发展。
回顾过往,为了维护公平竞争,在法律层面,1993年出台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规定了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表现形式,用于调整竞争关系;2008年出台的《反垄断法》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立法通过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促进了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工商竞争是市场诸多竞争关系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反垄断法》规制市场主体的垄断行为涉及到横向竞争和纵向竞争关系,主要包括三种: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经营者集中。尽管如此,我国现有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中对于纵向竞争中渠道主体滥用优势地位的规定并不明确,尤其是对通道费的规制,因此,目前对通道费还无法完全从竞争法的角度来判定其是否违法。
为了更好地推进改革,就必须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更好滴维护公平竞争,优化流通渠道设计,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降低流通总成本,增加消费者总价值。流通政策的优化关键是要促进工商之间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构建,协调渠道利益关系,维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从而畅通国民经济大循环,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