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鸟的大脑——鸟类智商的探秘之旅 精装

分享到:

定价:¥98.00

  • 著者:183663 译者:
  •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本印时间:2020年10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191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18851-7
  • 读者对象:动物爱好者,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
  • 主题词:鸟类智商普及读物
  • 人气:279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由专业人士编著;
内附大量研究成果的图像化解读;
极富科学性又通俗易懂;
探究鸟类为何可以被称为“披着羽毛的类人猿”。

一部有鸟类认知研究专家撰写的专门讲述鸟类智商的科普佳作;
图文并茂的展示让你更好地理解鸟类智商以及背后的研究过程;
精巧的篇幅设计,两页便是一到两个知识点,可以碎片化阅读;
精美的流程图及示意图,简单明了的呈现不同智力测验的操作,读者在家就可以完成大部分实验,对家中宠物完成一场智力测试。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内森•埃默里(Nathan Emery)是伦敦大学皇后玛丽学院认知生物学领域的高级研究员,曾出版过两部书籍,发表过80多篇研究论文,其中不少论文发表在Science, Nature, PNAS,Current Biology等著名学术期刊上。同时,他还是《动物认知》(Animal Cognition)和《比较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Comparative Psychology)编委。
译者简介:
刘思巧,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医学专业,鸟类爱好者。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性的介绍了鸟类智商及认知方面最新的科研成果,全书分为7个章节,分别为:鸟类智力的演化、鸟类的空间记忆能力、信息传递、区分敌我、使用工具、自我意识以及未来演化潜力。每章节又分为多个小节,以科学研究案例及图片来阐述相关的研究结论。
本书是目前为止最为系统地介绍鸟类智商及认知方面的图书,诸如鸟类如何重新找到自己很久之前藏的食物,藏的食物是否已经腐败,如何读懂同伴或其他动物的目光,学舌的鹦鹉到底明不明白自己所说的话,如何在众多的同类中区分朋友和敌人,如何决出地位等级的高低,哪些鸟类会制作并使用工具,能否理解不同工具的用途,是否能够根据自己的经历推断同类的想法,是否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为未来做好计划,乌鸦是否真得像语言里说的那样聪明,等等。在本书中,作者用通俗浅显的文字以及精美的插图,将这些故事背后的科学娓娓道来,读者不光能读到“是什么”的知识,还能了解背后的科研逻辑,甚至还可以根据书中提到的方法对自己家的宠物鸟以及其他动物开展一些简单的智力测验。

 

相关推荐:
这是一本光彩夺目的对认知科学、动物行为学和激烈争论的总结性书籍,埃默里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我们诠释了鸟类为何可以被称为“长着羽毛的猿”。
—— 《自然》(Nature)
 

显示全部目 录

读者对象:动物爱好者,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
宣传语:
由专业人士编著;
内附大量研究成果的图像化解读;
极富科学性又通俗易懂;
探究鸟类为何可以被称为“披着羽毛的类人猿”。
相关推荐:
这是一本光彩夺目的对认知科学、动物行为学和激烈争论的总结性书籍,埃默里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我们诠释了鸟类为何可以被称为“长着羽毛的猿”。
—— 《自然》(Nature)
编辑推荐:
一部有鸟类认知研究专家撰写的专门讲述鸟类智商的科普佳作;
图文并茂的展示让你更好地理解鸟类智商以及背后的研究过程;
精巧的篇幅设计,两页便是一到两个知识点,可以碎片化阅读;
精美的流程图及示意图,简单明了的呈现不同智力测验的操作,读者在家就可以完成大部分实验,对家中宠物完成一场智力测试。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性的介绍了鸟类智商及认知方面最新的科研成果,全书分为7个章节,分别为:鸟类智力的演化、鸟类的空间记忆能力、信息传递、区分敌我、使用工具、自我意识以及未来演化潜力。每章节又分为多个小节,以科学研究案例及图片来阐述相关的研究结论。
本书是目前为止最为系统地介绍鸟类智商及认知方面的图书,诸如鸟类如何重新找到自己很久之前藏的食物,藏的食物是否已经腐败,如何读懂同伴或其他动物的目光,学舌的鹦鹉到底明不明白自己所说的话,如何在众多的同类中区分朋友和敌人,如何决出地位等级的高低,哪些鸟类会制作并使用工具,能否理解不同工具的用途,是否能够根据自己的经历推断同类的想法,是否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为未来做好计划,乌鸦是否真得像语言里说的那样聪明,等等。在本书中,作者用通俗浅显的文字以及精美的插图,将这些故事背后的科学娓娓道来,读者不光能读到“是什么”的知识,还能了解背后的科研逻辑,甚至还可以根据书中提到的方法对自己家的宠物鸟以及其他动物开展一些简单的智力测验。

作者简介:
内森•埃默里(Nathan Emery)是伦敦大学皇后玛丽学院认知生物学领域的高级研究员,曾出版过两部书籍,发表过80多篇研究论文,其中不少论文发表在Science, Nature, PNAS,Current Biology等著名学术期刊上。同时,他还是《动物认知》(Animal Cognition)和《比较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Comparative Psychology)编委。
译者简介:
刘思巧,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医学专业,鸟类爱好者。
目 录
序 // 8
前言 // 10
第1章  从“鸟脑袋”到“身披羽毛的类人猿”// 16
第2章  我把虫子藏哪儿了? // 40
第3章  信息的传递 // 64
第4章  有羽毛的朋友和敌人们 // 88
第5章  正确使用工具 // 112
第6章  知己知彼 // 136
第7章  “鸟脑”不再是愚蠢的代名词 // 160
附录 // 184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书 摘 1

一直以来,我们通常认为鸟类的认知能力并不太好,甚至用“鸟脑袋”(“birdbrain”)这个词来形容愚蠢。但是,当我们把鸟类描述成笨蛋的时候,我们真的正确吗?鸟类是适应力极强的动物,遍布在世界上各种类型的生境中,从严寒的南极到终年炎热的沙漠,都能发现它们的身影。鸟类同样是个人丁兴旺的大家族,现如今我们已经发现了10,000多种鸟类。其中一些种群旺盛的鸟种有数百万个个体,它们在地球上占据了大片的栖息地,还常常光临人类的居住地。
那么鸟类的智力究竟如何?我们是否能说地位低下的家鸡是聪明的呢?这取决于我们对智力的定义,这正是我们在下一节要讨论的问题。如果我们采用智力的日常定义(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就会根据鸟类在人类文明历史中发挥的作用,自然而然地把它们分成笨蛋和天才两组。但这种划分方式正确吗?
尽管鸽子没有表现出鸟中爱因斯坦的智慧,但是它们的一些能力却能敏锐地适应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尤其是觅食的挑战。鸽子的主要食物是谷物,它们善于在和谷物外观相似的地面上找寻并区分出谷物。当你下次去公园时,不妨仔细地观察鸽子觅食的过程。找寻谷物的过程不但要求鸽子的脑海中要有谷物的外观图像,而且还要求鸽子能够把这种图像同其他略微不同的图像区分开来,如地板的纹理。我们已经通过实验证实鸽子能够区分各种不同的视觉刺激,这一能力和它们的觅食能力息息相关。但是具有这种能力就能说明鸽子聪明吗?快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灵活的学习能力,和智力紧密相关。然而,鸽子出色的分辨能力,并不等同于快速或灵活的学习能力。鸽子通常需要上百次试验才能学会新技能,因此鸽子也许不是我们寻找聪明鸟类的最佳对象。在鸟类智力研究领域,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出人意料的是,在10,000多种鸟类中,只有少数的种类接受过智力测验,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两个类群分别是鸦科鸟类和鹦鹉类。
一直以来,鸦科鸟类都被认为非常聪明。它们出现在许多的神话传说里,在美洲土著的神话里,有渡鸦(Corvus corax)创造天地万物的说法。在北欧之神奥丁的肩膀上,站着两只名叫“Hugin”(源自古挪威语,意为“思想”)和“Munin”(源自古挪威语,意为“记忆”)的渡鸦,为他带来全世界的消息。在英国,有传说认为一旦渡鸦飞离了伦敦塔,不列颠王国就会陷入混乱民不聊生(但最新的研究表明,渡鸦来到英国的时间不会早于维多利亚时代)。在好莱坞电影中,乌鸦常常作为死亡、疾病、巫术和恐怖的象征出现在恐怖悬疑电影中,其中最经典的例子便是希区柯克的电影《群鸟》(The Birds)。
而鹦鹉又是另外一种情况,它们并不出现在各地的神话传说中,它们的名声来源于学人说话的能力。鹦鹉一开始是因为美丽的羽毛而被欧洲贵族喜爱,但不久之后它们展现出了学人说话的能力,因此一时名声大噪。总而言之,从科学角度来看,鸟类非常有趣,因为它们的大脑和哺乳动物的大脑采取了不同的进化路径,同时,在很多情况下,在面临同一个问题时,鸟类会采取和哺乳动物相似的解决方案。


书 摘 2
追随他人的目光
眼睛不但可以告诉我们其他人是否看向我们,或是猜测其他人对我们的意图,而且因为其他人也可以看向东西,我们可以借助这一点来了解世界里的物体和事情。
你在看什么?
个体看向某个物体通常是因为这个物体非常有趣,或是其想与这一物体进行交流。我专注地看着奶油蛋糕可能是因为我爱吃奶油蛋糕,或是我准备拿起这块蛋糕然后吃掉。同样地,我可能会拒绝掉一些我不感兴趣的东西,例如盘子里的面包碎屑。
对象选择任务
在竞争激烈的社交生活中,根据另一个个体的视线来区分出它所感兴趣的物体的能力叫做视线追随。可能让人吃惊的是,这是一种大多数动物都不具备的能力。要想判断一个个体是否能够根据其他个体的目光方向来判断出其他个体的意图,最常用的方法是对象选择任务。因为动物除了在双眼紧闭的时候,时时刻刻都在注视着周围的世界,而一个观察者为了从自己的目光中获取信息,就必须将视野中随机出现的物体和真正感兴趣的物体区分开来。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观察者观察某一物体和另一个物体的注视时间长短,来检验其对哪个物体真正感兴趣。我们可以对一个受训者进行训练,使其了解一个不透明盒子里可能装有食物,也就是说即使它看不到盒子里是空的还是装有食物,它都知道这个盒子里可能有食物。然后,受试对象会看到一个人或是一个同类专注地盯着两个盒子中的一个。注视者所提供的线索可能是用手指指向其中一个盒子,或是头部和眼睛朝向这个盒子,或是仅仅眼睛注视这个盒子而头部不动。在这个实验中,只有这个具有提示的盒子才装有食物。当受试者去调查搜索两个盒子时,它会先开启哪一个盒子呢?令人惊讶的是,大多数能够跟随他人视线的动物,包括黑猩猩和渡鸦,选择正确的盒子的概率都和随机选择盒子的结果差不多。而只有在人类家庭中成长的类人猿,以及家养的狗和人工饲养的寒鸦,才正确地选择了受到目光注视的盒子。
只为你的眼睛
只有被人类有意识地社会化或抚养长大(或被人类驯化上千年)的物种才能从眼神中获取他人的意图。也有一些证据表明,其他物种也会使用其他类型的线索,例如朝向某个物体,但这种行为仅仅是手指指向某个物体的简化版。在利用同种动物的线索的研究案例中,很少取得肯定的结果,可能因为动物之间很难做出具体的线索,那些极少数有正面结果的研究用到的动物往往彼此之间具有强有力的社交结合。寒鸦一生都只有一个配偶,所以对于寒鸦而言,它们非常擅长从伴侣的一个简单线索就推测出伴侣的未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