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相关图书

图书搜索:

界本论:通向一种元理论 精装

分享到:

定价:¥268.00

  • 著者:188619 
  • 出版时间:2024年08月本印时间:2024年08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737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4244-8
  • 读者对象:哲学学者及哲学爱好者
  • 主题词:元逻辑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界本论》建构了一个通向知识元理论的思想路径。


本书稿从界的第一范畴出发,发掘整理界对世界的根基原理意义和基准工具价值,以东方与西方融通、哲学与文学共构的界论推演,建构一个通向知识元理论的思想路径,以中国式自主知识体系和话语方式回应世界和知识发展的新要求。“界”在东西方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语义,包括界分、界限、边界、界域、差异、界定、义界、界面、界隔、接界等等,本书是一部集中讨论界的理论专著,首次提出了系统性的界论学说,包括界本宇宙论、存在论、结构论、过程论、价值论、目的论以及界本知识论等内容。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士尔,真名刘洪一,深圳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饶宗颐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央“马工程”重大课题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文化哲学、比较文化、犹太文化、高等教育研究等,出版《犹太文化要义》《走向文化诗学》《圣经叙事研究》《走向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两界书》《文明通鉴丛书》(主编)、The Book  of Twin Worlds等,论文及评介见于《哲学研究》《外国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新华文摘》《文化研究》《民族研究》《世界史》、Israel Magazine、美国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没有界的界分,万物不能走出混沌;没有界的义界,人的认知就无从建立——在有与无、阴与阳、动与静、一与多、同与异、质与量等基本范畴之前,界是真正居前的元范畴。本书从界的第一范畴出发,发掘整理界对世界的根基原理意义和基准工具价值,以东方与西方融通、哲学与文学共构的界论推演,建构一个通向知识元理论的思想路径,以中国式自主知识体系和话语方式回应世界和知识发展的新要求。

显示全部目 录

引言 开端与本原:一个根本之问    1
1.混沌:关于前世界的原始性假定    1
2.开端:从差异与秩序的生成开始    3
3.本原:有形、无形还是其他    7
第一章 界与界本论    10
第一节 界的本义    10
第二节 东西方思想与界    11
1.儒释道与界    11
2.希腊哲学与界    15
3.希伯来 - 基督教与界    17
第三节 世界与意义的开启    21
1.界:范畴中的范畴    21
2.以界为本:从工具到原理    32
第二章 宇宙论:元根律    35
第一节 宇宙论问题    35
1.关于宇宙的假说    35
2.论证的努力    37
第二节 界本宇宙论    42
1.寻求综合世界观    42
2.从秩序开端处出发    47
第三节 元者启始    49
1.中国的一源论    49
2.希腊的本原论    55
3.希伯来一神教的世界创造    59
4.创世起源的秩序原点    64
第四节 根者分枝    69
1. 一与多    69
2.多的含义    72
第五节 元根合一而分    78
1.多分动变统一于整体    78
2.创世中的命名叙事    83
第三章 存在论:界本律    86
第一节 从本原到存在    86
1.本原的歧解    86
2.存在的出场    88
第二节 界本存在论    94
1.存在三要素:是、有、在    94
2.从存在的源头出发    96
第三节 界者为分    98
1.世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    98
2.存在的本质是界分差异    99
3.界述说着“是”    104
第四节 本者为基    110
1.界的生“有”机制    110
2.“有”的层级演化与复多    114
第五节 界本有分而恒    122
1.界态是存在的根本性态    122
2.界态机理与思    129
3.界的生机存在论    131
第四章 结构论:对成律    139
第一节 世界结构观    139
1.世界结构的元素论与模型论    139
2.对结构的理论演化    143
第二节 界本结构论    146
1.结构的本质:界分差异的存在关联    146
2.结构让存在活起来    149
第三节 对者为反    151
1.二成万物成式    151
2.一体双性的结构基原    156
第四节 成者两合    159
1.对反共制原则    160
2.对辅递变原则    162
第五节 对成反合而构    166
1.结构叠变与差异共同体    166
2.结构的生成机理    173
第五章 过程论:化异律    180
第一节 世界过程论    180
1.古典思想中的动变与过程    180
2.过程的本质    186
第二节 界本过程论    189
1.过程与时间    189
2.过程与创造    191
第三节 化者生新    194
1. 过程的动因:界分联合    195
2.过程系统的基本秩序    198
第四节 异者为常    207
1.过程的异变与偶然    208
2. 过程的无常与恒常    214
第五节 化异常新有恒    218
1. 过程的逻辑起点:元启界分    218
2.过程的程序机制:对反叠变    219
3.过程的整体形制:偏斜螺旋    222
第六节 有机过程与德化过程    232
1.过程是有机过程    232
2. 德化作为过程    235
第六章 价值论:优选律    240
第一节 万物皆有价值    240
1.价值的不同价值观    240
2. 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突破    242
第二节 界本价值论    247
1.价值的本质    247
2.价值的逻辑秩序    253
第三节 优者比劣    259
1. 价值演进的内在取向    259
2. 趋利避害原则    267
3. 价值的级序进化    270
第四节 选者竞存    274
1. 价值的界域原则    274
2.价值界枢与价值引力    283
第五节 优选顺道合度    287
1.价值的配置规则    287
2. 价值演进的整体秩序    290
3.价值差与动态平衡    301
第六节 价值世界的人文构建    304
1.从自然价值到人文价值    304
2. 价值的政治学构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转换    307
第七节 价值是生机复合体    319
1. 艺术审美价值问题    319
2.文学:语言元媒介与任意摹仿    326
3.文学的价值机制    337
4.价值共同体的排序原则    344
第七章 目的论:合正律    352
第一节 目的论的提出    352
1.苏格拉底:善的目的论    354
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走向综合    355
第二节 目的论思想的纠缠与分化    362
1.神学传统的目的论    362
2.科学与理性的目的论    367
3.目的论及工具性的质疑    371
4.东方的目的论思域    373
第三节 界本目的论    374
1.目的论的困扰    374
2.界本目的论的基本原则    378
第四节 合者异和    386
1.差异共和与目的共同体    386
2.自然目的系统与人事目的系统    389
3.超自然的目的秩序    396
4.差异共和的级序原则与制放原则    404
5.差异共和:从异和到异合    406
第五节 正者适中    410
1.生成性与中和正度    411
2.动态对称与偶然性、随机性    417
3.世代的调节:传递与创生    421
第六节 合正复归其根    425
1.合正与归根    425
2.善与一的目的论统一    429
3.目的秩序的终极方向与界的原则    436
4.界变转换与人类进阶:终人的到来    445
5.六先论道与六合正一    455
6.界本目的论小结    470
第八章 界本论的意义    474
第一节 界本整一论    478
1.六律整一    481
2.天人整一    486
3.知识整一    504
第二节 根基原理之学    566
1.东西方思想的知识汇通    571
2.界本原理:世界的根基原理    584
第三节 基本认知之学    617
1. 本根性元认知    618
2.界的四界:有界、无界、合界、变界    632
结语 通向存在知识的元理论    670
1.界是存在和知识的生命种子    670
2.界本元理论是思想,不是理论    672
3.东方智慧将承担更多的螺旋负载    674
附录 界:回归本原的叙事——士尔谈书论界    677
参考文献    698
后 记    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