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相关图书

图书搜索:

黄浦江志 平装中国名水志丛书

分享到:

定价:¥398.00

  • 著者:187833 
  • 出版时间:2023年11月本印时间:2023年11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403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3003-2
  • 读者对象:水志研究者、黄浦江水域研究者,以及上海旅行者、爱好者等
  • 主题词:黄浦江地理志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一条黄浦江,半部上海史。

1.多方合作,编撰严谨。本书由上海市水务局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多位领导、专家主持成立编纂委员会,由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通力合作,严格把关。
2.内容翔实,层次分明。本书全面介绍了黄浦江流域的历史、地理、经济和文化等方方面面,既是一部优秀的地方志书,也可以作为一本上海游览的指南。
3.图文并茂,制作精美。全书除了文字记载,还有摄影师拍摄的大量精美照片,既有可读性也有观赏性。此外,本书附有光盘、书签等。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黄浦江志》编纂委员会是由上海市水务局针对中国名水志丛书《黄浦江志》编纂工作需要而发文成立的工作机构,主要目的统筹各方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共同解决和推进编志过程中的系列问题。主要由上海市水务局局长担任主任、相关分管副局长、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电视台等相关领导担任副主任,相关部门、单位和各区水务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委员,下设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由上海市水务局办公室主任兼任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在编委员会领导下,具体编纂工作由2位主编和14位编辑承担。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2020年9月,水利部办公厅、中指办联合启动编纂“中国名水志丛书”,《黄浦江志》作为首批17部中国名水志文化工程名单之一,由上海市水务局承编,历经三年喜结硕果,包括一部图文并茂的志书和一部纪实严谨的影像志。全书分为“大事记”“概述”“黄浦江水环境”“自然景观”“旅游生态景观”等14个篇目,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图文对照、内容翔实,全志附图332幅,影像长度27分钟28秒。
该志书具有较强时代特点、地域特色和行业特征,以“文+图+影像”的多种形式全面准确地记述了黄浦江的自然、人文、历史、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蜕变历程,反映出黄浦江深厚的人文积淀和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是一部“存史、资政、育人”的优质志书,也是一部认识母亲河、热爱母亲河、传承母亲河历史文脉的传世之作。

 

显示全部目 录

目录:
总序 / 谭徐明
序(一)/ 史家明
序(二)/ 吴志强
序(三)/ 张晓虹
凡 例
大事记
概  述
黄浦江水环境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气候
土壤植被
洪涝水情
黄浦江水系
黄浦江及其支流
苏州河水系
水文与水资源
水文
水资源
自然景观
河流景观
长江口
淀山湖
元荡
汇流景观
江心洲景观
泖岛
复兴岛
旅游生态景观
滨江公园景观
上海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
上海共青国家森林公园
复兴岛公园
黄浦公园
前滩公园
浦江郊野公园
浦江第一湾公园
松南郊野公园
上海青西郊野公园
梦清园
国家水利风景区和生态清洁小流域
淀山湖水利风景区
松江生态水利风景区
徐汇滨江水利风景区
生态清洁小流域
人文艺术景观
滨江博物馆
韩湘水博园
叶宗行纪念馆
春申君祠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
中国船舶馆
上海自来水科技馆
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
上海长江河口科技馆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滨江现代艺术馆
中华艺术宫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艺仓美术馆
龙美术馆(西岸馆)
余德耀美术馆
上海外滩美术馆
浦东美术馆
上海船厂1862
沿江古镇
练塘古镇
朱家角古镇
金泽古镇
人文景观
名胜古迹
广富林遗址
泖塔
松江古城府城历史文化风貌区
龙华寺
上海县古城墙遗址
豫园
城隍庙
下海庙
外滩气象信号台
商船会馆
提篮桥监狱
吴淞炮台
吴淞口灯塔
红色文化遗址
人民英雄纪念塔
陈毅广场
黄浦码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起航地
三山会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南市指挥部
龙华烈士陵园
陈云故居
黄浦江水利工程
河道整治工程
黄浦江干流整治工程
重要支流河道整治工程
防汛工程
圩区工程
水闸工程
堤防工程
航道工程
吴淞导堤工程
高桥沙新航道工程
黄浦江航运与港区
航  运
客运
货运
跨江交通设施
跨江桥梁
越江隧道
港区和码头
黄浦江两岸经济
农 业
水稻
棉花
蔬菜
水果
其他农作物
渔 业
渔业水域
水产
渔业基地与水产市场
手工棉纺织业
工 业
水电煤业
棉纺织业
造船业
化工业
其他产业
旅游业
黄浦江水环境治理与两岸开发
黄浦江水环境治理
水污染历史
污水处理厂
污水干线工程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黄浦江水源地工程
黄浦江两岸开发
杨浦滨江
虹口滨江
黄浦滨江
浦东滨江
徐汇滨江
宝山滨江
闵行滨江
苏州河滨岸开发
民情风俗与历史人文
民间信仰
天后信仰
治水名人信仰
水神信仰
其他信仰
民俗文化
岁时节日
节庆活动
地方特色文化
叶榭舞草龙
浦东舞龙
田山歌
码头号子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
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
名人与水
附  录
一、黄浦江档案文献辑录
二、诗歌、竹枝词
三、歌曲《黄浦江之恋》
四、《大美黄浦江》影像志脚本
五、主要参考文献
六、图片目录索引

后记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上海的历史,本就是一部江河与城市相互纠葛交织的历史。在上海城市早期发展中,青龙江,也就是今天的吴淞江/苏州河,成就了上海第一个国际性港口城市——青龙镇。然而,南宋中叶以后受海平面抬升的影响,吴淞江河道逐渐淤塞,青龙镇的海上贸易则为其下游的上海镇所取代。明永乐元年(1403)户部尚书夏原吉主持对吴淞江水系进行工程改造,将吴淞江支流黄浦江改为直流入海,成为太湖地区的主要泄水道,吴淞江则变身为其支流。江浦地位的逆转,不仅改变元明之际吴淞江河道淤浅造成下游地区“田畴时被浸没”的状况,而且直接导致位于黄浦江左岸的上海县城凭借黄浦江航运条件脱颖而出,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近海贸易中心。清乾隆年间(1736—1796),上海县城已颇具都市气象:“凡远货贸迁,皆由吴淞口进泊黄浦,城东门外舳舻相衔,帆樯比栉,不减仪征、汉口。” 嘉庆年间(1796—1820)更上层楼,有“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之誉。显然,黄浦江之于上海,犹如珠江之于广州、长江之于武汉、南京,是上海城市起步的根基,这也是列强在用坚船利炮打败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后,将上海列为第一批开埠城市的缘由。
开埠后,上海依托黄浦江优越的航运条件和富庶的长江中下游腹地,通过江海联运将中国经济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从而迅速崛起为远东第一大都市。直至今天,上海的城市经济始终执中国经济之牛耳,正得益于其“跨江近海”的优越地理位置。
因黄浦江与上海城市发展息息相关,黄浦江已然成为上海的城市名片,成为上海编著名水志的当然首选。从编纂人员的选择,到体例的确定,上海市水务局高标准、严要求。《黄浦江志》的主编人员是长期从事上海历史地理研究的专家,在悉心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的文献整理、编排体例和文字撰稿,高质量地完成《黄浦江志》的编撰工作。在市水务局的组织下,又通过多次评议、审阅不断完善文稿,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这样一部厚重而扎实的志书。尤值得称赞的是,这部志书不仅通过文字对黄浦江发展的自然过程和人文特点描摹细说,而且利用影像让读者能够快速而直观地了解黄浦江的发展历史及其与上海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正符合当下图文并茂的时代特色。
今天的上海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港口城市,黄浦江始终如影随形、相辅相成:它孕育明清时期上海城市的发展,它促进开埠以后中国近代工业在上海的起步,它成就改革开放后上海的重获生机。相信黄浦江在未来上海城市发展中,仍然能肩负重任,不断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