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 平装

分享到:

定价:¥98.00

  • 著者:188217 
  •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本印时间:2024年06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99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3884-7
  • 读者对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的读者以及有志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相关专业学生
  • 主题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国
  • 人气:149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让非遗文化绽放迷人光彩。

本书像一把钥匙引领读者打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门。书中总结中国非遗保护20年来的探索与实践经验,进一步厘清了非遗的基本特性、内涵和外延,深入探讨了非遗保护的核心理念以及非遗传承发展的基本规律,举例生动、丰富,全面展现了中国非遗保护的工作思路及相关思考。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马盛德(1959-),撒拉族,青海循化县人。曾任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巡视员(主持工作),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副会长。现任国家非遗展览展示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中央民族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舞蹈学院民族舞蹈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南通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宗教舞蹈及非遗保护管理与研究。出版《西北地区信奉伊斯兰教民族婚俗舞蹈研究》《青海宗教祭祀舞蹈考察与研究》《中国民舞》等专著;发表《仪式与舞蹈》《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等论文百余篇。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20余年来从事中国非遗保护实践的理论研究成果。全书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具体实践、存在问题及相关对策等进行了学术梳理和学理分析,全面介绍中国丰富而独特的非遗资源,深入阐述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系统总结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是了解中国非遗保护发展历程的重要著作。

显示全部目 录

序  /王宁
前言  
第一讲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节    非遗概念的提出   
第二节    非遗概念和定义的解读   
第二讲    非遗的特征   
第一节    活态性   
第二节    流变性   
第三节    共享性   
第三讲    非遗的价值   
第一节    非遗是人类爱好和平的共同需求   
第二节    非遗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创造性产物   
第三节    非遗的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   
第四节    非遗的文化认同价值   
第五节    非遗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第四讲    非遗的分类   
第一节    《公约》五大类与《非遗法》六大类   
第二节    实践层面的十大门类   
第五讲    非遗保护20年(一):评定与申报   
第一节     年来的主要工作成果   
第二节     年国务院关于非遗保护的两个重要文件   
第六讲    非遗保护20年(二):非遗保护方式的探索    
第一节    抢救性保护   
第二节    生产性保护   
第七讲    非遗保护20年(二):非遗保护方式的探索    
第一节    整体性保护   
第二节    立法保护   
第八讲    非遗保护20年(三):多种实践并行   
第一节    工作机构和队伍基本确立   
第二节    建立相关重要机制   
第三节    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体系、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四节    少数民族非遗保护情况   
第九讲    目前非遗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造成非遗项目濒危的七大因素   
第二节    目前存在的其他主要问题   
第三节    有关非遗保护理念的讨论   
第十讲    目前非遗保护工作的对策思考   
第一节    提高对非遗保护理念的正确认识   
第二节    非遗保护措施的探索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申报遗产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