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做实:“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之道 平装

分享到:

定价:¥108.00

  • 著者:644 
  • 出版时间:2024年09月本印时间:2024年09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376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4315-5
  • 读者对象:企业管理者、创业者、研究中小企业发展的学者,以及为中小企业发展制定政策的政府机构
  • 主题词:中小企业企业发展研究中国
  • 人气:1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穿越冷冬,中小企业如何逆势破局?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专精特新”研究团队提供了理论模型和落地方案。


相关推荐:
六位北大学者,用五年时间,专注于“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实践与理论,凝练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博雅塔模型”,并以精细的案例分析为基础,为一切在“专精特新”这个领域耕耘的企业家和管理者提供了难得的精品。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 杨学山
当1.2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2.4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带领广大中小企业群体迈步高质量发展之路时,希望大家能够从《做实》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六位北大博雅塔下中青年学者围绕“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之路所著的扛鼎之作,不仅为企业家、企业管理团队送上了可资借鉴的企业优秀实践案例,还为学者、学生及社会各界准备了探讨中国式企业管理现代化道路的理论研究成果。相信每一位感兴趣的朋友,阅读此书都会有所收获。
——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朱宏任
数字经济时代,任何一个企业,无论大小强弱,“专精特新”都是卓越发展的指导思想,都是走向辉煌的基本模式。而若想在追求品质的环境中存活,那就仔细读读《做实》,领悟“博雅塔模型”的逻辑,看看那些实例,借鉴“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之道,想想如何从一般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从卓越到长久。这本书,无论从哪方面,都会使人收益良多……
                ——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原会长 张国有
“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精益管理,《做实》一书介绍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不仅对创新型的中小企业有帮助,同时也为其他类型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的管理提供借鉴,助推中国企业有更好的发展。
——中国上市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 宋志平


华为、腾讯、小米,我们对大企业总是如数家珍,对中小企业却知之甚少。现实情况是中小企业才是企业群体中的大多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之源,在此背景下,“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壮大更显意义重大。本书正是基于对八家“专精特新”企业的扎根式研究,说明了“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卓越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走向辉煌的基本模式。全书摒弃了抽象化的理论推演,代以真实的案例与事实分析帮助管理者和经营者升维认知;其独创的博雅塔模型更是从领导模式、组织文化等六大模块构建了可资借鉴又极具操作性的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模式。本书特有的战略性、理论性和实操性为中小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性”、“专精特性”成长为“小巨人”、“小巨人”成长为“单项冠军”等提供了系统思维框架和多种有效工具。相信读过本书的所有读者,都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都能对中小企业的未来之路有所思考和启发。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王辉,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2014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彭泗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兼任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董小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荣休教授,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工业互联网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潘垚天,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文化与价值观研究中心主任。
武亚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领导力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战略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王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营销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零售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作为一部面向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实践著作,本书紧紧围绕“专精特新”这一主题,专注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提出了“专精特新”企业必须坚守“做实”这一核心理念。六位作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专精特新”研究团队)通过焦点小组访谈、结构化访谈、现场走访、二手数据整理等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从领导行为、战略模式、营销战略、企业创新、运营管理与组织文化等六个方面对对天智航、奇安信、亿华通等八家“专精特新”企业进行了全方位的“扎根式”研究,凝练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博雅塔模型”,为中小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和发展模式。

显示全部目 录

第1章 从月明星稀到群星璀璨
专精特新企业兴起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回望与反思:值得警醒的偏差与误解
开创新格局:专精特新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2章 研究样本与分析框架
专精特新企业为什么重要
访谈过程及目的
访谈样本的筛选
专精特新企业成长的博雅塔模型
第3章 坚实的领导
企业家与胜任特征
前瞻与务实
坚韧与通变
自驱与引领
整合与赋能
第4章 务实创新的战略
中小创新型企业要有战略思维
专精特新企业战略发展:迈向一个“五星”架构
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五星”战略架构
科创型专精特新企业的“五星”战略架构
专精特新企业“五星”战略架构的管理应用
第5章 脚踏实地的企业文化
三个基本特征
五个专有特征
文化落地
总 结
第6章 扎实的运营
精益化管理
信息化建设
数字化转型
平台化合作
构建扎实的运营体系
第7章 实用的创新
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的特点
贴近客户
实用性创新
适应性创新
针尖式创新
第8章 以实应变的市场营销
市场研究功:以专注深耕市场,把握真实需求
客户信任功:提供实效方案,以精诚赢得客户
竞争进化功:创造领先实力,以特长超越竞争
生态共建功:强化厚实根基,以创新持续发展
第9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专精特新
从本土走向世界
专精特新企业的国际化特点
国际化的动因
国际化的条件
国际化的路径
国际化战略
如何迈出第一步
国际化的能力建设
国际化经验
总 结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健康的创业心态:长期主义与做实做优

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特别需要长期主义的价值观来支撑。如果是短期的投机行为,无法专注一个领域,无法做精做细,就无法做实做优。“做实”听起来很简单,但是真要落实,却不容易。一些企业经营者谈到,从内心的价值观上,完全赞同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但是,当看到不少投机取巧甚至弄虚作假的人更快获得成功时,就感觉到做实的成本太高,为了竞争不得不随波逐流,渐渐地放弃了自己的原则。
  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与新兴市场的特点有关。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整体上还属于新兴市场。新兴市场的好处是机会多、潜力大,新兴市场的问题是规则不健全,很多方面不成熟。在新兴市场,难免出现鱼龙混杂,既有脚踏实地的创业者,也有急功近利的投机者,还有铤而走险的冒险家。而且,由于市场的不健全、不成熟,有可能出现投机者和冒险家混得风生水起、风光无限,而踏实的创业者反而默默无闻的状况,这种情况难免让一些人心生“老实人吃亏”“老实的企业吃亏”的感慨。上述三种人(创业者、投机者和冒险家)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经历市场的大风大浪之后,一些人的心态、价值观都可能出现根本的改变。原本想踏踏实实创业的人,面对太多的“风口”与诱惑,有可能把持不住,成为投机者;原本想剑走偏锋的冒险家,经历市场的洗礼和教育,也可能安心下来,成为长期主义者。
鲁迅先生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这句话用在“玩虚的”人身上,也很合适。从长远来看,“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那些投机取巧的企业最终会被淘汰,能够持续发展、基业长青的,还是能够踏实做事、守正创新的企业。近年来,不少靠胆大妄为创造财富传奇的企业纷纷爆雷,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实打实”的重要性。
从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成长规律来看,在中国市场上做到实打实越来越重要。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由高速发展进化到高质量发展。高速发展阶段鼓励敢想敢干、大干快上,对于粗放经营甚至不规范经营有比较高的容忍度,客观上也给“PPT 创业”较大的空间。高质量发展阶段则完全不同,倡导能干实干、质量优先,对于精细化管理、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有明确的要求。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长期主义者,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政策环境和市场趋势。专精特新企业必须是长期主义者,因此,做实是做优做强的基础,是专精特新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功。正是基于“做实”对于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后面的章节将结合调研中的发现,围绕做实从多个方面来阐释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之道。

给读者的阅读建议

作为一本面向实践者的通俗类管理学著作,在阅读本书时,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可以按照本书各章的内容,从第1至第9章依次顺序阅读;当然,各位经理人朋友也可根据自己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兴趣关注点,从书中的某一章开始作为阅读的起点。例如,关注运营及精细化管理的经理人可以从第6章——扎实的运营入手阅读,再来阅读其他相关章节,最后完成全书阅读和对内容的整体把握;关注组织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经理人,则可以选择第5章作为阅读起点,再及其余。需要向各位经理人朋友们指出的是,在阅读本书所述具体企业案例的管理经验和做法时,我们希望读者能联系这些具体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和专精特新发展层次,以及所在地域的宏观政经环境和地域文化背景等因素,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些经验和做法的相关价值及其调节因素,甚或是替代因素,而不仅仅把书中的案例经验或做法作为管理教条来生搬硬套,或者简单复制为自己的管理行动。另外,值得强调的一点是,本书重点依据的八家专精特新典型企业既有发展的成功经验,又面临升级挑战,并不代表它们已经成功或完全正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