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中国民族史(上册)

分享到:

定价:¥12.40

  • 出版时间:1998年04月
  • 页数:256页
  • ISBN:7-100-00977-4
  • 主题词:中国民族上册
  • 人气:98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FONT size=3><STRONG>       《中国文化史丛书》重印说明

</STRONG></FONT>

  《中国文化史丛书》是我馆三十年代出版的一套涉及文化领域甚广的丛书,半个世纪过去了,至今仍未见可以替代它的文化史出版。应学术界要求,酌量重印,以供参考。

  审读旧本,发现某些史料引文有误,个别观点欠妥,因系影印,均仍其旧,尚希明鉴。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显示全部序言

  本书为中国民族史,兹请先就民族史之性质而论。

  民族史之性质,亦即其效用,蓋有下述四项:

  (1)为通史之補助:民族史固亦为历史之一种,然为专门史而與普通史不同。其與普通史之别在乎范围较狭,专论民族一项,與普通史之范围广阔门类繁多者不同。民族为历史现象之一要素,故普通史亦必述及之,然以限於体裁,东鳞西爪,言之不祥,故须有民族史以補足之。

  (2)为人类学之一部分:人类学中有一部分叙述人类各种族之状况者,民族史即此一部分也。

  (3)为实际政策上之参考:民族之分歧在今日国际或国内均为重大之问题,多少不幸事件均由於此而发生。对付此种问题之实际政策殊不能不参考记载民族历史之书以为根据。

  (4)为民族主义及大同主义之宣传:大同世界之达到须先由各民族获得平均的幸福乐遂其生存始,故民族主义为大同主义之初步。民族史视各民族为平等的单位而一致叙述之,实即于学术上承认各民族之地位,故目的虽不在宣传提倡民族主义,然而实收宣传提倡之效。民族史復于各民族在过去之接触与混合多所阐述,以明各民族已皆互相糅杂,且有日趋同化之势,使各民族扩大眼光,舍去古时部落时代之狭隘的民族观念而趋向于大同之思想。

  以上系泛指民族史而言,本书范围既为中国,所述自然专以中国之诸民族为限。然其目的固亦不外乎此。兹再就中国民族史而解释其性质如下:

  中国民族史为叙述中国各民族古今沿革之历史,详言之即就各族而讨论其种族起源,名称沿革,支派区别,势力涨落,文化变迁,并及各族相互间之接触混合等问题。

  本书根据此意而编辑,编制取材等事皆以此为准。

  本书编制全书分十八章。首二章合为总论:首章由横的方面论中国民族之分类,次章由纵的方面论中国民族事迹在历史上之分期。自第三至第十八章计十六章为各论,每一章论一种民族,每章大都分三段:首段论民族之起源名称与他族之关系等,中段敍该族在历史上之沿革,末段述该族在现今之状况。

  取材之标准以能阐明上述各项即种族起源名称沿革支派区别势力涨落文化变迁及各族相互间之接触混合等事者为准。凡通史所不详,而於民族之沿革上有重要意义者,咸在采取之列;至於通史所常述之材料则只略提而不复详述,以免重赘而省篇幅,如汉族之史实,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洲统治中国後之事迹,皆从简略,而只各以一小段概括之。

  材料之来源有数种,一为中国古籍,其中尤以取自二十五史者为最多,蓋以此为中国历史之基本也。此外书诗二经,春秋三传通鉴九通纪事本末图书集成地方志乘等,亦略有采用。又如子书文集笔记杂爼之类,亦偶一参稽。二为近代中外学人之研究作品及记述文字,或为单行本或发表於杂志上,其中尤以杂志上之论文为多。学说意见所从出,已附注於文中,所参考之书名及其作者名以及登载该项论文之杂志并皆汇列於每章之末,以明来源,并鸣谢悃,盖此书非一人之力,实众人之成绩所合成也。文中引用诸学者之说时其人名不复加尊称之语,如「先生」「君」等字,盖贪图省事,然论学之文字非通讯之书函,似亦无需此也。

  至於编写之体裁在历史类之书原有二种,一为直述法,即以作者个人之口气而敍述之,所引用之文字亦即化为作者之口气而纳入於文中,不复加用引号及注其出处;又一为转述法,只有作者之意见以作者之口气而述之,至於引用之文字则必加以引号兼注明其出处。两法无分优劣,视其用途而定,其用力亦无可轩輊。本书期於保存古记载之真相,及研究者之原文,故采用後一法。

  中国民族史之研究今日方在兴起之际,以中国历史之长,民族之众,事迹自然繁而且杂。古人记载虽多,然不过为史料性质,於民族史上之问题多有未曾解决者。以故近今中外学者奋起探研,競倡新说,以补前史之不备。此项新说至今亦已发生甚众,所解决之问题固已不少,然而意见纷歧,未有一致结论者亦颇不尠,且於此外亦尚有多数问题,未经论及,故此书之编著殊为不易。编者於古书之取材颇费推敲,於近人之学说亦甚为注意,本人之臆见更不敢过於骋肆而期於平稳。态度之审慎颇可自许,然而谬误之处亦自知其必不免,且民族史之范围甚广,本书所述亦不敢自谓已无遗漏也。

  本书蒙蔡孑民先生惠予题签,厦门大学国学教授毛夷庚先生校阅一遍,华西大学历史教授郑德坤先生惠假书籍,并志於此以鸣谢忱。

                     民国二十五年九月  林惠祥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章 中国民族之分类

 第一节 古今学者之分类

 第二节 本书之分类

 第三节 各系族略说

第二章 中国民族史之分期

 第一节 分期之标准

 第二节 第一期:秦以前

 第三节 第二期:汉至南北朝终

 第四节 第三期:隋至元亡

 第五节 第四期:明至民国

 第六节 中国民族史之公例

第三章 华夏系(汉族来源之一)

 第一节 名称之起源

 第二节 种族之起源

第四章 东夷系(汉族来源之二)

  附  貉

第五章 荆吴系(汉族来源之三)

  附  九黎三苗

第六章  百越系(汉族来源之四)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於越

 第三节 甌越闽越

 第四节 南越骆越杨越

 第五节 山越

 附一 黎人

 附二 蛋民

第七章 东胡系(满族来源之一)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秦以前之东胡

 第三节 乌桓

 第四节 鲜卑

 第五节 柔然

 第六节 奚

 第七节 契丹

第八章 肃慎系(满族来源之二)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上古之肃慎

 第三节 挹娄

 第四节 勿吉或靺鞨

 第五节 渤海靺鞨——渤海国安定国

 第六节 室韦

 第七节 女真=金

 第八节 满洲=清

 第九节 现代在满洲之通古斯族

第九章 匈奴系(回族来源之一)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秦以前之匈奴

 第三节 两汉三国时之匈奴

 第四节 五胡乱华时之匈奴

 第五节 稽胡

 第六节 悦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