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全部前言
缅甸是我国友好邻邦,中缅两国人民的“胞波”情谊源远流长。为了进一步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发展中缅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我们于1974年初开始本词典的编纂工作。开始时,我们从缅甸劳动人民报公布的有十万词条之多的词典条目征集意见表中,挑选出常用的基本词目,并参考了吴温(U WUN)《大学缅语词典》1—5卷、贾德森《缅英词典》(JUDSON'S BURMESE-ENGLISHD ICTIONARY)、吴吞敏(U HTUN MYINT)《巴利语转缅语词典》、巴汉博士(Dr.BAHAN)《大学英缅词典》、吴吞宁(U HTUN NYEIN)《学生英缅词典》、吴候生(U HOUT SEN)《巴利文——缅文字典》、缅甸教育部缅甸文委员会《简明缅甸语词典》、《缅甸百科全书》、吴丁崔(U TINT HSWEI)《缅语古文词典》、教育部的《专业词汇集》、吴翁瑞(U ONG SHWEI)《正字法词典》等辞书及李谋、姚秉彦编写的《缅汉词汇集》,吸收其中有益的词汇,构成本词典词目的主体,进行注释。但我们并不满足于原有的水平,又分头广泛地搜集古今缅文原著中有益的新旧语词和例句,经过认真筛选、审核、修改,最后收入词典中。这样,工作量相当大,加上缺乏经验,我们确实遇到了不少困难,走过了一些弯路。但在各方面的热情支援和自己的事业心与责任感的驱使下,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十易寒暑,终于完成了词典的编纂工作,实现了多年来的夙愿。
《缅汉词典》是一部中型的语文工具书,可供专业研究人员、语文工作者、翻译工作者、教师和学习缅甸语的读者使用。
本词典共收缅甸语词约六万条。除一般词语外,还搜集了一些常用的派生词、复合词、习用语、成语,构词形式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常用词语。
本词典所收条目均以拉丁字母注音,部分条目还附有插图,以便读者参考。词的释义及例句的选择力求准确、全面、简练,实用。
在编纂《缅汉词典》的过程中, 缅甸专家吴吞丁(U HTUN TINT)和吴甘纽(U KAN NYUNT)曾先后来我国参加词典审定工作。参加本词典部分编写工作的还有严修莹,王学安,任秀治等同志。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石新春、胡双宝同志以及商务印书馆秦森杰同志对本词典的中文释义、例句选择和释文的修饰等提出过不少中肯的意见。在此,我们一并向他们以及一切关心和热情支持我们工作的朋友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词典中的插图,一部分采用《简明缅甸语词典》中的插图,另一部分则由汪大年、王学安两同志绘制。
限于水平和经验,本词典肯定还有许多缺点和错误,恳切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
缅甸语教研室
1983年7月31日
《缅汉词典》是一部中型的语文工具书,可供专业研究人员、语文工作者、翻译工作者、教师和学习缅甸语的读者使用。
本词典共收缅甸语词约六万条。除一般词语外,还搜集了一些常用的派生词、复合词、习用语、成语,构词形式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常用词语。
本词典所收条目均以拉丁字母注音,部分条目还附有插图,以便读者参考。词的释义及例句的选择力求准确、全面、简练,实用。
在编纂《缅汉词典》的过程中, 缅甸专家吴吞丁(U HTUN TINT)和吴甘纽(U KAN NYUNT)曾先后来我国参加词典审定工作。参加本词典部分编写工作的还有严修莹,王学安,任秀治等同志。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石新春、胡双宝同志以及商务印书馆秦森杰同志对本词典的中文释义、例句选择和释文的修饰等提出过不少中肯的意见。在此,我们一并向他们以及一切关心和热情支持我们工作的朋友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词典中的插图,一部分采用《简明缅甸语词典》中的插图,另一部分则由汪大年、王学安两同志绘制。
限于水平和经验,本词典肯定还有许多缺点和错误,恳切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
缅甸语教研室
1983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