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重排本)

分享到:

定价:¥9.00

  • 出版时间:2006年05月
  • 页数:126页
  • ISBN:7-100-01044-6
  • 主题词: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重排
  • 人气:274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趁这次重印的机会,订正了原书中一些文字上的错误。内容未加修改。

  商务印书馆多次跟我说,希望我能接着写90年代的中国语法研究,我自己也有这个意愿,可是这几年来实在太忙,始终没有时间动笔。不过,在这里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正在撰写一部有关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理论与方法的书稿,希望明年底能脱稿。我所以要在这里预先透露这个信息,目的是对我起个督促作用——“计划既然公布了,就一定得实现”。


                            作 者

                         2003年7月10日

显示全部序言

               叶 蜚 声

  从国际范围看,八十年代是语言学比较平静的时期,各个分支学科在已经开出的领域里向深度和细度发展,并未出现理论、方法上大的振荡或突破。在中国,八十年代的语言学却是另一派景象。语言学在十年冰封之后转入解冻复苏的春天,长期压抑下积聚的活力一下子迸发出来。语言学界思想活跃,干劲充沛,学会、刊物纷纷建立,研究队伍迅速扩大。对于国外,中国语言学敞开了交流的渠道。图书资料的传播,专家学者的互访,使我们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了西方六十年代以来各种新兴的理论方法和汉语研究的主要成果。在有利的国内外条件下,八十年代是中国语言学欣欣向荣的时期,多方面出现了新的面貌。其中开发得最活跃、进展得最明显的,当推现代汉语的语法研究。

  语法自古以来属于“术”(art)的范畴。术讲求精良,精良的程度决定于它在实践中的能耐;对语法来说,就是看它揭示语言规律性的广度和深度。语法作为一种术,没有国界,不能囿于学派的门户,应该博采众长,同时又充分考虑到所分析语言的特点。十年来,我国语法学界对外来的新思路采取不拘一家、为我所用的多元吸收的方针,在研究实践中紧紧抓住形式和意义结合的原则,努力探求汉语中这两个方面的相互印证,作为层层深入的阶梯。我们的吸收是有选择、有创造的借鉴,我们的研究始终紧扣汉语本身的条理。正因为坚持了这两条,前进的每一个步子都是踏在坚实的土地上。和十年前相比,我们今天对汉语语法结构的认识拓宽了,加深了,手头掌握的分析手段增多了,从这段实践总结出来的理论方法上的一般认识不但将烛照未来的探索,也是中国语言学反馈于国际理论的贡献。

  十年探索,一鳞一爪的发现都是辛勤挖掘语料的结果。这些发现经过反复的验证综合,串连成片,才形成对汉语结构的新认识。这是一项集体的创造性的工程。本书作者是这项工程的积极参加者,是一位勤于挖掘敏于思考的战士,对集体事业作出不少贡献。这本书是他从理论方法的高度回顾总结十年历程的力作。书中用丰富的材料、明白的说理一步一步论证了中国语法学界在探索攀登中取得的每一项成就。这些成就都是作者非常熟悉的,在教学和科研中反复掂量、咀嚼过的,由他来组织和表述,不但势如破竹,而且准确真切,自然非常合适。我认为,这是一本八十年代中国的语法史,也是了解中国语法研究的现状的可靠读物。

  关于九十年代的发展方向,作者主张在现有的基础上沿着原有的发展逻辑继续向前探索。国内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另一条道路。他们认为,汉语的特点不是主要的,应该更重视汉语跟其他语言的共性,因此主张把当前国外行之有效的理论、方法全面用于汉语的研究,并且作出反馈。这条道路无论国内国外都还没有人在汉语的研究中认真走过。这是和归纳相反的演绎的路子,看来要具备不少前提条件。但是同样值得探索。我们希望九十年代见到这条战线的开辟,并且不断取得成果。有两条战线的同时对进,再过十年,到下世纪初,汉语语法研究的面貌一定会有更大的改变,我们对世界语言学的贡献也就更大了。


                       1990.2.21于北大燕南园

显示全部后记

  1988年12月1日,我应《国外语言学》编辑部的邀请,在“第二届《国外语言学》编辑工作研讨会”上作了题为“现代汉语研究现状”的专题演讲。之后,根据编辑部的要求,将演讲中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领域里的理论和方法这一部分以《十年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管见》为题在《国外语言学》1989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发表后,陆续收到好几位同仁和读者的来电和来信,希望我在文章的基础上扩充成书。这对我当然是一种鼓励。但我很犹豫,一则是觉得自己的水平有限,怕写不好;二则是想到,写出来后能有地方出版吗?于是我跟商务印书馆的张万起同志通了个电话,谈了这件事和我的顾虑。没想到他说得很干脆:你写吧,写完了拿来。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支持,也打消了我的思想顾虑。于是我用了一个寒假20天的时间写成了这个小册子。我所以要啰啰唆唆说上面这些话,只是想说明这个小册子能跟大家见面,应该感谢商务印书馆的支持,应该感谢同仁、读者的鼓励。

  稿成后,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理论教研室叶蜚声教授和商务印书馆张万起同志审读了全稿,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叶蜚声教授还给写了《序》,在此一并深表谢意。

  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一些综论性的文章,限于篇幅,不一一指明了,谨在此致谢。

  由于我研究水平、理论修养不高,对这十年来出版、发表的论著看得不全,因此所谈难免有该说的没有说,不该说的说了,以偏概全,甚至说不到点子上去等种种毛病,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显示全部目 录

重印说明

序(叶蜚声)


壹 80年代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概貌

贰 历史的回顾

叁 层次分析的运用

肆 变换分析的运用

伍 语义特征分析的运用

陆 语义格和语义指向

柒 形式和意义的结合

捌 值得注意的理论和观点

  一、词的语法功能是任何语言划分词类的本质依据

  二、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是一对多对应

  三、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同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四、汉语语法研究应以词组为本位

  五、在由实词和实词组合的句法结构中总是同时并

    存着两种结构关系: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

  六、关于粘合和组合的观点

  七、关于指称和陈述的观点

  八、关于自指和转指的观点

  九、关于歧义指数的理论

  十、关于将横向的汉语方言之间的比较研究、纵向

    的古今汉语之间的比较研究与对标准语的研究

    相结合的理论方法

玖 结尾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