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唐人街——深具社会经济潜质的华人社区

分享到:

定价:¥13.10

  • 出版时间:1995年11月
  • 页数:304页
  • ISBN:7-100-01724-6
  • 主题词:唐人街社会经济潜质华人社区
  • 人气:1029

显示全部序言

<FONT size=3><STRONG>            译者序</STRONG></FONT>


  我刚拿起此书的英文原著就被它吸引了,急不可待地想知道作者用什么新的观点和有力的论据去剖析中国移民在美国的奋斗史和当今的状况,这是一个很多中国人关心而又生疏的问题。越往下读,我越感到会有许多同胞和我一样想读此书。从事社会学和民族学的专业人员想从中考察少数民族奋发图强的一条成功之路;研究移民现象和制定有关政策的人能从中了解造成移民的因素;从事华侨历史研究和在文化,经济等方面与美国有交往的同胞,想进一步了解唐人街一百多年的变迁;1965年至1992年从中国大陆移居美国的45万人和从香港、台湾去的新移民,以及打算移居美国的人,都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美国的华人社区,以便对自己的前途作出决策。多少年来,洋人“把唐人街看成是深受都市弊病祸害的贫民窟”,而作者却大胆地宣布:“我持相反观点。我认为唐人街有强大的社会经济潜力。”就凭这一点,读者都会渴望看看作者怎样为唐人街正名。我之所以决心用全部业余时间译这本书,就因为会有很多读者需要中译本。

  我感到本书的特点是:一,科学性。其定量分析是以大量普查和统计数据、文献档案和实地调查资料力依据的。二,普遍性。本书虽以纽约的唐人街为研究对象,但我的亲身经历使我深信它所列举的事例和得出的结论能代表北美洲其它唐人街。四五十年代间,我在加拿大温哥华,三代同堂住着我母亲诞生前就租下的房子,我童年见到温哥华、旧金山和洛杉矶的唐人街,确实如第二章所述;八十年代初,我看到温哥华、旧金山、洛杉矶等各唐人街的地域都扩大了不少,繁荣兴旺;九十年代初,我目睹洛杉矶附近、旧金山湾区和纽约的多个新兴的卫星唐人街的朝气蓬勃景象,尽管正值美国经济衰退,但卫星唐人街却生意兴隆、热闹非凡。可见本书对各个年代的论述在空间上具有普遍性。三,真实性。我相信广大读者会和我一样,能从书中看到祖辈老华侨的艰辛与梦幻;看到在唐人街诞生的父辈兼受中国和西方两种文化熏陶,基本融入大社会;看到第三代华裔完全“美国化”,至于书中所列举的众多新移民的经历,读者都能从自己熟悉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乡在美国的经历而判断其真实性。四,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对移民融入当地社会的途径提出了崭新的观点。美国是移民为主体的国家,移民和种族隔离问题一直是美国社会学家十分重视的理论研究课题。作者提出了与传统理论显然不同的崭新观点,引起了美国社会学界的关注和反响。

  作者曾在奥尔巴尼市的纽约州立大学社会学系获硕士(1985年)和哲学博土(1989年)学位,现任教于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社会学系。她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三次获纽约州立大学的科研奖,包括其博士论文《纽约市唐人街的民族经济和移民社团》1989年获该大学校长颁发的杰出博士论文奖。1991年她获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夏季教师科研奖,1993年先后获美国科学家联谊会(Phi Kappa Phi Honor Society)的社会科学研究奖,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的中国问题夏季科研奖,本书还被美国社会学学会评为1993年书籍二等奖。七年来她在刊物和会议上发表二十多篇论文。权威的《纽约时报》1993年6月8日一文提到:“周敏,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一位教授,最近写了一本关于纽约市唐人街的书。”美国《加扎特日报》(The Daily Gazette)1993年6月9日刊登The Associated Press的两位记者的文章引述:“周敏,一位研究唐人街的社会学家说……。”年青的周敏已成为美国颇有名气的移民问题专家之一。

  作者在第一章第二节专门论述enclave的定义。过去,中外学者一般把它理解为“民族聚<STRONG>居</STRONG>区”,但本书作者特别强调它是“民族聚<STRONG>集</STRONG>区”,是民族企业和民族服务的中心,是可以超越地域界限的<STRONG>民族社会经济结构</STRONG>。

  因唐朝兴盛,华侨喜欢自称唐人,称聚居地为唐人街。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它就不是街而是区,但老华侨和新移民都习惯于把整个地区称为唐人街。如今不少华人根据英文Chinatown之意,称之为中国城或华埠。本书按传统习惯,仍译为唐人街。

  我衷心感谢作者周敏博士和商务印书馆对我的热情鼓励和热心帮助。我靠业余时间翻译此书,如果没有家庭的支持,我不可能完成译稿。在此,谨向所有帮助过我的朋友们和家人致谢。

  由于译者水平所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不吝赐教.

  


                           译者  鲍霭斌

                          1993年8月于广东省中山市


<STRONG><FONT size=3>            中译本序</FONT></STRONG>


        <FONT face=仿宋_GB231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FONT>

  作为一个从事理论研究的社会学学者,我特别喜欢这首浅显易懂而又富有哲理的古诗。君不见,古往今来,在学术上,尤其是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各种理论百花齐放,各种流派百家争鸣。林林总总,如满天繁星,不可胜数。是非曲直,正确错误,似乎无从定论。其实,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一种理论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则能够成立。片面地用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观点去判别,往往是不负责任的懒汉之所为。道理其实很简单:“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罢了。硬要争论孰对孰错,在理论上是没多大意义的。同样,在从事对唐人街(现在岂止是街,其实如英文原意,应称之为中国城)的研究上,对于各种不同的理论或流派,我向来是持这种态度的。

  近几十年来,在对唐人街的研究上,已经有不少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作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和贡献,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形成了各种流派。尤其是在社会学领域中,已经形成了学术界喜欢称作的“主流学派”。这些学者们大都把唐人街描述成肮脏落后,藏污纳垢,帮派丛生,欺诈成风的万恶之地,其历史功能仅仅是为不懂英语的早期华裔劳力以及后来的华裔移民提供一个自我循环,自我生存的封闭社区。如果以是否有利于这些华裔移民融入美国的主流文化和主流社会作为判断唐人街存在的阶值的标准的话,大部分“主流派”的理论家们对此皆持否定的态度,一如他们对黑人,波多黎各人及拉美人的贫民区的分析和观点一样,认为这些封闭性的社区本身是造成少数民族族裔的长期贫困落后,有碍于他们与主流文化和主流社会认同和同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以来大量的福建船民非法远渡重洋偷渡到美国的事件暴光之后,不少的报纸文章揭露了大量的非法移民如何在唐人街遭受剥削凌辱的事件,似乎更使“主流派”的理论和观点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

  平心而论,对于这些学者们在学术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理论上的探讨,我是由衷地表示钦佩和赞赏的。但是对于他们的一些研究方法,立论观点和结论,我则不敢苟同。我总觉得问题的核心在于他们分析研究的出发点和前提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利于从深层结构来理解和揭示唐人街的本质,从而无法找到唐人街在近—百多年来存在和发展的机制、动力及其潜质,更不用说认识唐人街在华裔移民争取融入美国主流文化和主流社会过程中所起到的无可替代的、正面的推动作用。

  这本书是我力图运用新的理论方法去寻求新的结论的一个尝试。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看成是我向“主流派”理论的一种挑战。在这本书中,我采取了一些不同的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式以及不同的观察问题的角度,通过分析纽约唐人街这个典型,试图解释唐人街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机制,从而揭示其发展的动力和潜质。

  在这本书中,我采用了著名社会学家阿历翰德鲁•波特斯较新的“民族聚集区经济”模式作为理论依据,配以我自己亲身实地在纽约唐人街采访观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加上分析美国国家统计局的大量普查和抽样调查的资料和数据,从而推导出一些与“主流派”不尽相同的结论。

  我的结论是:唐人街是充满生机和内在活力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华裔社区,其主要的功能在于为华裔移民提供了主流社会无法提供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在这个特殊的社区中,华裔移民得以在完全陌生的国度和文化环境中找到自己熟悉的文化和环境,找到喘息和生存的机会。同时,在这个社区里,华人也得以保持自己特有的文化和习俗,使自己文化的精华和特质不致于在融入美国主流文化和主流社会的过程中失却。客观地说,唐人街的存在,为大多数的华裔移民在美国的生存和发展以及顺利地融入主流社会提供了一条代价较小,切实可行的(而不是一些“主流派”所认为的“应该如此这般”的)途径。不言而喻,这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只不过是众多的途径之一而已。值得指出的是,少数民族族裔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跨代的过程,第一代移民在族裔社区的艰苦奋斗,为下一代的成功和发展铺平了道路。当今华裔美国人在主流社会的建树和贡献,就是明证。

  还是回到本序开头的观点,尽管我相信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观点以及由此而得出的结论有助于大众社会认识唐人街这个华人社区的“庐山真面目”,我并不认为与我相异的观点和结论都是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不过是观察的角度不一样,深入的程度不一样,或者是思考理解问题的方式方法不一样罢了。西谚有云“条条大路通罗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各个不同的角度,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才有可能真正地认识社会和认识真理。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我希望通过本书的中译本,把唐人街的“庐山真面目”介绍给广大中国读者和海外华裔同胞,使之更深刻地理解唐人街的存在和发展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从而认识海外侨民艰苦创业、继往开来的献身精神。


                          作者:周 敏

                             1993年7月20日

显示全部前言

  我这本书论述的焦点集中于中国新移民在美国唐人街民族经济中的作用,和唐人街社区网络如何帮助新移民提高社会地位。尽管有人把唐人街看成是深受都市弊病祸害的贫民窟,我却持相反观点。我认为唐人街有强大的社会经济潜力,它能把中国移民带进美国社会的主流。

  1965年美国修改移民法,取消了因原居国而异的偏袒欧洲移民的名额分配制度,此后,中国人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大量涌进美国,许多市中心和城郊小镇的华人人口剧增,形成卫星式分布的中国城,华人习惯称之为唐人街。如今,美国华人已成为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成功地打进了主流社会,显示出华人在社会经济方面的惊人成就。据1980年普查资料,华人的个人平均文化教育程度高于美国全国平均水平,华人的家庭平均收入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破天荒第一次,美国华人由于其丰功伟绩受到称赞,并被褒扬为少数民族的典范。

  可是,在称赞和褒扬之余,人们并未注意到:正是唐人街的社会经济潜在力量帮助移民奋斗,让他们既能保存自己的民族本色和同舟共济精神,又能成功地在美国立足、崛起。中国移民渴望发财致富和生活安定,然而,说来奇怪,这两个愿望似乎与吸收美国文化、融入美国社会相矛盾。过去,研究美国唐人街的那些著作很有局限性。许多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把唐人街描绘成移民谋生的权宜之计,或描绘成移民到美国来被同化的第一个落脚点,移民进入社会经济的底层,开始走上教化和社会流动的艰苦历程。政治家则把唐人街视为可以轻易地残酷剥削无组织的廉价劳动力的地方。这些学者都为无法同化中国移民而哀叹。相反,我这本书试图揭示唐人街在社会经济方面的潜在力量,指出唐人街为移民适应社会所起的正面作用。

  我选纽约唐人街作剖析对象,有如下原因。第一,这是全美国最大的唐人街之一,集中了为数众多的美籍华人和中国新移民。虽然美国各地唐人街情况可能有些差异,但是我研究纽约唐人街的这些结论是有普遍意义的,对了解其他城市的唐人街仍有极大参考价值。第二,除旧金山外,纽约唐人街是美国最古老的唐人街,这里华人经济发展历史悠久,有的移民从第一代、第二代起就一直是企业家。第三,纽约市原来的唐人街早已经历变迁,出现了散布在外围各区的卫星式唐人街(如在皇后区和布鲁克林区),同时,唐人街企业的销售市场已遍布全市每个角落。虽然中国新移民住得较分散,但是,绝大多数人仍然集中受雇于唐人街的民族企业,其他城市的唐人街也具有这同一特点,所以,我从纽约引出的结论是有普遍意义的。最后,研究纽约唐人街对我来说最为方便,不仅因为我们都是华人,还因为我的许多亲戚朋友早已移居于此,这密切的社会关系对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方便。唐人街是我自己的社区。我对唐人街的感情,以及我本人作为移民的经历,都与许多中国移民一样,这使我感到这个社区特别亲切。我在唐人街进行实地研究期间,基本上能按计划采访,访问对象都把我看作自己的女儿,姐妹或知心朋友。

  研究唐人街的民族经济,是个颇新的学术领域。我根据大量数据作定量分析,根据许多个案作定性分析,然后作出结论。我依据的主要资料来源是:美国普查资料,纪实文献报道,和广泛的实地采访。

  一、美国普查资料:

  1.1980年PUMS人口和住房普查资料。我只抽取其中有关亚裔和白裔的数据,范围只限于纽约大都市地区,包括纽约市及与其邻近的属于纽约州的各县如:拿骚、罗克兰、萨福克、韦斯特切斯特,还有属于新泽西州的各县如:伯根、埃塞克斯、哈得孙、默瑟、米德尔塞克斯、蒙茅斯、莫里斯、帕塞伊克、萨默塞特、尤宁。

  2.1980年STF3A人口和住房普查资料。从中抽取上述纽约州和新泽西州各县的数据。PUMS资料以县为最小地域单位进行统计,而STF3A资料则以更小的地域面积为统计单位,从而补充了PUMS资料。我用这些资料来反映分布在纽约大都市地区各处的华人群体的隔离状态。

  3.1972,1977,1982和1987年亚裔和太平洋岛土著族裔少数民族拥有的商业企业调查报告。这资料提供华裔所拥有的企业发展变化的信息。

  二、其它统计数据:

  1.移民和归化服务统计年鉴。关于移民在社会经济方面的特点,移民统计年鉴给我提供了准确的最新数据。这种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某些普查数据。

  2.1988年曼哈顿房地产业资料。这是每年由纽约市房地产协会收集的。资料反映出产业的交易、所有权、付款方式和待售产业所在地等情况。我特别感兴趣的是,考察唐人街的产业是在华人之间转手,还是在华人与洋人业主之间转手。这资料用于考察唐人街兼并邻域的方式和唐人街在地域上扩展的情况。

  三、文献记载和历史资料:

  定量数据资料有时会令人误会,又有时是虚假的,这是由于中国移民对来调查的人员往往感到恐惧,不敢反映真实情况。为补充修正这些资料,我仔细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和其它文献记录,并进行了广泛的实地调查。

  1.报纸档案。从旧报纸中,可找到有关唐人街和中国移民定居方式的历史资料,这是价值极高的,还可以找到有关社区各方面资料的线索和来源,诸如,追踪各种传闻轶事,查明各事件的准确日期和知情人姓名,社区访问情况,唐人街有哪些引人注目的大事等等。我集中注意力查阅《纽约时报》及当地主要的三份中文报纸——《世界日报》、《中报》和《华侨日报》。

  2.政府的记录、研究报告和社区档案。纽约市城市规划局对近十五年来唐人街地区进行了研究。政府其它部门还广泛地对移民、种族歧视、民族企业的发展等不同课题进行了研究。还有,由于政府税务方面的需要,规定许多行业要定期向政府和公众提交报告。这些研究报告和档案都有助于了解唐人街。

  3.电话号码簿。唐人街出版的电话簿列出纽约大都市地区的大部分华裔企业,可查出唐人街内、外的华裔企业的类型和地址,还能从不同年份的电话簿看出这些信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只要简单统计一下,就得到唐人街经济活动的分布情况;比较1958年和1988年的电话簿,就知道30年间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四、实地调查:

  1988至1989年间,我搜集实地调查资料,定期观察唐人街,广泛访问市政府官员、当地领导人、社区组织者、投资者、银行家、房地产经纪人、企业雇主、唐人街内的工人、在唐人街外工作的中国移民劳工、长期居留者,还有在美国出生的华人。

  我用滚雪球般的取样方法,对每种职业各选取50个访问对象。我向政府官员和当地社区领导人提的问题包括:对唐人街的总的印象,对社区规划的政策有何改变,政府与社区的关系,规划上分区的情况,振兴唐人街的计划等等。向企业家提的问题包括:如何选定办企业的地点,金钱和劳力资本投资有多大收益,过去从事过什么工作,个体经营的有利和不利之处,创业和扩张所需经费的来源,在唐人街内发财致富的可能性,或者,转移到外界大经济体系去发展的可能性。向工人提问题时,不论他是不是在唐人街工作,我都问:移民来美国的经过,移民前与后的文化教育程度,英语水平,家庭关系,民族身份,工作经验,对种族歧视有什么体验,进入本民族或异族劳务市场的经历,对工作是否满意,与工会组织有什么交道。对我的访问对象及其家属,我都亲自用广州话、普通话或英语进行面对面采访或用电话交谈。被访者事先都知道我研究的目的。全部采访内容都已录音并译成英语或直接引用原话,顶多在英语语法上稍作修正。为保密起见,除个别人用全名外,书中提到的被访问者一般都用化名。

  除特别指出者外,大多数中文人名和地名都用罗马字母汉语拼音制,如用Taishan代表台山,用Guangdong表示广东,等等,但广州的一个特定地区则仍然沿用Canton这旧称。

  本书作者并不认为华人之所以成为少数民族的典范归功于美国社会的开放性。其实,我认为,华人的经历说明了:尽管有许多障碍物阻碍移民对社会的适应,但是,仍然有可供选择的途径可提高华人的社会地位。可能,投身进唐人街去奋斗也是一条成功之路吧!

显示全部目 录



前言

中译本序

鸣谢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关于移民同化的几种理论

 第二节  唐人街,民族社会经济聚集区

 第三节  本书研究的范围

第二章  早期华侨的梦幻与艰辛

 第一节  金山

 第二节  苦力

 第三节  排华

 第四节  唐人街

 第五节  定居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近期中国移民情况变化

 第一节  接纳的背景

 第二节  出国的背景

 第三节  心理状态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连根拔起离乡的新移民

 第一节  来自各方

 第二节  纽约华人

 第三节  定居地点

 笫四节  经济资源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唐人街民族经济的崛起

 第一节  唐人街的传统经济

 第二节  1965年后的发展

 第三节  主要经济行业

 第四节  二元经济结构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民族劳务市场欣欣向荣

 第一节  民族劳务市场

 第二节  民族人才资本

 第三节  人才资本的收益

 第四节  还是唐人街好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唐人街妇女撑起半边天

 第一节  传统的职责

 第二节  纽约女华人

 第三节  劳务市场

 第四节  制衣工人

 第五节  小结

第八章  唐人街外又有新唐人街

 第一节  唐人街的发展

 第二节  华人隔离状况

 第三节  流动后再隔离

 第四节  小结

第九章  唐人街——成功之路

 第一节  唐人街与华人的同化

 第二节  对理论和实用的意义

注释

参考文献

图的目录

表的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