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佛教逻辑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分享到:

定价:¥45.00

  • 著者:98295 
  • 出版时间:1997年12月本印时间:2015年05月
  • 版次:1印次:5页数:660页
  • ISBN:978-7-100-01908-8/B.264
  • 主题词:佛教逻辑
  • 人气:328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出版说明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至2000年先后分九辑印行了名著三百六十余种。现继续编印第十辑。到2004年底出版至四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末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2003年10月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佛教逻辑的一部权威性著作。作者通过对梵、藏原典的研究,并借助西方政治理论,对代表印度逻辑最高成就的晚期十乘佛教的逻辑理论作了系统的阐释和评价。

显示全部目 录

书名缩写
前言
绪论
  §1.何谓佛教逻辑
  §2.逻辑在佛教史上的地位
  §3.佛教哲学的第一阶段
  §4.佛教哲学的第二阶段
  §5.佛教哲学的第三阶段
  §6.佛教逻辑在印度哲学中的地位
     1)唯物主义者 2)耆那教 3)数论 4)瑜伽派
     5)吠檀多派 6)弥曼差派 7)正理—胜论派
  §7.陈那之前的佛教逻辑
  §8.陈那的生平
  §9.法称的生平
  §10.法称的著作
  §11.《量评释论》各品的顺序
  §12.释文派的诸注家
  §13.迦湿弥罗派或阐义派
  §14.第三派或明教派的注家
  §15.后佛教逻辑和印度唯名论与实在论的斗争
  §16.中国和日本的佛教逻辑
  §17.西藏和蒙古的佛教逻辑
             <STRONG><FONT face=黑体>第一部分 实在与知识</FONT></STRONG>
  §1.佛教逻辑的范围和目的
  §2.何谓知识来源
  §3.认识和识别
  §4.真理的检验
  §5.实在论与佛教的经验观
  §6.两种真实
  §7.知识来源的两重性
  §8.认识活动的界限——教条主义和批判主义
            <STRONG><FONT face=黑体>第二部分 可感知的世界</FONT></STRONG>
第一章 刹那存在论
  §1.问题的提出
  §2.实在是能动的
  §3.从时空同一性而来的论证
  §4.持续性与广延性是非实在的
  §5.直接感知(现量)的论证
  §6.识别并不能证明持续性
  §7.从分析存在概念而来的论证
  §8.从分析非存在概念而来的论证
  §9.寂护的公式
  §10.变化与消灭
  §11.运动是非连续的
  §12.消亡是先天规定的
  §13.从矛盾律演绎出来的刹那性
  §14.点刹那是一种实在吗——微分法
  §15.瞬时性理论的历史
  §16.欧洲的类似理论
第二章 因果关系
  §1.功能相依的因果关系
  §2.因果律的公式
  §3.因果性与实在性是同一的
  §4.两种因果性
  §5.因之多重性
  §6.因的无穷性
  §7.因果性和自由意志
  §8.缘起的四种意义
  §9.欧洲的类似理论
第三章 感觉认识(现量)
  §1.现量的定义
  §2.法称的实验
  §3.现量与虚妄(错乱)
  §4.现量(直觉)的种类
     a)意现量 b)瑜伽现量 c)自证现量
  §5.印度哲学中现量观的历史
  §6.欧洲的类似理论
第四章 终极实在
  §1.何谓终极实在
  §2.个别者是终极的实在
  §3.实在不可言说
  §4.实在产生生动的表象
  §5.终极实在是能动的
  §6.单子与原子
  §7.实在即肯定
  §8.反对的意见
  §9.实在观的演化
  §10.欧洲的类似理论
             <STRONG><FONT face=黑体>第三部分 构造的世界</FONT></STRONG>
第一章 判断
  §1.纯感知向概念活动的过渡
  §2.知性的第一步
  §3.何谓判断
  §4.判断与概念的综合
  §5.判断及命名
  §6.范畴
  §7.被视为分析的判断
  §8.在客观上有效的判断
  §9.判断论的历史
  §10.欧洲的类似理论
第二章 比量
  §1.判断与推理
  §2.三项
  §3.关于比量的种种定义
  §4.比量与比量果(推理与结果)
  §5.比量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的知识
  §6.理由的三个方面(因三相)
  §7.法称论关系
  §8.两种依赖关系
  §9.分析的与综合的判断
  §10.最终的范畴表
  §11.范畴表中的各项是互相排斥的吗
  §12.佛教的关系表是穷尽的吗
  §13.共相一般与必然性判断
  §14.纯知性的使用界限
  §15.比量观的历史轮廓
  §16.欧洲的类似理论
第三章 为他比量(三段论式)
  §1.定义
  §2.为他比量的各支
  §3.比量形式与归纳
  §4.三支比量式的格
  §5.三支比量式的价值
  §6.对被视为为他比量的三支论式的历史简述
  §7.欧洲的与佛教的推论式
     a)亚里士多德与佛教各自的定义 b)亚里士多德的
     源于例证的三段论 c)推论(比量)与归纳 d)佛
     教的三支比量式包含两命题 e)逆否命题形式
     f)格 g)因果的与假言的三支比量式 h)总结
第四章 逻辑谬误
  §1.分类
  §2.与实在相违的谬误(不成因过)
  §3.矛盾理由的谬误(相违因过)
  §4.不确定理由的谬误(不定因过)
  §5.二律背反的谬误(相违决定因过)
  §6.法称的补充
  §7.历史
     a)有关论议的教本 b)中观派破斥性的比量式 c)受
     佛教影响的胜论体系 d)受陈那影响的正理派体系
  §8.欧洲逻辑中的类似理论
              <STRONG><FONT face=黑体>第四部分 否定
</FONT></STRONG>第一章 否定性的判断
  §1.否定的本质
  §2.否定是一种比量
  §3.否定性三支论式的格和简单否定格
  §4.其他的十种格式
  §5.否定的意义
  §6.仅存于经验范围中的矛盾性与因果性
  §7.关于超感觉对象的否定
  §8.这种理论在印度的发展
  §9.欧洲的类似理论
     a)施瓦特的理论 b)否定系词与否定性谓词
     c)判断与再判断
第二章 矛盾律
  §1.矛盾的起源
  §2.逻辑矛盾
  §3.能动的对立
  §4.别性律
  §5.对矛盾律和别性律的不同表述
  §6.印度其他派别的矛盾观
  §7.欧洲的类似理论
     a)排中律 b)双重否定律 c)同一律 d)两
     种欧洲逻辑 e)赫拉克利特 f)赫拉克利特残篇
     中的因果关系和同一关系 g)爱尼亚学派的矛盾律
     h)柏拉图 i)康德与施瓦特 j)亚氏的矛盾陈述
     式及法称的关系论
第三章 共相(一般)
  §1.事物的静止的一般性被行动的相似性所代替
  §2.关于共相问题的历史
  §3.欧洲的类似理论
第四章 辩证法
  §1.陈那的名言论
  §2.胜主慧论名言的否定意义
     a)一切名言皆是否定 b)共相的起源 c)同实在
     论者的争论 d)个别者的经验成为人类心智的一致
     的经验 e)结论
  §3.寂护和莲花戒论语词的否定意义
  §4.佛教辩证法发展的历史简述
  §5.欧洲的类似理论
     a)康德与黑格尔 b)J.S.穆勒和A.培恩
     c)施瓦特 d)何谓肯定 e)乌尔里奇和洛采
           <STRONG><FONT face=黑体>第五部分 外部世界的真实性</FONT></STRONG>
  §1.何谓真实
  §2.何谓外在
  §3.三个世界
  §4.批判的实在论
  §5.终极的一元论
  §6.观念论
  §7.陈那论外部世界的非真实性
  §8.法称破斥唯我论的短论
  §9.外部世界的实在性问题的历史
  §10.欧洲的类似理论
  §11.印度—欧洲关于外部世界实在性的讨论会
     a)对话一 题目:一元论 b)对话二 题目:二元论与
     多元论 c)对话三 题目:朴素实在论的逻辑与批判的
     逻辑 d)对话四 题目:物自体 e)对话五 题目:辩证论
结论
专用名索引
逻辑主题索引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