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全部序言
1989年秋,商务印书馆朱原和杨枕旦两位先生出差去新疆,中途在兰州逗留期间谈到商务打算以《牛津引语辞典》第3版为楷模,组织人员编写一本英汉引语辞典。次年初夏,我们开始酝酿这本计划篇幅为100万宇的中型辞典,并开始收集资料。但不久因其他译事中断了一年多时间,1993年初才重新组织力量着手编纂,到计算机输出全稿的今天,前后经历了五个年头。
我们编写这本语典的初衷是:收集和介绍西方古今名言之精华,体现西方文化和学术思想之风貌。本语典共收录西方名言警句4 000条,以英汉或外—英—汉对照的方式,以尽可能完美的译文和要而不繁的注释,帮助读者查找经常在英语文献和作品中被引用的名言佳句,使之了解其原文、作者、释义和出处,以便需要时恰当地应用或借鉴;还可供英语自学者查阅和记诵,为他们答疑解感,深化对英语语言文字的理解,并激励他们去研读原著。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本语典能起到一本范文选读和写作工具书的作用。
本语典所选编的作者逾300人,以英美作家和希腊罗马古典作家为主,但充分重视西方哲学家、史学家、宗教家、政治家以至自然科学家的重要言论。由于手头原文资料不足,欧洲其他国家就只能限于最常用的名言警句了。
在选收条目方面,本书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从我国社会主义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有分析有鉴别地收录和评介人类创造的一切有用知识和理论成果的同时,警惕和抵制各种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对于着意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辞,坚决摒弃之。列宁讲得很精辟:“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列宁选集》,第4卷第362页)为此,本语典在选条和编注过程中对古今名言进行历史的科学的分析,着重说明其人其事其语的历史背景和内涵,重视这些言论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反对照搬照抄,贻误读者。
在编写方法上,本语典与国内业已出版的同类书籍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绝大多数的这类图书以内容分类,侧重于人生哲理方面;本语典以作者目录为纲,按作者姓氏西文字母顺序编排,并在题材内容上适当放宽,不仅有传统的散文,而且有较大篇幅的诗文以及讲演、书信、日记、布道文、宗教诗等,但谚语、俚语、民谣、儿歌之类不在本书辑录范围之内。在语典正文之后有分类目录索引,可供检索。同一条目可能涉及不止一个方面的内容,则分别在不同的中心词下列出。
二、绝大多数的这类图书只提供译文以及译成中文的书名和篇名,但读者往往难以猜度原文的出处到底是什么。本语典先写出原文,让读者欣赏原作的精妙玄奥之处,再用原文注明其出处,这样就可以避免抄录中的以讹传讹,谬种流传。对同一位作者或同一篇文章的不同中文译名,则尽量在注释中点明。
三、本语典在充分尊重同类图书和国内现有译本的基础上择优而从,并力求有所改进。如对莎剧中的名言锦句除根据New Arden Shakespeare版本增加相关的注释外,还在《莎士比亚全集》(中译本)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篇幅的改译或重译,使之更加贴近原文,便于读者对照。对乔叟的诗文除保留中古英语原作外,增加现代英语译文,中译文也按原诗格式分行撰写,并力求押双韵。对荷马史诗和希腊悲剧的英译,在《牛津引语辞典》中原为散文体,现按新译本改为诗体。同样,对德、法等国作家的言论如有不同的英译文字时,一律遵从择优选用的原则。为了尊重前辈和同辈译者的劳动,在相关条目下注出其姓名。
四、本语典与同类图书相比,增设“注释”一栏。除作者简介外,对某些文句中的难点和社会历史背景进行简要的解说,以防望文生义的倾向。在文字表述上力求简洁妥贴,一目了然。凡是知识性的释义,力求溯其源,述其流,历数其来龙去脉,使读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对于有某种内在联系的文句包括矛盾、交叉或重复等现象,则列出参见条目或交叉条目,以供读者检索,达到相互引证相互补充的目的。对于疑似之词,绝不回避,力求作出具体的交代。对于个别有争议的问题,则力求客观,诸说并存,聊供读者备考。
1994年夏,恩师李赋宁先生偕同夫人徐述华女士专程到西北师范大学讲学。学生在分别30余年后得以与恩师重晤,真是喜出望外。当先生得知学生在编写这部语典时,又慷慨允诺,代为作序,堪称永恒的纪念了。本语典在行将印行之际,有幸得到商务印书馆前总编辑、当代学界巨子和著名散文家陈原先生惠允,在匆促中撰就序文,为本书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商务印书馆徐式谷先生和朱原先生曾多次来函,就辞书的总体设计,包括图书的性质、规模和主要读者对象以及如何在内容和编排上体现其特色等问题进行赐教,指点迷津。外语工具书编辑室黄家宁副主任和责编周陵生编审热忱合作,认真查对资料,保证条目的政治倾向和知识质量,在文字加工上细心斟酌,努力减少乃至消灭目录、正文和索引中的疏漏,使本书终于渐臻完备。兰州大学科研处曾给予经费资助。编者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主编 张致祥
1998年5月初稿
1999年8月定稿
我们编写这本语典的初衷是:收集和介绍西方古今名言之精华,体现西方文化和学术思想之风貌。本语典共收录西方名言警句4 000条,以英汉或外—英—汉对照的方式,以尽可能完美的译文和要而不繁的注释,帮助读者查找经常在英语文献和作品中被引用的名言佳句,使之了解其原文、作者、释义和出处,以便需要时恰当地应用或借鉴;还可供英语自学者查阅和记诵,为他们答疑解感,深化对英语语言文字的理解,并激励他们去研读原著。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本语典能起到一本范文选读和写作工具书的作用。
本语典所选编的作者逾300人,以英美作家和希腊罗马古典作家为主,但充分重视西方哲学家、史学家、宗教家、政治家以至自然科学家的重要言论。由于手头原文资料不足,欧洲其他国家就只能限于最常用的名言警句了。
在选收条目方面,本书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从我国社会主义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有分析有鉴别地收录和评介人类创造的一切有用知识和理论成果的同时,警惕和抵制各种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对于着意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辞,坚决摒弃之。列宁讲得很精辟:“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列宁选集》,第4卷第362页)为此,本语典在选条和编注过程中对古今名言进行历史的科学的分析,着重说明其人其事其语的历史背景和内涵,重视这些言论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反对照搬照抄,贻误读者。
在编写方法上,本语典与国内业已出版的同类书籍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绝大多数的这类图书以内容分类,侧重于人生哲理方面;本语典以作者目录为纲,按作者姓氏西文字母顺序编排,并在题材内容上适当放宽,不仅有传统的散文,而且有较大篇幅的诗文以及讲演、书信、日记、布道文、宗教诗等,但谚语、俚语、民谣、儿歌之类不在本书辑录范围之内。在语典正文之后有分类目录索引,可供检索。同一条目可能涉及不止一个方面的内容,则分别在不同的中心词下列出。
二、绝大多数的这类图书只提供译文以及译成中文的书名和篇名,但读者往往难以猜度原文的出处到底是什么。本语典先写出原文,让读者欣赏原作的精妙玄奥之处,再用原文注明其出处,这样就可以避免抄录中的以讹传讹,谬种流传。对同一位作者或同一篇文章的不同中文译名,则尽量在注释中点明。
三、本语典在充分尊重同类图书和国内现有译本的基础上择优而从,并力求有所改进。如对莎剧中的名言锦句除根据New Arden Shakespeare版本增加相关的注释外,还在《莎士比亚全集》(中译本)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篇幅的改译或重译,使之更加贴近原文,便于读者对照。对乔叟的诗文除保留中古英语原作外,增加现代英语译文,中译文也按原诗格式分行撰写,并力求押双韵。对荷马史诗和希腊悲剧的英译,在《牛津引语辞典》中原为散文体,现按新译本改为诗体。同样,对德、法等国作家的言论如有不同的英译文字时,一律遵从择优选用的原则。为了尊重前辈和同辈译者的劳动,在相关条目下注出其姓名。
四、本语典与同类图书相比,增设“注释”一栏。除作者简介外,对某些文句中的难点和社会历史背景进行简要的解说,以防望文生义的倾向。在文字表述上力求简洁妥贴,一目了然。凡是知识性的释义,力求溯其源,述其流,历数其来龙去脉,使读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对于有某种内在联系的文句包括矛盾、交叉或重复等现象,则列出参见条目或交叉条目,以供读者检索,达到相互引证相互补充的目的。对于疑似之词,绝不回避,力求作出具体的交代。对于个别有争议的问题,则力求客观,诸说并存,聊供读者备考。
1994年夏,恩师李赋宁先生偕同夫人徐述华女士专程到西北师范大学讲学。学生在分别30余年后得以与恩师重晤,真是喜出望外。当先生得知学生在编写这部语典时,又慷慨允诺,代为作序,堪称永恒的纪念了。本语典在行将印行之际,有幸得到商务印书馆前总编辑、当代学界巨子和著名散文家陈原先生惠允,在匆促中撰就序文,为本书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商务印书馆徐式谷先生和朱原先生曾多次来函,就辞书的总体设计,包括图书的性质、规模和主要读者对象以及如何在内容和编排上体现其特色等问题进行赐教,指点迷津。外语工具书编辑室黄家宁副主任和责编周陵生编审热忱合作,认真查对资料,保证条目的政治倾向和知识质量,在文字加工上细心斟酌,努力减少乃至消灭目录、正文和索引中的疏漏,使本书终于渐臻完备。兰州大学科研处曾给予经费资助。编者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主编 张致祥
1998年5月初稿
1999年8月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