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先验唯心论体系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分享到:

定价:¥26.00

  • 著者:693 
  • 出版时间:2006年03月本印时间:2016年07月
  • 版次:1印次:7页数:317页
  • 册数:1
  • ISBN:7-100-02380-7
  • 主题词:先验唯心论体系
  • 人气:740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出版说明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至2000年先后分九辑印行了名著三百六十余种。现继续编印第十辑。到2004年底出版至四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末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2003年10月

显示全部前言

  一个完全改变、甚至倒转了那种不仅支配普通生活、而且还支配绝大部分科学的世界观的体系,即使其原理经过了极其严格的证明,也会在那些能够感到或真正看出其证明的明晰性的人们当中不断遭到非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只能在于这个体系没有能力摆脱大堆具体问题。无谓忙碌的想象力直接根据那样一种已被改变的观点,从全部经验财富里引申出这些问题来,遂使判断发生了迷误和紊乱。人们不能否认这种证明的力量,也不知道用什么确定而明晰的东西去取代那些原理,但人们看到从那些原理中事先就引出了一些显得不可思议的结论,他们就感到害怕,并对解决那些原理在其运用中必不可免地碰到的所有困难感到绝望。但是,既然人们可以正当地要求每个参与一般哲学研究的人有能力作任何抽象,善于用最高的普遍性——具体事物全然消失在这种普遍性中,而且它如果真是最高的普遍性,确实也就预先包含了对于一切可能有的课题的解决——去把握那些原理,那么,在开始建立体系时避免做任何陷入具体事物的探讨,而仅仅提炼和无庸置疑地确立必要的最根本的东西或原理,这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当然,任何一个体系的真理性的最可靠的试金石都毕竟在于它不是仅仅轻易地解决那些先前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是自己提出真正全新的、以前不曾思考过的问题,并全盘动摇过去被认为是真理的东西,从而使一种崭新的真理出现于世。而先验唯心论独有的特点也正是这样,就是说,一俟得到承认,它就必须促使所有的知识宛然从头新生,重新检验早已认为是确定无疑的真理的东西,即使这种东西能够经得起检验,也必须至少通过检验使之以全新的形式和形态表现出来。
  我们眼下这部著作的目的正是要把先验唯心论扩展成它实际上应当是的东西,即扩展成一个关于全部知识的体系,因而不是仅仅一般地证明这个体系,而是用事实本身证明这个体系,就是说,真正将其原理推广到关于主要知识对象的一切可能的问题上,无论这些问题是先前已经提出而没有得到解决的,还是通过这一体系本身才能构成和新出现的。从这里自然可以看出,这部著作不能不涉及一些问题和课题,这些问题和课题在许多现今颇以为能对哲学问题作出某种判断的人们当中还完全没有引起注意或成为话题,因为他们还停留在体系最初的基础方面,不管是由于本来就连理解全部知识的最初原理所要求的那种东西的能力都不具备,还是由于有先入之见,或者由于别的什么原因,他们终究没有能够越过这些最初的基础。同样,虽然我们的探讨是不言而喻地追溯最初原理的,然而对这类人来说也很少能期望从这部著作中得到什么东西,因为在最根本的探讨方面,这部著作里完全不可能出现知识学创立者的著作或作者的著作早先似乎都不曾说过的东西,不过在现在的论述中对于若干论点的阐述可能比以前获得了更大的明晰性,可是这种明晰性至少是永远也无法弥补原初在思想方面的缺点的。此外,作者试图用以达到自己从各个方面阐明唯心论的宗旨的手段,是把哲学的各个部分陈述为一个连续的序列,如实地陈述全部哲学,就是说,把全部哲学陈述为自我意识不断进展的历史,而那种具体表现在经验里的东西则仿佛不过是作为这部历史的纪念碑和证据之用。为了确切地周详地勾画出这部历史,重要的关键在于不仅要精确地划分这一历史的各个时期,再把这些时期精确地划分为各个阶段,而且也要表现出它们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序列,从而赋予整个历史以一种内在联系。人们通过发现这一序列的方法本身,就能确信没有任何一个必要的中间环节是已经跳过去的。那种内在联系也没有一个时代能够涉及,而它为以后的一切论述都仿佛确立起了一套不可移易的构架,一切均须以此为基础来铺陈装衬。这种联系本来就是直观依次提高的一个阶序,自我费了特别的努力,通过这个阶序,才上升到了最高级次的自我意识。促使作者描述这种联系的,主要是自然与理智的平行对应关系,作者早已得出了这种关系,但要完整地描述它,单靠先验哲学或者单靠自然哲学都是不可能的,而只有靠这两门科学才有可能,正因为这样,这两门科学必然是两种永远对立的科学,二者决然不能变成一个东西。作者到此仅仅肯定了这两门科学在理论方面所具有的完全等同的实在性,关于这种实在性的令人信服的证明可以在先验哲学中、特别是在眼前这部作品的有关阐述中找到,所以这部作品应看成是作者有关自然哲学的著作的一部必要的姊妹篇。因为正是通过这部作品才能看出,存在于自我中的那些直观级次在自然界中也同样可以在一定界限内指陈出来,而且因为这种界限就是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界限,所以使客观的东西成为第一位的还是使主观的东西成为第一位的,这对单纯的理论考察来说都是一样的,只有实践哲学(它在此种考察中根本不表示态度)才能侧重于后者;这样也才能看出,连唯心论也没有纯粹的理论基础,因此在这方面假如人们只承认理论的明晰性,那就决不会有自然科学所能有的明晰性,自然科学的基础和证明完完全全是理论性的。熟悉自然哲学的读者会从这些解释中得出结论,认为作者把这门科学同先验哲学对立起来,使之完全同先验哲学分开,这是有着相当深刻的、基于事实本身的根据的,同时也可以相信,假如我们的全部任务仅仅是说明自然,我们就决不会从事唯心论了。
  至于说到当前这部著作关于自然界、一般物质的主要对象和它们的一般功能、机体等等所作的演绎,那的确是唯心论的,但正因为如此,却并不是(许多人视为与之等同的)目的论的推演,这种推演在唯心论中和在另一种体系中一样,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比如说,即使我证明具有这些或那些规定的物质的存在为自由或实践目的所必要,或者证明理智可以把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行动直观成是以某一机体为中介的,这类证明也总是不能给我回答这样的问题:理智究竟是怎么样和通过什么机制恰好直观那种为自由或实践目的所必要的东西的。倒应该说,唯心论者对特定外在事物的存在所作的一切证明都必须根据直观活动本身的原始机制,即通过一种客体的实际构造来进行。证明是唯心论的,所以证明中的单纯目的论说法终究不能使真正的知识前进一步,因为大家知道,用目的论来解释客体决然不能给我们讲清楚客体的真实起源。
  实践哲学的真理在先验唯心论体系本身只能作为中间环节出现,并且实践哲学中真正属于这一体系的只是其中的客观东西,普遍性最大的客观东西就是历史,而历史像第一类客观东西或自然界一样,在唯心论体系中也需要先验地加以演绎。对历史的这一演绎同时也证明,我们须看作是行动主体和客体之间和谐的最终根据的东西,固然必须被当作是一种绝对同一的东西,但把这种绝对同一的东西想象成实体性的或人格性的东西,比之将其弄成单纯的抽象并不会高明多少,只有作拙笨透顶的误解,人们才会把这类谬见转嫁给唯心论。
  至于说到目的论的原则,读者无疑将亲自看出,这些原则指明了用一种清楚明白的方式解释自然界中机械性和合目的性的共存关系的唯一途径。最后,关于整个著作结尾部分讲到的一些艺术哲学原理,作者提请对它们或许有点特殊兴趣的读者们不要忘记,对艺术哲学的整个探讨本来是无止境的,而在这里只是从它与哲学体系有关的方面进行的,由于这层关系,这一大题目中的许多方面就不得不事先置诸考察之外。
  末了作者想说明,把先验唯心论阐述得尽可能通俗易懂,这可以说是他附带的目的。作者觉得通过自己所选择的方法,他是可以在这方面收到一些成效的,两次公开讲述这一体系的经验已使他对此深信不疑。
  不过,这篇简短的前言将足以在那些和作者持有同一观点、共同解决同一课题的人们当中唤起对这部著作的一些兴趣,引起要求讲解说明的热望,而那些既不想对这部著作发生兴趣,也不真正要求解说的人们,则会事先由此畏缩而逃,这样,这篇前言的全部目的也就毕竟都达到了。

                         一八○○年三月底 耶拿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谢林是继康德、费希特之后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先验唯心论体系》是他的主要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