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各思想流派比较研究引论

分享到:

定价:¥26.20

  • 出版时间:1998年04月
  • 页数:563页
  • ISBN:7-100-02433-1
  • 主题词: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思想流派比较研究引论
  • 人气:516

显示全部序言

               <FONT size=4><STRONG>中文版序</STRONG>

</FONT>  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正统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仍然处于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地位,在宏观经济学中还存在着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广泛的共识。而到了80年代中期,传统观点已经黯然失色,取而代之的是许多彼此之间互相竞争的思想流派。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全面地介绍宏观经济学中的各个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及其政策含义。由于本书的主要对象是学习宏观经济学课程的二年级以上的本科生,我们假定这些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了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并熟悉一般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模型。对于学习货币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的学生以及低年级的研究生来说,本书应当也是有用的。

  在书后所附的著作目录中,我们向本科生特别推荐了一些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前边都以星号作标记。研究生们应当发现,这个详细的著作目录特别有用。在本书的写作方式上,为便于不同专业和学历的学生根据其不同兴趣和需要分别阅读各章,本书按历史顺序追踪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在介绍性的第一章“宏观经济概观”之后,第二章考察了“凯恩斯与‘旧’古典模型”之间的争论,之后依次介绍了“正统凯恩斯主义学派”(第三章)、“正统货币主义学派”(第四章)、“新古典学派”(第五章)、“真实经济周期学派”(第六章)和“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第七章),最后介绍了“奥地利学派”和“后凯恩斯学派”的贡献(第八章)。本书各章可分开阅读,全书也是浑然一体的,它既可用作宏观经济学课程的一本主要教材,也可与标准的宏观教材结合使用(如多恩布什和费希尔,1994年)。在前一种情况下,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以便学生更为细致地了解所讨论的问题。但读者应当注意的是,由于篇幅所限,我们被迫略去了对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一些重要领域的讨论,其中最主要的是与开放经济和经济增长有关的问题。

  为了使本书生动活泼并抓住读者的想象力,我们在每章的后面都附上了对各主要的宏观经济思想流派的一些主要阐释者的专访记录。我们对以下人士极为感谢(以专访在书中出现的顺序排序):斯坦利•费希尔、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詹姆斯•托宾、米尔顿•弗里德曼、戴维•莱德勒、小罗伯特•卢卡斯、帕特里克•明福特、罗伯特•巴罗、查尔斯•普洛瑟、格雷戈里•曼丘、埃德蒙•费尔普斯、罗杰•加里森和维多利亚•奇克,对他们为回答我们的问题所花费的时间和心血表示感谢。他们明白易懂而又对照鲜明的回答表明,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一个既激动人心又富有争议的学科。

  我们很高兴能在出版《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中文版的过程中与苏剑等几位中国的经济学同仁合作,并对商务印书馆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在此也向中国的读者致意,希望本书能对他们理解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有所帮助。

               布赖恩•斯诺登

                 霍华德•文

               彼得•温纳齐克

显示全部后记

  《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是一本很好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它追踪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融合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资料(直到1994年),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宏观经济学各个思想流派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细致地剖析了它们之间的分歧和争论,对于从总体上了解现代宏观经济学很有帮助。

  本书是由一个合作良好的集体翻译的。其中,苏剑翻译了序言、第一章、第七章和第九章,以上各章后的人物专访,以及第八章后的两个人物专访;朱泱翻译了第三、四章及两章后的人物专访;宋国兴翻译了第五章、第六章及两章后的人物专访;苏英姿翻译了第二章及其后的人物专访和第八章。本书的主题英汉对照由苏英姿和苏剑提供,人名英汉对照由苏剑提供。除第三、四两章及其后的人物专访外,其余内容均由苏剑统稿。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都得到了胡代光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范家骧教授对若干术语的译法提供过很有意义的参考意见。另外,在统稿过程中,北京大学英语系的马育新小姐对译文的措辞以及有关英语典故的翻译提供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对以上几位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本书涉及的时间跨度很大,学派众多,文献资料范围很广,因而翻译的难度也很大,译文中难免会有缺点甚至错误,敬请各位读者和经济学同仁多提宝贵意见。当然,本书译文由我们四人负责。

               1996年10月

显示全部目 录

中文版序

第一章 宏观经济概观

  1.1 宏观经济学:问题与观点

  1.2 目标、工具和政府的作用

  1.3 大萧条

  1.4 凯恩斯主义共识的兴衰

  1.5 战后经济学理论上的分裂

  1.6 新古典综合

  1.7 方法论问题

  1.8 经济学论述中修辞的使用

  1.9 现代宏观经济学思想流派

  1.10 解释“特征事实”

  斯坦利•费希尔


第二章 凯恩斯与“旧”古典模型

  2.1 引言

  2.2 古典宏观经济学

  2.3 就业与产量的决定

  2.4 萨伊定律

  2.5 货币数量论

  2.6 凯恩斯的《通论》

  2.7 《通论》释义

  2.8 凯恩斯的主要观点

  2.9 凯恩斯对劳动市场的分析

  2.10 凯恩斯对萨伊定律的反驳

  2.11 凯恩斯与货币数量论

  2.12 对凯恩斯的三种重要阐释

  2.13 “新凯恩斯学派”

  2.14 古典学派的复兴

  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


第三章 正统凯恩斯主义学派和对凯恩斯的重新解释

  3.1 引言

  3.2 正统凯恩斯主义学派

  3.3 IS—LM模型

  3.4 凯恩斯主义学派模型中的就业不足均衡

  3.5 对凯恩斯的重新解释:非均衡模型

  詹姆斯•托宾


第四章 正统货币主义学派

  4.1 引言

  4.2 货币数量论分析方法

  4.3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分析

  4.4 国际收支理论与汇率决定的货币分析方法

  4.5 正统货币主义学派

  米尔顿•弗里德曼

  戴维•莱德勒


第五章 新古典学派

  5.1 引言

  5.2 新古典模型的结构

  5.3 均衡经济周期理论

  5.4 新古典方法的政策含义

  5.5 结论

  小罗伯特•卢卡斯

  帕特里克•明福特


第六章 真实经济周期学派

  6.1 引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模型Ⅰ的让位

  6.2 从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向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转变

  6.3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历史透视

  6.4 周期与随机游走

  6.5 供给冲击

  6.6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6.7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6.8 校准模型

  6.9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和货币中性

  6.10 测度技术冲击:索洛剩余

  6.11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和特征事实

  6.12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政策含义

  6.13 对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批评

  6.14 评价

  罗伯特•巴罗

  查尔斯•普洛瑟


第七章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7.1 凯恩斯主义的危机?

  7.2 凯恩斯主义的复兴?

  7.3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7.4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主张和特点

  7.5 名义刚性

  7.6 真实刚性

  7.7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7.8 滞后效应与失业

  7.9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特征事实

  7.10 政策含义

  7.11 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批评

  7.12 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评价

  格雷戈里•曼丘

  埃德蒙•费尔普斯


第八章 奥地利学派与后凯恩斯主义学派

  8.1 引言

  8.2 奥地利学派的研究传统

  8.3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波动理论

  8.4 米塞斯—哈耶克模型

  8.5 对米塞斯—哈耶克模型的评价

  8.6 通货膨胀和奥地利学派的复兴

  8.7 奥地利学派对理性预期的批评

  8.8 后凯恩斯主义学派

  8.9 后凯恩斯主义者的共同主题

  8.10 原教旨凯恩斯主义:不确定性—货币—失业的联系

  8.11 后凯恩斯主义对理性预期的批评

  8.12 奥地利学派与后凯恩斯主义学派的对比

  罗杰•加里森

  维多利亚•奇克


第九章 结论与回顾

  9.1 引言

  9.2 经济学家为什么不一致

  9.3 经济学家之间分歧何在

  9.4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参考书目

主题英汉对照

人名英汉对照

译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