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相关图书

图书搜索:

电子货币

分享到:

定价:¥7.50

  • 出版时间:1998年12月
  • 页数:98页
  • ISBN:7-100-02513-3
  • 主题词:电子货币
  • 人气:100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FONT size=3>         <STRONG>《我知道什么?》丛书

            出版说明

</STRONG></FONT>

  世界闻名的《我知道什么?》丛书,是法国大学出版社1941年开始编纂出版的一套普及性百科知识丛书。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该丛书选题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更新,已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丛书作者都是有关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故每本书都写得深入浅出,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至今,这套丛书已印行3000余种,在世界上产生很大影响,被译成40多种文字出版。

  “我知道什么?”原是16世纪法国哲人蒙田的一句话,它既说明了知识的永无止境,也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那一代人渴求知识的愿望。1941年,法兰西民族正处于危急时期。法国大学出版社以蒙田这句话为丛书名称出版这套书,除了满足当时在战争造成的特殊形势下大学教学与学生读书的需要外,无疑具有普及知识,激发人们的读书热情,振兴法兰西民族的意义。今天,我国正处在向现代化迈进的新时期,全国人民正在为把我国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我们相信,有选择地陆续翻译出版这套丛书,对于我们来说也会起它应有的作用。

  这套丛书的翻译出版得到法国大学出版社和法国驻华使馆的帮助,我们对此表示真诚的谢意。由于原作为数众多,且时间仓促,所选所译均难免不妥之处,个别著作持论偏颇,尚希读者亮察。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1995年5月

显示全部前言

  就像盎格鲁—撒克逊人说的那样,不用现金的社会已在我们中间存在。电子货币在小型范围内、以支付卡和信用卡的形式大量流通:钱币流通方式正在大规模改变。电子货币乍一出现时,使人认为这不过是一种小小的技术改进,实际上,在欧洲和全世界范围内,它是经济和金融变革的先兆。

  我们社会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究其原因,那是完全合乎货币逐步非物质化的历史必然性的。

  约在公元前550年,克罗伊斯国王铸造了第一枚金币,其意义不仅是普通的商品,钱币的价值在于它是在法律上由国王赋予权力的。到1609年,阿姆斯特丹银行设想用银行钞票代替金属货币,这种银行钞票不过是金币存款的证书。在法国,1720年银行破产法以及大革命时期指券的经验加深了对纸币的不信任。指券是作为从教士没收来的财产抵押金来使用的。然而,它终于成为强制通用证券,尽管合法行市赋予真正的抵偿能力,而后强制性行市却使它结束兑换黄金。

  下一个阶段是通过经济扩展,减少有利于存款膨胀的流动资金。从此以后,发达的公司都是以使用支票和银行存款的多寡为标志,甚至被认为是工业发展的标准。

  在这种基础上,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殊支付习惯。法国普遍都接受支票,而美国受银行结算制限制,从1950年起,发展胶卡支付制度。

  在非物质化的新阶段,我们今天已进入“电子货币”的新纪元。

  1981年1月13日,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提出电子货币问题,确认它是“集计算机、磁体技术、电子技术和远程信息处理技术于一身、不用纸币支持的资金交换的货币,并牵涉到银行、商人和顾客三方面关系。”

  在实践中,将电子货币与其它支付手段相区分却很困难。因而,当支票自动由商人的机器处理时,与电子货币已差得不远了。同样,当蓝卡持有者在自动机上付款时,难道不也就是电子货币吗?

  实际上,纸币支持经常是存在的,但几乎不再使用了。

  因而,对使用者来说,电子货币就像是与持有胶卡相联系的所有服务项目,而胶卡是某个金融机构发给的。

  然而,不管怎样,要解释清楚这种“电子货币”的称呼,还得将其使用范围限制在一定范围,实际上,使用的只是电子技术和遥控技术(销售终端设备、家庭银行、自动售货机)。

  到了80年代,技术上可行的无纸币社会出现了新的重要转折。从技艺角度来看,它再次动摇了我们的传统习惯:19世纪是以铁路的发展为标志的,20世纪中叶,我们熟悉的是核能和太空的业绩。今天是信息科学,更确切地说,特别是人们熟悉的那些:如远程信息处理技术,分布式电脑系统,它们是本世纪的主要发明。政治上已经作了选择,至于这些技术的使用,在今后十几年内,都将对未来起决定作用。

显示全部目 录

引言


          <STRONG><FONT face=黑体>第一部分 货币机的来龙去脉</FONT></STRONG>


第一章 为什么产生货币机

  一、人们拥有的支付手段

  二、当今支付手段的局限

  三、货币机的优点


第二章 货币操作工具的技术演变

  一、处理信息化

  二、终端设备的引入

  三、远程信息处理技术的出现


第三章 处理电脑化

  一、银行工作的组织(1950—1975)

  二、银行的变化(1975—1985)

  三、国际银行间财务电信文字机公司

  四、银行卡系统和银行补偿系统


            <STRONG><FONT face=黑体>第二部分 “传统卡”</FONT></STRONG>


第一章 技术演变

  一、历史概况

  二、工艺和标准化


第二章 银行卡的发行

  一、银行卡

  二、国际支付卡

  三、商业卡


第三章 传统卡的服务项目

  一、自动取款机和银行自动窗口

  二、销售点支付

  三、排除营业窗口障碍


第四章 “银行卡”协定

  一、结构演变

  二、职能的演变

  三、技术演变


           <STRONG><FONT face=黑体>第三部分 信息传视系统</FONT></STRONG>


第一章 法国信息传视系统

  一、信息传视系统:与众不同的大众传播媒介

  二、信息传视系统的确切含意


第二章 货币机和信息传视系统:家庭银行

  一、“货币机革命”的结构和组织

  二、家庭银行


第三章 安全


             <STRONG><FONT face=黑体>第四部分 记忆卡</FONT></STRONG>


第一章 工具的说明

  一、记忆卡介绍

  二、处理的安全

  三、重要含义

  四、法律问题


第二章 记忆卡的使用

  一、支付卡

  二、可携性资料

  三、人工存取控制

  四、逻辑安全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