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市场竞争中的知识产权

分享到:

定价:¥14.00

  • 出版时间:2004年12月
  • 页数:277页
  • ISBN:7-100-02923-6
  • 主题词:市场竞争中的知识产权
  • 人气:126

显示全部序言

         译 者 序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实现了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等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发明,为我国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与此不相称的是,作为保护技术发明和智力创造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却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20世纪80年代才真正建立起来,比西方国家延迟了二、三百年。由此可以说,目前我国知识产权制度还只是处于“青少年”发展阶段,一切还只是刚刚开始,需要结合国内和国际实际情况不断补充、修改、完善,并合理运用,更有效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这就需要我们广泛地了解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的情况,包括他们各自国家的制度特征、形成背景、运作经验、存在问题,乃至产权纠纷和国际垄断与合作等情况,参考借鉴,为我所用,促进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对此,可以提到的是日本著名知识产权家、技术史家富田彻男(1934— )撰著的这部《市场竞争中的知识产权》,以其独特的视角讨论了这些问题,将会给我国知识产权工作者带来一些启迪和思考。
  全书运用比较方法分析论述了日本、德国、英国、美国、法国等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及其运作状况和问题,并结合历史事实和典型案例,从经济背景、市场结构、市场竞争等角度系统论述了各国知识产权的思想、制度、制度的确立、历史价值观和法律体系、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垄断与反垄断的矛盾冲突、专利权浪潮、职务发明与知识产权归属、成功企业的要素与日本产业竞争的活力等需要我国关注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还以较为全面的观点讨论了知识产权制度本身的是与非、英国型和德国型两种产权制度的得与失、特大规模企业的利与弊,以及应当如何处理生产者与消费者、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内需市场与外需市场关系等理论与现实中的重要问题,以防止片面性,避免绝对化,合理有效地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总的看,应当怎样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作者在“中译本序”中提到,“应当像慎重利用药物一样,慎重利用这一必要制度”。这可以说是一种具有辩证性的看法,也是全书的主要思想。
  以上也说明了我们翻译这部著作的必要性所在,并以此作为译者序。
  我们在翻译中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名誉主任唐敖庆院土的关心和支持,并曾决定亲自为译著作序,但是由于目前唐老先生患病住院,未能如愿,是我们最感遗憾的。在此,我们衷心祝愿唐敖庆院士早日康复,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廖 正 衡
                           1998年6月22日
                        于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STRONG><FONT size=3>            中译本序</FONT></STRONG>

  拙著《市场竞争中的知识产权》得以由辽宁师范大学廖正衡先生及其同仁翻译成中文出版,甚感欣慰。作为日本作者,自己的书能够对中国人民有所裨益,是十分荣幸的事。
  中国在1984年实施了工业产权制度,1991年颁布了著作权制度,并加入了巴黎条约和伯尔尼条约,从而纳入到知识产权保护的轨道。
  初看起来知识产权是一种先进制度,然而实际却是一种既能促进也能延滞国家产业发展的制度。因此,人们在进行技术转移时就既应积极利用这一制度,又应对其加以适当限制,做出全面考虑。
  中国目前正在大力关注于技术转移和技术开发,能否有效利用这一制度将是决定今后中国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应当像慎重利用药物一样,慎重利用这一必要制度。
  本书是基于自知识产权制度产生到迄今为止的一些历史事例以及日本与国际的经济背景,从法律和社会两个方面分析了整体的知识产权制度,旨在让读者自己能够做出判断。本书具体的写作目的和内容已在原著序和后记中提及,请参阅。
  本书蒙廖正衡教授及其同仁进行翻译并在中国甚具声望的商务印书馆出版,其间得到了中国友人的热心支持和协助,特致最衷心的谢意!

                           富田彻男
                        1998年6月于日本东京

           序

  1992年6月,当计算机软件专利权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时,在《日经计算机》刊物发行的《知识产权专刊》上登载的一幅漫画(见第六章,图7),形象而巧妙地反映了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漫画中展现的是几个角色对垒的场面。在通往最深处取得知识财产的道路上,据守着专利、著作权和企业秘密等“怪兽”。作为与其对垒一方的“战士”,生产者具有专利作为武器,软件公司也有某些武装(著作权),唯独用户只有一把袖珍小刀,因而处于恐慌状态。不过,知识产权还不仅仅指的就是那些“怪兽”。
  权利是被正常行使,还是被滥用呢?完全取决与之相对应的义务和制裁规定之间是否平衡。
  初看起来知识产权好像只是一种保护企业销售的制度。但是,由于商品先是要由企业生产出来,后是要到市场上与其他产品竞争,并在经过多次商品竞争与选择之后最终归落到消费者手中,所以知识产权作为承认商品排他权的一种法制,也就必然要受到包括消费者在内的市场竞争和规定这一竞争的市场结构,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制约。
  如果市场健全,专利和著作权等法制就会健康发展;而经济发展失速,就会产生病态现象。本书是从市场特征和市场竞争的角度,分析了社会状态发生异常变化时知识产权制度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重点讨论了知识产权制度对社会、经济作用的机制。为此,本书对知识产权制度的讨论只是限于对技术开发工作者或对知识产权感兴趣者所需要的范围以内。至于法律上的细节只好忍痛割爱。
  本书的第一章到第三章,对知识产权及其基本的价值观和法律制度做了必要说明;第四章到第七章,以具体事例论述了行使知识产权的过程及其社会意义;第八章和第九章,分析了日本制度;第十章,概述了从企业职工角度看知识产权问题。
  现在,日本企业已被置于国际知识产权制度范围以内,其立场是十分微妙的。在这种状态下出现的问题并不是只靠知识产权专家就能解决的。尤其在专利问题上,需要从技术、法律、经济等广泛角度进行研究。这样,在寻求相互理解的过程中彼此也就难免会出现很大的隔阂或分歧。
  因此,本书尽可能地介绍了各方面的基本观点,并注明文献出处便于读者深入思考。此外,本书除了运用新挖掘的史料以外,还尽可能地运用了所有能够获得的资料。
  如果通过本书能够多少加深一些对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解,则作者将是不胜欣慰的。
  最近,有关“知识财产”、“知识财产权”之类的术语频频使用,然而本书认为用“知识产权”一词似较易表达思想,因此便决定使用这一术语。对于propriété一词的几种译法,虽然涵义并无不同,但如何译得贴切还是个问题。
  本书并非是一部实用性著作。关于实用方面需要的知识与分析研究方面需要的知识二者不同。关于实用性的知识产权问题,请读者再阅读其他相关著作。

                            作  者
                          1993年8月于东京

显示全部后记

        原著后记

  我到日本政府专利厅工作已经多年了。在参加一次技术研究团体举行的聚会时,听到一位国家研究机构的朋友说了一句开玩笑的话;“专利厅是国贼”。因为当时有一家引进美国技术的企业正在滥用专利权,以致使这一行业长期陷入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的境地。应当怎样认识专利制度?我自进入专利厅时起便对与专利制度相反的经济法制感兴趣。因为我感到不仅要从专利范围内部考察专利制度,而且还必须从专利范围外部考察专利制度。后来,我参加了编写《工业产权制度百年史》的任务。在最初被任命为编委会委员时,一位同事对我说了一番令人深思的话;“专利制度真是必要的吗?应当搞清楚。即使得出的结论是否定的,也只好如此,还是要认真做出分析。”
  他说的这项任务,我很喜欢去完成。但是,即使我写完了这本书也没有表明就能回答那些问题。专利制度既然已经在社会制度下存在并运行开来,也就无所谓是与非了。
  所以,我在本书中并不是要讨论专利制度的是非问题,而只是从市场结构及其存在的竞争这一判断基准来着重讨论一下什么样的专利制度更适合的问题。
  本书在查阅和利用资料及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多方面的协助。
  有关大部分资料是我平时收集的,特别是在编写《工业产权制度百年史》时收集的。此外,在我参与《专利研究》工作时作为编辑使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从中想到了不少研究课题,并请到一些专家撰稿。他们热心地让我利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本书正文中虽省略了他们各位的名字,但在参考文献中都一一注明,以示谢意。
  书中并未列出专利厅各位同仁和领导的名字,但是我衷心感谢他们给予的关照,特别是同我一起编写《工业产权制度百年史》和《专利研究》的诸位同仁在各方面给了我以种种帮助,令人难忘,感人肺腑。
  本书在知识产权法制整体说明方面,从形式上看有所省略,但也尽可能地提供了资料基础,特别是在“知识产权的过去、现在、将来”讨论会上有贺美智子、故川原能雄、佐野文一郎、故久宗高、渡边弥栄司等各位专家发言的综合资料基础(《专利研究》第3 期)。此外,书中本应全面地讨论各种法律制度,然而由于篇幅所限,最终也只能以我熟悉的法律制度为中心展开论述。又,原本也打算在一定程度上详细论述一下发展中国家的制度问题,但最后还是决定全部删除了。这一点还望读者见谅。
  关于知识产权的“物权请求权”问题,得到了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星野英一的多次赐教。
  田边彻氏(代理人)大度地让我利用他的尚未公开发表的论文。龟山哲也(日本工业技术院物质工学工业技术研究所 )、土肥一史(福冈大学教授)、长沼秀世(津田塾大学教授)、本间忠良(三菱电机公司)、森野胜好(立命馆大学教授)、吉田富义(专修大学教授)等各位友人,专为我撰写本书赠送了资料,使我受益匪浅。
  此外,泉精器股份公司还把他们与菲利浦公司作为两公司诉讼对象的珍贵实物电动剃须刀借予使用。
  关东学园大学副教授角田政芳通读了本书,提出了法律制度方面的问题,甚受启发。
  还要特别提到的是,电脑通讯网络“时尚服务”栏目中“历史论坛”的木端先生和左内先生,“程序设计者论坛”的莫里(<FONT size=1>1 3-6</FONT>χ)先生和草帎先生,都在资料方面给予了大力协助,深受教益。
  这里谨对以上提到的各位一一表示衷心谢意!
  本书是以本人于1992年夏在长冈技术科学大学研究生院讲课内容的基础上完成的。在此谨对提供给我这一机会的乾副校长和计划经营学科的诸位先生深表谢意。
  本书能够顺利出版,得到了金刚石出版社三枝笃文先生的热心支持帮助,在此再次表示最衷心的谢意!

                           著  者
                         1993年8月于东京

<STRONG><FONT size=3>           译者后记</FONT></STRONG>

  原著作者富田彻男先生是译者在1991年8月于大连召开的“中日科技发展比较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结识的日本友人。1994年,富田先生作为学术友谊交流把他的这部新作寄赠给我们。大家在阅读后甚感有必要译成中文介绍给我国读者。但是由于工作繁忙和联系出版等事宜,以致延迟至今方能完成。不过终于是实现了一大心愿,甚感欣慰。
  其间,我们得到了中国商务印书馆、日本“狄亚蒙特”(金刚石)出版社和富田先生的多方协助与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谢意!
  译者的分工是:原著序、第一、二、三、四章,张明国、廖正衡译;第五章,廖正衡、张明国译;第六、七章,徐书绅译;第八章,金路、徐书绅译;第九章,金路译;第十章、结束章、原著后记,廖正衡、张明国译;中译本序、作者简介,金路、廖正衡译;目录、参考文献、译者序、译者后记,廖正衡作。
  全书统稿、审稿、定稿,由廖正衡、金路、蔡明哲担任。
  原著书名为“从市场竞争看知识产权”(市場競争から見た知的所有榷),现经译者与富田彻男先生共同商定中译本以“市场竞争中的知识产权”的书名出版。
 由于时间和水平所限,译作中疏漏或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希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廖 正 衡
                          1998年6月24日
                       于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富田彻男先生是日本著名技术史家、专利研究专家。1934年生于东京,1953年入东京都立大学工学院,翌年转入理学院物理系学习。1957年毕业后通过公务员考试任职于政府通产省专利厅,后任该厅评审部主席评审官,直到1995年退休。其间,1958年入东京都立大学研究生院专攻日本史、东洋史。1960年获文学硕士学位。此后开展了以技术史为中心的研究工作,包括比较技术史、专利技术史、各国技术及其制度比较、国际技术转移和商品学等方面的研究。
  1967年参加了由日本科学史学会主持的奠基性巨作25卷本的《日本科学技术史大系》(日本第一法规出版社)的编写工作,并在日本首次利用电子计算机编制了全书索引。
  1973年组织专利厅40位学者花费8年时间共同翻译了德国名著贝克曼(Johann Beckmann,1739—1811)的《西洋事物起源》3卷(ダイヤモンド出版社)。由此应邀赴德国哥廷根大学讲学,并获日本翻译出版文化奖。
  1980年开始主编《工业产权制度百年史》和《专利制度的产生和变迁》(大藏省印刷局),并合译了《希特勒的专利战略》(ダイヤモンド出版社1983年版)。
  此后在ダイヤモンド出版社出版了个人专著两部《技术有国境吗——技术转移与气候、风土、社会》(1991年)和《市场竞争中的知识产权》(1993年),并与丰田正雄合著出版了《中小风险企业与专利战略》(1996年)等著作。
  1991年富田先生到中国大连参加中日合作召开的“中日科技发展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并应邀在大会做特邀报告,结识了包括译者在内的诸多中国友人,进一步开展了中日学术交流工作。富田先生自专利厅退休后开始到大学执教,曾在日本埼玉大学经济学院讲授“国际技术转移”等课程。1998年以后至今任日本东洋大学国际地区学部教授。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市场竞争特征出发分析社会变化时知识产权制度对社会的影响。阐明这样一个观点,即在国际知识产权的大范围之内,一些问题并不能只靠知识产权专家来解决,尤其对专属问题,要从技术、法律、经济等方面去研究解决的办法。揭开知识产权万能的面纱,让人们了解知识产权还有消极的一面,提醒科技管理部门制定产业政策时注意。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章 什么是知识产权
  一、知识产权的产生
  二、自由竞争与知识产权
  三、知识产权与竞争市场
  四、授予垄断权的根据
第二章 知识产权制度
  一、专利制度
  二、实用新型发明
  三、外观图案设计
  四、商标
  五、反不正当竞争法
  六、著作权
  七、种苗权
  八、各国制度的差异
第三章 历史价值观与基本法制
  一、对平等看法的差异
  二、法国民法与德国民法
  三、权利产生与法院作用
  四、陪审制度与实质性证据原则
第四章 知识产权制度的确立
  一、各国制度伊始
  二、市场、技术特征和制度
  三、国际条约
  四、反对垄断与掠夺殖民地的竞争
  五、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五章 国际卡特尔时代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技术特征
  二、国际卡特尔
  三、无线电技术与国际卡特尔
  四、电灯泡技术与国际卡特尔
  五、德国纳粹政策与国际卡特尔专利
  六、德国IG“法尔本”公司与美国标准石油公司
第六章 自由主义经济与反专利权
  一、违背反垄断法的行为
  二、向垄断倾斜与反垄断法规
  三、专利与反垄断法规
  四、自由经济体制与专利
  五、国际市场的变革与专利制度的变化
  六、战后技术条件下保护对象的变化
第七章 专利权浪潮
  一、二战后的企业技术
  二、专利权意识的兴起
  三、最近的几宗诉讼案
  四、对强化知识产权的反对意见
第八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日本专利
  一、技术国产化的加强
  二、专利征用
  三、战后措施
  四、市场与技术
第九章 从知识产权看日本产业
  一、二战前的市场竞争背景
  二、二战后的技术引进
  三、“大量申请”的结构
  四、日本技术开发竞争与专利
第十章 知识产权的归属
  一、职务发明的起源
  二、最近的问题
  三、技术公开与技术隐匿
  四、有关企业秘密的法制
  五、禁止到竞争对手企业就职问题
结束章 知识产权和产业社会
参考文献
原著后记
译者后记
作者简介